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两军决一死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和苏尔克的不幸牺牲,也是生前注定了的,非人力可以挽救。因此,我们再悲伤也是没有用的。陛下与我们不同,您肩负着关乎国家命运前程的重任,眼下应该节哀。保重,振奋精神,鼓舞三军,英勇杀敌,以夺得最后的胜利。"

    马康抹着泪水说:"爱卿,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内心深处充满了仇恨和痛苦,先父和家兄都死于非命,这种切肤之痛,没齿难忘!同时我们离乡背井,久居异地,与国内亲友音讯隔绝,遥望云天,怀乡之情令人禁不住悲从心来呀!"

    马康的这一席话,宰相丹东和众将领听了,勾起他们对亲人的怀念,无不黯然落泪。马康和宰相丹东抹干眼泪,把将领们集中起来,再三地鼓舞他们的斗志,许诺攻下城后,将分给他们大量的财物,让他们做好士兵们的工作,要以大局为重,从长远着想。这样,军心得到了稳定,士气受到了鼓舞。

    不久,巴格达的信使到了,带来了宰曼给马康的信,说他夫人生下一个男孩,她已给孩子取名叫孔马康,说她相信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同时她还说她已号召学者和传教士替前方的将士们祈祷,祝他们取得胜利;说宫里的人都平安无事,请他们勿念。

    马康从信中获悉自己得了儿子孔马康,心中十分高兴,同时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他对宰相丹东说:

    "接到家书,真是令人欢喜!我要振奋起来,从悲哀中解脱出来。我想为苏尔克举行追悼会,以尽手足之情。"

    宰相丹东赞同他的想法,马康便在苏尔克的墓前支起帐篷,挑选一些人朗诵古兰经开会追悼苏尔克。马康。宰相丹东。侍从武官和各位将领都在苏尔克的墓前沉痛追悼他。马康追悼了兄长苏尔克,心中充满了悲哀,情绪低落。好心的宰相便给他讲故事,为他解宽心。

    马康传位给孔马康

    马康对宰相丹东的为人十分敬佩,认为他这人心眼好,为人厚道,关心他人的疾苦,对他十分赞赏。

    就这样,马康和宰相丹东互相勉励。彼此协作,在君士坦丁城下坚持围城,共同度过了四个年头。在这四年内,穆斯林大军苦苦围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结果弄得人困马乏。人心不定。马康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应该扭转这种局面。于是他召集了宰相丹东和几个主要将领,一起商议对策。他对大家说:

    "各位,我们率领穆斯林大军,不远千里,远征至此。可是我们在此围城,不觉已过数年,不仅破城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平添了不少的苦恼。我们最初高举义旗前来为先王努尔曼报仇来的,却不成想在转战中反而失去了家兄苏尔克,这就使我们更加苦闷。悲哀了。使我们如此被动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善于用诡计。耍阴谋的万恶的老太婆!她处心积虑地用计谋害死了先王努尔曼。带走了索菲娅公主,又混进我们领导层中,花言巧语地蒙骗我们,趁我们对她放松了警惕的时候,暗杀了家兄苏尔克,其阴谋之诡诈。其手段之险恶,都是无与伦比的,她是我们的死敌!正因为如此,我曾发誓要坚持围攻君士坦丁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今,我们对此久攻不下,随着时日的推迟,如此下去会产生更多的消极因素。现在我向各位表明苦衷,想征求你们的意见,希望各位广开思路,发表自己的高见,最后找出一个好办法吧。"

    马康分析了形势,阐明了利弊,众人听了,引起了无限感慨,一时却又难以启口,便低头不语。大家都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两朝元老宰相丹东身上,认为他是最有发言权的。宰相丹东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他挺身而出,打破沉默,推心置腹地说:

    "启奏国王陛下,我穆斯林大军自从挥师进攻君士坦丁城以来,将士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无不争先恐后。视死如归,到如今身经百战,为时已四载。可恨那基督教军坚守城门,对我们不予理睬。他们以守为攻,跟我们打消耗战,致使我军损兵折将,人困马乏。如果这样围攻下去,对我军来说则弊多利少,前景不堪设想。依臣之见,倒不如暂时撤离阵地,班师回国,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下。以后再伺机发动总攻,到那时消灭他们,报仇雪恨,为时也不晚。"

    "好吧,"马康同意宰相丹东的意见,说道,"宰相的见解是很有道理的。情况确实如此,我军远征至此,年深日久,不仅部下思乡之情日益迫切,就连找自己也时常怀念家中的妻儿和侄女斐康而心绪不宁,尤其是侄女斐康远在大马士革,我难以了解她的真实情况,令人悬念有加。所以,我很赞同宰相丹东的高见,权且放弃阵地,暂时撤离人马吧。"

    将领们也对此一致表示赞同,马康即下令开始着手准备,三天后撤兵回国。士兵们思乡心切,归心似箭,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欢呼雀跃,都衷心感谢宰相丹东英明高见,开始着手做回国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马康下令撤退,宰相丹东统率军队,领先开道,国王马康居中,侍从武官在身边保驾。穆斯林大军全线撤退,连续跋涉了数日,平安地回到巴格达城。人们听到大军班师回朝,都扶老携幼出城迎接,向他们欢呼。将士们与家人久别重逢,共叙天伦之乐,无不欢欣鼓舞,个个喜笑颜开。

    马康回到宫中,与王后和王子孔马康相见,分外亲切。这时孔马康年已七岁,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他这时已开始习武,练习骑射。马康见了,非常高兴,心想,后继有人了!他带孔马康到澡堂洗澡,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英俊威武,人见人夸。

    马康上朝,重理国事,一切就绪后,他念念不忘恩人澡堂火夫,便吩咐人,让他来见。火夫遵旨上朝,面见国王,马康起身迎接,亲热地让他坐到身边。宰相丹东和众大臣都知道火夫和国王是患难知己,都对他另眼相待。格外尊重他。

    这个火夫自从来到巴格达后,受到上宾般地优待,终日不是吃喝,就是酣睡,因此养得白白胖胖的,胖得都找不到脖子了,浑身像海豚似的圆鼓鼓的。尤其是在这四年间,马康远征在外,他无所事事,更是贪吃贪睡,终日昏昏沉沉的,脑筋都有点不好使了。他似乎记不起自己和国王之间的那段交情。马康笑着问他:

    "你怎么连我都记不起来了?"

    火夫尽力睁开睡眼,仔细地看了马康半天,思虑了好久,这才说:

    "原来是你呀,你怎么成了国王了?"

    马康见状,不禁捧腹大笑起来。宰相丹东忙上来打圆场,说道:

    "以前,他是你的兄弟和朋友,他现在当上国王了,依然是你的朋友。他向来敬重你,不忘昔日的大恩,因此要重赏你,他要封赏你,你最好不要客气。"

    火夫闭上眼睛,懒懒地说道:"我倒希望他能封赏我呢,只怕他不答应,或者无能为力呢!"

    宰相丹东继续开导他说:"这你就别担心了,无论你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满足你的。"

    火夫听了宰相的话,认真地想了想,果然认清身边之人是一国之君,便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肃立一旁。他显得拘束不安。彷徨不知所措。马康见状,示意让他还坐到自己身边,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坐了,说道:

    "陛下,我以前可以与你平起平坐,可如今你成了国王,我不能如此放肆地坐在你身边了。"

    "不,"马康说道,"情况尽管有所变化,但是朋友之间的感情是不应该变的,我不能成为忘恩负义之人。正如宰相所说,你所提出的任何要求,我都会满足你的。"

    火夫战战兢兢地说:"我想求你一件事,只怕你不答应。"

    马康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即使你要我给你一半国土,我都愿意。你说吧,你要什么?"

    火夫不好意思地说:"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斗胆求你给我写张委任状,封我为耶路撒冷城中的火夫头吧!"

    马康听了,笑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他连忙摆手说:

    "不像话,这个职位太小了,你另选别的爵位吧!"

    火夫一听,说:"你看看,我不是说了吗,我怕就怕你办不到嘛!"

    这时,宰相丹东在一旁听着,只有干着急的份儿,瞅着机会就用脚轻轻地踢几下火夫,一再暗示他。可是宰相每次踢他,他只是嘟囔着说:

    "我。我要求"

    马康一再催促他道:"你总说"我要求,你究竟要求什么,怎么不痛痛快快地说个明白呢?"

    火夫说:"我要求派我到耶路撒冷去做清道夫的领班,如果到耶路撒冷不成,那就到大马士革去也行啊!"

    火夫这么一说,惹得满朝文武哄堂大笑,人们笑得前仰后合。痛痛快快。可是宰相丹东却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个人真是蠢到家了,他气得举起拳头朝火夫猛击一拳,借此出口气。火夫挨了打,觉得莫名其妙,反而质问宰相道:

    "你这个人是怎么啦?我站在这儿,碍着你什么事了?你一会儿用脚踢我,一会儿用拳头打我?我犯了什么罪,要受你的刑法?再说啦,不是你让我要求个好职位的吗?你们这样对待我,我还不如回家去算了!我什么也不想干了。"

    马康好言相劝道:"老朋友,你先别着急上火的,你是有大功的人,应该要求一个与我的地位差不多的职位才对呀。"

    火夫鼓足勇气说:"那好吧,我想请陛下派我去坐镇大马士革,接替令兄的职位。"

    "好吧,"马康当即拍板,决定派他去大马士革当国王,并写下委任状。随后他吩咐宰相丹东说:"他去大马士革上任,你去为他送行是最好不过的了。你到那里替他安排好了以后,就把苏尔克的遗孤斐康带回来吧。"

    宰相丹东遵从国王的决定,去准备执行任务去了。马康亲自关心此事,安排为火夫预备崭新的宝座,名贵的。特大号的宫服和成群的奴婢,还为他改名为祖布鲁克国王,外号为勇士,同时,他还号召文武官员慷慨解囊,每人送给他一件礼品。

    一个月后,宰相丹东送祖布鲁克国王去大马士革上任。他们向马康国王辞行。马康与祖布鲁克国王热烈拥抱,教导他上任后要兢兢业业。大公无私,要认真操练兵马,以期两年后出征。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把各种名贵的礼品送给他,其中有5000多名奴婢。

    国王祖布鲁克和宰相丹东,率领人马,风尘仆仆地上路,向大马士革进发。事先信鸽已送去上任的信息,全城的男女老少齐出动,把城市打扫。装饰一新,都来欢迎新国王上任。国王祖布鲁克神气活现地率领人马进城,来到王宫,坐在宝座上,接见文武官员。宰相丹东将官员们逐一向新国王作了介绍,百官顺序谒见新国王,吻他的手,向他三呼万岁。从此,火夫一跃而成为大马士革的新国王,正式执掌大权,处处小心谨慎地按照马康国王的旨令办事。

    宰相丹东完成了陪送新国王赴任的任务,就准备回京交差。国王祖布鲁克对他十分感谢,并替苏尔克的遗孤斐康准备行装,用丝绸做成一顶轿子供她乘坐。他要送宰相丹东一大批财物,但是宰相丹东却婉言谢绝了,说道:

    "你初次上任伊始,要置办的东西是很多的,这要花很多的钱。而且以后每年国家都要增加军费和赋税,我们届时还要派人前来征调税款,因此,你需要把这些财物积累起来,以备日后急需呢。"

    国王祖布鲁克觉得宰相丹东的话在理,也就接受了他的劝告,他送宰相回京,并扶斐康上轿,派十个婢女专门侍候她。

    宰相丹东办妥了在大马士革的事情,陪着斐康,整整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拉赫巴城。他们稍事休息,又继续赶路,快到巴格达城时,才派人快马加鞭地前去报信。

    马康听说宰相丹东一行回京的消息,心中大喜,亲自出马到城外去迎接,与宰相丹东会面。他打听祖布鲁克国王上任的情况,并看望了斐康,见一切都如人意,心中更加高兴。

    回到宫中后,马康与斐康叙谈起来。这时的斐康只有八岁,长得十分漂亮。她虽年幼,但自治能力较强,马康非常喜欢她,将他视为自己的女儿一般。马康赏她许多的好衣服和名贵首饰,让她跟孔马康一起玩。斐康和孔马康虽然年龄相仿,但是性格却有不同,斐康性情沉稳,遇事不慌,有远见卓识和判断能力,善于估计事物的利害。成败;而孔马康则忠厚慷慨。有进取探索精神,顾大局而不拘小节。俩人玩在一起,学习在一处,到了满十岁时,开始全面习武,年满12岁时,他俩的武功已不同凡响,成为当时文武双全的知名人物。

    国王马康虽然已班师回朝,但是他报仇雪耻的决心却从未泯灭过。他殚精竭虑,整军练武,以图东山再起。到了孔马康年满12岁时,其武功的精湛得到各方一致认可。马康见孩子已经培养成熟,人马和武器也都准备齐全,他便与宰相丹东商量道:

    "爱卿,你要知道,我对先王努尔曼和先兄苏尔克被害之事,一直耿耿于怀,为他们报仇雪恨之心日益增强。现在孔马康已长大了,我想把王位传给他,由他来执掌政权,让我腾出时间和精力来,率领人马重新远征,以达到消灭敌人。报仇雪恨的目的,不知意下如何?"

    宰相丹东听了国王马康的话,忙跪倒在地,推心置腹地说:

    "启奏陛下,陛下的决心固然令人可钦可敬,但是若依臣下之见,实施起来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王子孔马康尽管才华横溢。武艺高强,但是他究竟年龄尚小,还不到法定的登基年龄;其次,从历代君王的经验中可以得知,生前传位者的寿命往往难以长久。因此,臣敢请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

    马康坚持说道:"你说王子还不到登基的法定年龄,这不要紧,可以让侍从武官替他摄政嘛,因为侍从武官娶了我的姐姐为妻,已同王室水乳交融,同为一体,而且我与他转战南北,情同手足,因此让他代为摄政,我是非常放心的。"

    宰相丹东见国王马康主意已定,难以改变,也只得赞同他的决定,自己只好惟君命是从了。国王马康见宰相丹东也同意了,便召集侍从武官和文臣武将们,当面宣布说:

    "王子孔马康现已长大,武艺高强,非同辈中人可以匹敌比拟的。现在我决定,把王位让给他,由他来做你们的国王,执掌军政大权。处理国家大事,我委托他的姑父侍从武官代他摄政。辅佐他治理国家!"

    侍从武官听了国王马康的决定,喜出望外,忙对国王马康表态说:

    "臣是在王室一手栽培下成长起来的,为了感谢王室的浩荡龙恩,只要是陛下所嘱托之事,臣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国王马康点点头,又说:"爱卿,你知道王子孔马康和朕的侄女斐康是叔伯姐弟,俩小无猜,情投意合。我早就想让他俩将来结为夫妻,这样就可以亲上加亲(阿拉伯人向来有近亲联姻的习俗。)了。我今天当面向诸位说明此事,以期众所周知。"

    就这样,国王马康当着宰相丹东和文武百官之面宣告让位,立王子孔马康为王。他把大批私有财产也一并移在孔马康的名下,由他全权处理。办完了此事后,他立马觉得自己一身轻松。他到姐姐宰曼面前,把立孔马康为王的决定和经过叙述一番。宰曼听了,对弟弟说:

    "孔马康和斐康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子女,我会对他们一视同仁,不会厚此薄彼,这一点就请你尽管放心吧。我衷心地祈望安拉延长你的寿数。赏你长命百岁,以便能亲眼看到孔马康和斐康的幸福美满和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呢。"

    马康说:"姐姐,我要做的事情,我都尽量去做了。对于孔马康的未来,我是充满信心的,我也没有什么牵挂和顾虑的了。当然,不管怎么说,他现在还很小,诸事离不开他姑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国王马康跟宰曼和侍从武官促膝谈心,倾诉国事和家常,把孔马康和斐康的未来都寄托在她们夫妻身上。孔马康和斐康姐弟二人依然无拘无束地在一起玩耍。聊天,彼此切磋武艺,互相帮助,不分你我,难舍难分,十分亲热。

    可是,不久国王马康由于操劳过度,终于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他惊愕地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便把宰相丹东召来,对儿子孔马康说道:

    "孩子,我恐怕不行了!我死后,宰相就如同你的生身父亲。我这人在这个世界上,一向以国事为重,一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国家,对亲人,毫无遗憾。只是有一件事还未能如愿以偿,那就是敌人杀害你祖父和伯父的血债尚未算清。因此,你今后一定要继往开来,继承先辈的遗业,牢记这刻骨的仇恨!"

    孔马康眼含热泪,问道:"父王,您内心里的遗恨是什么?"

    马康说:"孩子,我内心里的遗恨就是在我活着的时候,未能替你祖父努尔曼和你伯父苏尔克报仇。他们都是死于一个名叫达娃什的老妖婆之手。将来你待时机成熟。稳操胜券时,一定要为他们报仇,讨还血债。我说的那个老妖婆达娃什,是个老奸巨猾。诡计多端。善于装扮的老东西,你对她要格外小心,避免再惨遭她的毒手。老宰相丹东是个德高望重。善于思考。深谋远虑之人,凡事你都要跟他商量。听他的指点啊!"

    "父王,"孔马康对父王说,"您老人家就放心吧,您说的话,我全都牢记在心。"

    马康当着宰相丹东之面,再三嘱咐王子如何更好地继承父业,保守江山,再创辉煌。他说得很激动,不禁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他的病情日重一日,终日卧床,国家大事都由侍从武官来摄政处理。孔马康则每天苦练武艺,骑射和剑法都达到了精益求精。令人赞叹的程度。斐康与孔马康每天在一起,如影随形,俩人共同苦练武功。每天在外面操练回来,孔马康都看见母亲为父王送药端汤,坐在病床上含悲哭泣。他见母亲老多了,不忍心让她如此操心劳苦,便抢着替母亲照料重病中的父亲,还不断地好言安慰母亲,让她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有时他整个晚上都不离开父亲的病榻,无微不至地看护他,别人劝他休息,他仍坚持照料,通宵达旦。第二天一早,他又照常去练功。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都是这样,不觉四年过去了。马康一直躺在病床上,自觉体力已逐渐消耗干净,将不久于人世了。一天他在梦中见到一人对他说道:

    "你尽管放心地去吧,你的儿子孔马康已长大成人,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他一定能继承你未竟之事业,将国家治理得好好的,国富民强。社会安定。前景光明。"

    他听了那个人的话,心中一阵高兴,脸上现出笑容,最终欣慰地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马康国王驾崩的噩耗传出后,人们十分悲哀,同时也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有不少人认为,马康身为国王在后期并未执政,国家大事都是由侍从武官摄政治理,继承王位的孔马康虽为国王,但并不掌握实权,形同傀儡。这样时间一长,马康一家就被世人淡忘了,孔马康在民众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从宫中文武百官到民间庶民百姓,都对他表示冷淡。这样他的家族也就越来越孤立了,过着与世隔绝般的日子。孔马康的母亲对这一切,看在眼里,愁在心中,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她决心找侍从武官理论一番。她来到侍从武官家中,遇见宰曼,对她诉苦道:

    "我今天前来见你,还是下了决心的。你说这个世道可真是的,人一走,茶就凉了,人们都把先人的恩德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连亲戚朋友之间也是如此。愿你们在安拉的护佑下,万事如意,前程似锦!愿你们在台上能长期执掌政权。统治下去,愿你们秉公执法,使国泰民安!以前我们当权时,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现如今,时过境迁,今非昔比,我们活该倒霉,过着众叛亲离的日子,受命运的欺凌,逼得我们无法生存下去。我们已走投无路,只好来向你乞求怜悯。马康一过世,我们寡母孤儿就孤苦无靠了,不得不卑躬屈膝,仰人鼻息,才变得如此下贱。卑微!"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