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养生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的子体,而是反常成为我们的母体,然后通过它提供的新生命力来转换掉我们衰老濒临死亡的躯体!我们知道的只是男欢女爱的夫妻生活,自然融洽的xìng交确实是养生的根本。

    长生不死永远是养生论中的误区,也许在未来世界,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人体自然衰老死亡的问题,但是即使我们的肉体可以长生不死,我们的精神也不可以长生不老!因为我们的精神意识也是一个系统的构成,一个人的存在意识所确立的“本我”也是随意识流构筑而发生变化“显我”、“潜我”与“隐我”这三个“我”的存在总使我随时都可能“非我”生活了一百年,我还会是一个保持本我意识不变的人,若生活了一千年呢?我还能认识自己吗?一个整体的、持续的、延展理解认识的我还可保持恒定不变的本我吗?生活了一千年!人世间的所有角色也许都已被我无情地去体验了一遍!我再也不是一个可以确定的某种人了!就即使是十年前的自己,我都已不可理解了!“那时的我到底是怎么的一回事呵?不思进取!为情所困,全是忧郁伤愁——”再过十年的我也许更不会明白今天的“我”也许到那时的我会更奇怪地去苦笑:“我到底是谁呵?我以为已解读了命运,但还是无法掌控命运!花费十年二十年的心血去写些什么东西呵!到头来全是自己欺骗自己,我苦累了自己,又累及亲人,至老来死去一文不值!什么理想壮志呵!简直疯了——”

    既然长生并不是养生之目的,我们所说的养生主要意义便是充分的珍惜和重视生命。一种追求平凡的心境,崇尚自然的乐趣精神虽然违背人们功名利禄所愿,但却是养生的内容精义!也是中国道家学说的博大精深,它所主张的“清心寡欲”最适应养生之要求,但人们往往错理解成无为!从人之存在的两大耗散结构系统来看,养生主要是维护物质能量流的新陈代谢功能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这是一种中庸之道,不能过于激烈也不能过于缓慢,要有良好的习惯保持平顺。维护信息意识流也如此,三个“我”处于一种协调关系和无矛盾冲突中,努力保持一惯的“本我”表现,不至于精神分裂或“我”非是我!所以说中医伟大更见于此,中医所主张的五行阴阳协调思想正是从系统论上去探讨人体病因,而养生便是如此,讲究一种朴素自然的循环论!对食物不能挑剔,更不能偏食;待人接物不能偏激,要努力周全各种关系!养生讲究一种心平气和。仁智者多长寿!因为人生难免总有大起大落之时,仁智者多半能够乐观豁达地面对世事之无常变化,他们的饮食及思想意识总保持平常习惯地适应,而不是随风起浪暴饮暴食、乍喜乍惊。如果说一个人的生命力总是在出生时便注定有多少了!那么只有最平顺的圆周运动能最大限度地尽量把生命之花延长开放期,寿命一点点地增加着,随时间年轮积累!

    太极宇宙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万古恒新,这是称为“道”的第一原力在起作用!养生非是讲究静而不变,非是讲究守旧保持原状,而是讲究善变与常新。善变不是多变,常新非是无定,以不变为万变,以恒定为常新。道所体现的是矛盾的和谐和统一之美。是故养生还讲究兼容与包含。兼容是种动,包含是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动能静,一动一静,刚柔相济。道是太极宇宙运行的意志,养生也讲意志,那是一种求生的强烈愿望。

    五谷杂粮粗茶淡饭足以养活一个人的生命,华美大餐,料理技艺只是浮于形式,奇珍异物,游鱼飞禽走兽皆由“五谷杂粮”这等植物养生。在自然界中,生存方式越是简易的生命,它们的生命力越是顽强,寿命也越长。从道上去探讨养生,生命的动力是逐级递减的,由自养的植物开始,直至异养生物的出现,到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凶禽猛兽,物质能量流形成一个由高往低处流的过程。种族数量上的优势能够证明生命力的大小多少!超原力作为生命暴发的超强生命力,它赋予了物种进化的动能。万物都讲究适者生存,作为人不仅要去适应自然、还需要去适应社会,作为自然生存的生命,它们以自然进化来生存,但人类却以反自然进化来生存。在现代,种族竞争很快便显现了各自的优劣态势!动植物生存环境惨遭破坏,各种污染正在刺激着物种变异,许多物种消失灭绝了,但亦有许多物种获得了自然进化论上的成功!它们不但可以适应现代的社会自然环境,而且可能在未来世界,即使已是一个充满了放射性污染的不毛星球,它们也能继续顽强地生存下去并且推动地球生命的大轮回,就象几百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事件那样,当人类因为无法依靠反自然进化来成功地使用科技力量去战胜一切时,人类便灭亡了!但星球还继续转动,物种也没有绝灭,新生命依靠自然进化终是产生新霸主——不再是恐龙、也不再是人类!可能是苍蝇或臭虫!

    生命是以适应自然而存在的,越是低层次的生命对自然界的适应性越强,是故其生命力越见顽强,生命能量也越见旺盛。作为人类,以躯体的生命存在形式遵从适应自然的法则,而精神存在必须适应社会法则。养生之道不仅要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统一的生态平衡环境,而且还必须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统一的社会环境,才可以达到养生之目的。适应自然之道在于以较低一级的植物及草食动物为食,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奇珍异物食之无益!补字是讲究调节饮食方式及饮食之法,从饮食系统上去协调补充营养需要。所谓补气、补血、补阴、补阳——那是要求调节饮食的合理,一切都讲究有节度、合自然、保持平常习惯,调节饮食味道不易过激。适应社会存立,多制造人生之乐趣,多体验人生之幸福,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活泼能动地去改造社会,去工作生活。精神的健康发展、精神和心理疾病的防治亦是如此简单——多体验人间真情,多为社会制造和谐完美和统一的环境,多为自己创造快乐之幸福心境,这才能使自己更适应社会以达到养生之目的。

    能吃药不要打针,能打针不要去输液,能用中药治疗不要吃西药,这是养生的药理要求。要能宽容自己的过失与失意,能够尊重自己,自尊自爱,要能去爱人亦有人来爱自己,能接受亦能给予,这也是养生的心理要求。

    生之恋与死之惧是人之常情。求生的意志越强烈,生命之火焰越能持久燃烧。人之生命有如一团烈火在燃烧,在刚点燃了火苗时便应知道总有油尽灯枯之时,是故人之生命需要自觉地加以珍惜爱护,健康发展是一种具有承接性的可持续性燃烧的火焰。有的人之生命如瓦碗里的灯草,风吹摇动,忽明忽暗,这样的人生寿命没有任何健康发展的保障,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注意对己之生命加以自觉珍惜爱护,不懂得养生的人是在无端地践踏自己的生命。纵情恣欲、无节度地声色犬马生活、大悲大喜的情绪变化、毫无稳定持久的精神心理状态,生命之火便在此种随风吹而暗明状态下渐渐地失去了光芒,终至死亡。有许多人虽然一生也只是莹莹之光,有如莹火虫般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力,但是这莹莹之光虽然微弱且也忽暗忽明,却并非是瓦碗里的灯草!萤火虫般的生命之光其燃烧于内而光明闪露于外,虽餐风露宿却不由外界刺激而干扰内在的光华,忽明忽暗却是可持久的燃烧,并非随风而动摇,而是为了作可持久地承接而作的必要的自觉调整。生命之火最好能一如既往地持久燃烧,生命之火便会越烧越旺,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光发亮且又延续生命力,这种可持久地燃烧的手段便是养生,自觉地为自己添油加料,保护生命之火不随风而摆动,不因风雨而熄灭。造物主给人之生命配备的燃料总是极为有限的,总有个别的天才人物因其必须作一次超新星般的爆发,才可以闪现出宇宙中最耀眼最美丽的光采,是故他们的人生很短暂,但他们的生命之火焰并不是随生命的结束而熄灭,而是永恒地燃烧于人类历史时空里无限地延续——

    养生是讲究最大限度地延续生命,遵从生命存立的法则以适应自然与社会,让生命之火作持久的恒定的燃烧。求生的意志是生命之火可持续燃烧的保障,养生的两方面内容都须同时兼重。生命之躯体是物质承担者,精神是主要灵魂,不要等到中年了方知养生的重要,届时已百病丛生,痛苦到老;或者是年已过半百已风烛残年方知养生为时已晚矣!从少年时期起就懂得养生,自觉地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养生对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要求是矛盾的,延续一个人的躯体之寿命要讲究自然,以自然适应自然;但延续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发展则是要求适应社会,适应社会是以反自然的适应,矛盾总是相对的,可统一的,讲究和谐协调和统一是两者的共同点。不能把适应社会的多变不定和反自然作为统一的标准,面对自然亦不能以消极去适应,生命之火一方面在吸取燃料,一方面又释放能量,养生需最大限度地延续生命,亦需最大可能地大放异采!

    养生自古便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道、释三教都讲究养生,儒家宣称杀生取义、以淡泊名利来养生,道家则炼丹制药、歧黄饮食、甚至房中仙术!佛家劝人不杀生,以止杀来求养生。奇珍异物作一时之补,于病者是有医治功效的,但并不可用于养生!养生是一个整体的持续的延展的存在过程,奇珍异物本为世间之稀有,它们种群上的劣势已证明了本身拥有生命能量的低微,人们羡慕龟之长寿,龟常隐于泥地下以静察动,善静又能动!且又喜向阳采照吸收阳光能量,它长寿的原因主要是从不挑拣食物,可随遇而安!人之养生应以适应自然之物进餐,不求浮华美食,便可使身体健康。五行协调,百病不生。一味地讲究华食异餐只能引起阴阳不调,终是百病丛生。是故五谷杂粮不可缺之,定可少食肉亦不能不吃它。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