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千年古寺英都云从古室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而从事教育事业。不曾想,他还真教出一群好学生,一代一代,为他好好争了不少口气。学生们尊称他为“云从先生”后来,这个地方就叫“云从室”了,并且,一直成为英都洪氏后人的教育基地,育人无数,流芳千古,成为一个宗教圣地。

    本来,这里只叫“云从室”并没有一个“古”字。这个“古”字,是后人给加上去的,因为他建立久远,传说古老。

    4。

    从山门一路而来,我们把车停在一片大石埕上。向左的方向,有一棵树头已是老化的古榕,在古榕树的前面,是一个砖石彻成的大香炉,在那里,悠悠地冒着青烟。

    香炉的石平台下面,有一个大石埕,石埕的前方,立有两头青石大石狮子。由于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所以大青石狮子的身上,已经布上了墨黑色的岁月印痕;而石埕上的石板条,也由原来洁白的颜色,逐渐深黑。看来,所有的这些都已证明,哪怕只是短短的二十多年才修建成的石室,到今天,也已经历尽了岁月的沧桑。

    “云从古室”顺山而建,傍泉而居。在古室的右边上,有一条小小的清泉之水,一年四季,细水长流。古室立于山坡之侧,背面是青山碧绿。其建筑物及石埕,上上下下,层次梯比,由上往下,顺着山势下斜,很有自然流动的立体感。七级台阶于后面由三方围起,围住了下面的大石埕,撑起上面的那一座“云从古室”

    石埕再往下面,仍然有石阶向下。石阶之下,则是一个小小的园区,林中雕塑有两匹白石大马,园区的前面,有一排石栏杆围住了游人的脚步。

    顺着七级石阶而上,是云从古室的前殿,这是一座以红色为主导的建筑体。从屋顶上的琉璃瓦,到主体结构上半部分的砖头,一律以大红色为主。故而,它掩映在绿色的丛林之中,独自显得壮奇无比,其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云从古室”的房顶之上,飞龙盘脊,其形壮观威武;屋檐脚下,白石铺地,其地坚韧踏实。正门的屋檐下,刻木安金,门上挂着赵朴初先生的题字:“云从古室”四个金色大字。

    在大雄宝殿之上,供奉着药师、释迦牟尼、阿弥陀三世佛主;左右两边分别立着韦陀和伽蓝,前方的供桌上,还有一个黑脸的清水祖师。其外,护寺的老者还告诉我们,在寺庙的左边,供奉着保生大帝;寺庙的右边,则是魁星大殿。在“云从古室”的外面,也有钟楼和鼓楼,以及远处青山之上,立有亭台楼阁。

    一个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奇妙景观,在这里并存了一千多年。这决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非常有个性地概括了闽南泉州,这个独特的海丝圣地的独特信仰。它容纳了四方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5。

    在“云从古室”的左边及前方,有数株大榕树。左上方的石彻体上,立有一排建筑物,在建筑物的围栏之上,刻有“翁山精舍”四个大字,下面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感觉,那应该是为了纪念先前的“龙山精舍”而建造的佛堂。

    “云从古室”立于青山之中,是英山人文的发祥之地。自元末明初,洪氏六世祖于此开设学馆,首创乡学以来,到明清两朝,就出有进士16人,举人65人,贡生63人,秀才570人。并且,这些才子官员,多数出自于“龙山精舍”这其间,有“前出三边,后出两翰”的三边总督洪承畴,父子均官至翰林学士的洪科捷与洪世泽。

    数百年以来,英都名人才子层出不穷。能叫得上名字的,先后是:洪有第祖孙三代进士,洪有声、洪承畴、洪科捷三家父子进士,洪世泽父子翰林,洪奕瑞父子十人全家中举的壮观场面。这些业绩,并非偶然,均与洪氏家族重视教育、提倡文明有关。

    故些,不管你信奉什么“云从古寺”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宗教圣地。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