些建筑的路边,身边放着一个又一个箩筐,箩筐里似乎放着很多的衣服,看颜色应该是与他们身上的衣服是同款。
“孙,孙老二,你们这是在干什么?”一个老头子在众多的‘先驱者’中找到一个熟人,凑上去打听道。
“老里正,工地上的活儿又重又脏,郡王怕大家弄脏了自己的衣服,特地准备了这些,让大家先换上。”孙老二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说话的语气中甚至还带着得意,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是郡王呢。
不过这老头子显然顾不上这些,用颤抖的双手从边上的箩筐里拿出一件衣服,放在手里看了半天,喃喃道:“这,这衣服可比老汉身上的干净多了,这,这……”
来自万年县衙的衙役是负责带路的,这个时候正好听到了老里正的话,凑过来笑着说道:“老里正,让你换你就换吧,逍遥王的府上规矩多,如果你们真的想要过好日子,那就照着规矩来,保证你们不吃亏。”
“唔唔”老里正不断点头答应着,片刻之后有些紧张的问道:“这位差大爷,这,这衣服该不会要钱吧?”
孙老二这个时候笑着插言道:“老里正,这您可说错了,这衣服是工作服,不要钱的,出工的时候大家统统都换上这样的衣服,一来耐脏,二来统一的着装也可以防止一些外人混进来。”
大唐标准,两百户为里,设里正。
这小老头儿在出来逃难之前便是里正的身份,说来在这些灾民中算是比较有身份和见识的一个,但就算如此,这老头子也有些接受不了还没有干活儿就发衣服的现实。
乡下人质朴的观念中,没干活就没有资格拿东家的东西,所以这衣服被他捧在手里是放下也不是,换到身上也不是,只一个劲的念叨:“这可怎么行,这可怎么行啊!”
而就在众多灾民有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时候,一个胖子带着两个人走到了近前,笑呵呵的对老里正说道:“这有什么行不行的,老人家,快点把衣服拿上,然后跟着他们去那边挑房子,二十个一间或者四户人家一间也可以,等安顿好了,就去吃饭!”
‘他们’指的自然是那些提前来到工地‘探路’的灾民,不过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没有了灾民的样子。
“这,这位大人……”老里正看着颇有些气势的胖子,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
胖子这时候却摇摇手,岔开话题道:“您老今年高寿了啊?“
因为搞不清楚胖子的身份,老里正小心的回道:“老汉六十有七了。”
“哦,六十有七,不容易啊!”胖子叹了一声,接着道:“子女都在么?”
“哦,在,都在后面。”老里正一边点头,一边从后面叫出两个四十许的汉子道:“这是老汉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女儿已经嫁到外乡去了,婆家还算不错,家里有些薄产,这次没有出来。”
“哦!”胖子点点头,又向人群里面扫了一眼,发现似乎只有面前这老头儿年龄最大,眼珠一转问道:“那你老可识字啊?”
老里正不知胖子要干什么,但说到识字底气倒是有些,沉声答道:“老汉少年时读过两年的县学,识得些字。”
胖子连连点头:“识字就好,既然识字,那你老就负责给这个人记录出工情况如何?”
“这……。”老里正有些犹豫,来之前他可是听县衙里的人说了,只有出工才给钱,年轻人每月两百文,老弱五十文,现在这胖子让他负责记录工作,这样一来岂不是没有钱了?
胖子见老头儿犹豫多少也明白他在顾虑什么,笑了笑说道:“老人家,你还是快点答应了吧,否则每月五百文的收入可就要被别人抢走喽。”
“五,五百,百文?!”老里正和他两个儿子眼珠子瞪的跟牛屎蛋子那么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胖子无比肯定的点点头:“对,您的这个工作责任重大,所以工钱也就多些,五百文,怎么样,你老可愿意啊?”
老里正飞快的点头:“愿意,老汉愿意啊!”
五百文一个月,每天只要负责记录出工的情况就行,这样的好事儿只要跟钱没有仇,傻子才不愿意。
而且再加上老里正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还有四个孙子孙女,这一家子一个月下来那可就是一贯多,这么高的收入几乎是从贫困一下跳到小康水平,若是不答应,只怕家里老祖宗都能气的从坟里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