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过隙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初冬,一轮落日烧红了西天的云霞,在云隙间,灿烂的火焰在跳动着、闪烁着,丝丝缕缕的余光不安分地撒落出来,窥视着芸芸众生,丛染着一个卧在山腰的沂蒙山村。袅袅的炊烟直直地融入那幕帐般的余晖里,天与地撕扯不开地交融着。

    一声啼哭,虽不响亮,但也足以使草顶石墙的院落里的白须老人兴奋不已,他手里提一把用锡打制的大号酒壶,喝一口,捋一下花白的胡子,在院子里边转磨边叫嚷:

    “嘿,这孩子长大了准有出息,嘿”

    这是我的爷爷,排行老五,外号“五酒癫”那声啼哭就是我喊出的。

    说起酒,那可是我们先人发家的法宝。相传当年我们的先人闯荡至此,见此地虽山寒水瘦,但也落得个清清静静、安安稳稳,于是就在一处叫做“油葫芦”顶的山脊上挖土取石,开荒种田。虽无大福大贵,但凭着一双粗手和一份勤俭,也把光阴打发的有滋有味,门前鸡鸭成群,每日里炊烟飘摇,粗茶淡饭中,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酒。先人腰里整天挂一把大酒壶,锄禾耕种,直腰挥汗之余,嗞溜一口,就着这贫瘠的山林、爽清的风。那些巴掌大的田禾,被服侍的熨熨贴贴,似一块块补丁,针脚细密地钉在山脊上。

    一日,一股旋风从山北坡的一个大桑园里急掠而起,树上的桑蚕落了一地,气的那李财主破口大骂,并愤愤地抓起石头向那风头砸去,那风滴溜溜打了个璇,忽忽悠悠地掠到了南坡。老先人抖抖身上的汗珠,咧开被烟草熏黄的牙齿,嘿嘿地笑了,黝黑的老脸挤成了一块陈年的老咸菜疙瘩,他摘下酒壶,一拱手说:

    “仙家这是去哪里挂号?别急赶路,先喝上一盅,压压火气。”

    那风果然就熄了,酒壶却已空了。

    次日,当老先人顶着一头晨光,踏着草丛的露水,哼着一曲小调转过山梁后,一下子就惊呆了,只见满坡的蚕茧,庄稼的叶子上,棘子棵上,甚至石头尖上,白花花的一片

    后来北坡的李财主与先人打官司,那李财主输了,从此一蹶不振,老先人赢了,赢得盆满钵满,于是大酒壶被当作神器供了起来。时光在溢满酒气的岁月中流淌着,一辈辈的人们被烧的脸红气粗,那故事也被酒气熏成了传奇,每当有人酗酒,总是理直气壮地说:“祖上就是靠酒发的家!”

    爷爷喝酒,无始无终,整日里酒壶在手,无需菜肴,更少吃饭。喝一口,要品咂一阵,津津有味,荡气回肠,然后红着脸絮叨那个故事,絮叨的连门前的花狗见爷爷来了,也扭扭屁股就走。

    后来爷爷留下了七个子女十几个孙子,留下了那把酒壶和那段传说,随酒香悠悠西去了

    父母都在外地谋生,我和奶奶相依生活在了这贫瘠的山村里。奶奶是个大个子,却是个小脚,走起路来像圆规画圈,每有风时,我都伸手拉住她的衣襟,我走的蹒蹒跚跚,她走的趔趔趄趄,祖孙俩就这样用小碎步点击着岁月。

    那时生活是清苦的,我们只继承了那段漏风的传说和有沙眼的酒壶,我每天都要跟奶奶上山拾柴禾,以维持那缕缕的炊烟。附近的山岗子早被"三光"了,奶奶便用手帕包几个饼子,用爷爷临死前还抓在手里的大酒壶装上水,一步一步地挪动两只小脚,踩过崎岖的山路,在磕磕绊绊中,去山里砍那仅有的荆根棘棵。落日的余辉里,一老一少的身影拖的老长老长

    父母寄回的钱和粮票都用在了外地上学的叔叔和姑姑身上,我和奶奶用以温饱的就是养育了沂蒙人的地瓜干子煎饼。抓一棵大葱,从幽黑的泛着陈年味道的老咸菜缸里捞块芥菜疙瘩,把生活啃的咯吱吱作响

    日子虽清贫,却无忧无虑,奶奶有时还掐几朵黄黄的苦菜花插在斑白的鬓角,草屋里冒出的青烟融入到雾霭里,散发着淡淡的苦苦的艾香。在薄暮里奶奶高一声低一声地呼唤中,在贫瘠的流荡着透明空气的山野上,在沂蒙沧桑沉稳的皱纹里,在一隙隙的阳光下,我悄悄增长着自己的年轮。

    有一天,穷肠寡肚的我熬不住馋瘾,悄悄地盯上了下蛋的母鸡,等那只芦花鸡咯哒咯哒地跳出窝到处炫耀时,我便黄鼠狼般蹑手蹑脚地靠近鸡窝,从里面抓起还很温热的鸡蛋,用幼时的狡黠,在一块干净的石阶上假装滑了手,叭嚓!是那样的清脆!那样的动听!那样的响,以至于远处的奶奶哆嗦了好几下。奶奶扭动小脚,小心翼翼地将散落的蛋清蛋黄收进碗里。一把柴草燃起,哧啦一声,锅里黄澄澄的鸡蛋就熟了,把它卷进煎饼里,一口咬下去,真香!那时觉得煎饼卷鸡蛋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了,虽然事后遭到了叱呵和笤帚疙瘩的追逐,但嘴里好几天都有余香,回味无穷。

    以后,每听到那芦花鸡的叫声,奶奶就踮起小脚,飞也似的往鸡窝跑,双手呵起那温热的尚粘着草屑的鸡蛋,在大襟褂子上一蹭,便放进了搁得高高的笸箩里,然后再狠狠地瞪我一眼,我的那点小伎俩也就再也没得逞过。

    奶奶是会讲故事的,那也是从她的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古老得像博物馆里搬出的文物,却散发着无穷的智慧和诱人的神秘,被一辈辈的摩挲和咀嚼,余味缭绕。夏夜,躺在天井里用苫草勒就的草席上,在蒲葵扇的习习凉风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听奶奶用漏风的嘴转述,用自己的想象添枝加叶,每个故事的结尾都是美好的。我枕在奶奶的腿上,看着天上那弯如银钩的月亮,也曾挺男子汉地说:

    “奶奶,等我长大了,给你买好多好多的芦花鸡,下好多好多的红皮双黄蛋,用油一煎,焦黄焦黄的,一咬一口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