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们并非很在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是女人心。女人要的男人。

    其实跟男人要的女人一样。

    每隔几年,似乎都会产生几部“当代爱情巨作”的电影。你有没有发现,近几年来感人肺腑或脍炙人口一时的影片,都与女性外遇有关。

    从麦迪逊之桥到英伦情人,电影里面感人有爱情,都是两个女人的外遇,和两个男性“第三者”角色的痴心。麦迪逊之桥逼出女人感伤无聊生活的眼泪,也激出中年男人寻找第二春的心动;英伦情人那位楚楚可怜的男性第三者角色,更使不少的女性朋友如痴如狂。

    从道德来审视任何爱情故事都是很煞风景的,我们先把“不伦”的观点放在一边,来看看麦迪逊之桥和英伦情人中的女性外遇,为什么可以让人如此激动?

    爱情片或爱情小说的支持者,据说有百分之十都是女性(这从每一次有关“两性”的演讲中,女性与男性的到场人数总在八十比二十,可以估算得出来)。描写“一个女人的外遇和一个男人的痴心”的电影大受欢迎。无疑地,其中或多或少含有一种“女性追求情感解放”的意味。女人不想再当爱哭片中泪水不绝的苦命女,如禁她们要为爱情流泪的话,她们宁愿为一个不会完成但很美丽的爱情流泪,她们多么渴望在单调的日常生活中,小小的、热烈的为自我的欲望挣扎一下。如果现实中不可能,在电影里放肆一下也好。

    我想我可以感觉到,电影的“新唯美主义”在萌芽的声音。当女人逐渐了解爱的现实面的时候,她们也渴望偶尔走出现实轨道,被“不可能的爱情”发光发热一番,或反叛“约定俗成”的规划一下。

    如果这两部电影外遇者改成男人,而第三者是个痴心女人,我想它们一定不会这么受欢迎,这种“俗套”可能只会受到现代女性的咒骂。

    女性外遇得到支持力日益上扬,也意味着女性对“从一而终的幸福”开始质疑。

    女性意识虽然慢慢往上爬,但大多数企盼被爱的女人,在爱情中活得很辛苦也仍是事实。爱情小说的作者和爱情片的投资者看得很清楚,越能让女性抒发爱情压力的就会越卖钱。过去受欢迎的文艺片及小说,女主角的形象总是脆弱、敏感、纤腰盈盈一握,等待强势的白马王子的拯救;现在受欢迎的女性典型——麦迪逊之桥梅莉尔斯特里普所饰演的角色朴实、坚忍;英伦情人的克莉斯汀史考特汤玛期则是聪敏、优雅的冒险家,显然角色“实在”多了,人格也进化多了。

    不过,变中也有不变,受欢迎的爱情公式并未有太大变迁。多年前有一位美国评论家一针见血地说,任何一个爱情的故事,只要描写“一个男人为追求真爱饱经折磨”就会大大感动女人,一点也没错。

    从古至今,女人到底希望男人痴心,不管自己专不专一,这是女人心。女人要的男人,其实跟男人要的女人一样。

    阿根廷,请为我愤怒

    政坛上无所事的男人不会受到质疑,

    而一个有所作为的女人,

    所受到的只是挖疮疤式的诋毁。

    还没看艾薇塔之前,我并不明白,阿根廷人为什么要生那么大的气——真的是因为玛丹的形象坏到个足以演出他们的“国母”吗?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忽然懂得,阿根廷人是应该生气的,不是因为玛丹娜的缘故。

    阿根廷人确实该发脾气。这部电影根据的是一个充满偏见的剧本,它在将艾薇塔浅化的同时,似乎也朗朗地在嘲笑着阿根廷人:“你们这些傻瓜。”

    不只阿根廷人,看了这种电影的女人也应该生气。它以非常男性沙文主义的眼光,来看一个历史上曾光烁一时的女强人。它完全否认一个乡下女孩、一个私生女在贫富悬殊、女性地位卑微的草原国家中,从无到有,所需要的智慧、勇气,以及权谋。它用安东尼欧班德拉斯的嘴(在片中,他的角色还真像一双挥之不上的苍蝇)告圻观众,你只要能够像艾薇塔一样,睡过一个男人又一个男人,这些男人就会自动的组成你平步青云的阶梯是吗?才怪呢!

    这些简章荒谬的逻辑,伴随着歌舞在催眠观众。它不只把艾薇塔描绘成一个只知作秀的政治女怜,也把裴隆扮成阿斗。

    你以为个断换男人的女人都可以成为艾薇塔?她是个美女,没错,但在拉丁美洲那些众多美女之中,单凭外貌她并不是个鹤立鸡群的美女。跟裴隆睡过的女人何其多,为什么只有她会成为他的精神支柱?还有在那个女人没有参政权的时代,一个女人如果不是借着裙带关系,她如何步入政坛?

    在描写一个女强人时,无疑地,所有的“摄影机”都会犯一几个相同的毛病:忘了她的功绩,只把镜头对准她的花边新闻——充满妒意地认为:她又很美丽,她就是个“祸水”要为一切混乱负责!

    它故意把焦点集中在她的华服和珠宝上,忽视艾薇塔在她参政的短短数年内,阿根廷的穷人们,得到了以前从来未享受过的好处。她为他们建了一千所学校,花费好几百万建设穷人们以前未曾享受过的医疗设施。裴隆开始执政时,偌大的阿根辽只有五十七家医院,似到一九四九年,己有一百多家。她创办的护理学校每年训练一千三百多个护士;她也有红十字会,救援了厄瓜多尔的大地震;她也成立了未婚妈妈之家、孤儿院和老年安养休心;甚至还有一家旅馆,专门收容第一次到大都市谋生的女孩。因为数年前,艾薇塔也像这些女孩一样无家可归。此外,对阿根廷的乡村劳工和印第安人来说,艾薇塔说话算话。妇女们也在艾薇塔时代亨有她们从不可曾拥有的参政权!

    而这部电影推动剧情的手法,用的是艾薇塔素所痛恨的“社会”眼光演着她,只把她演成私生女、笨演员、情妇。“诚如你所说,人民的目标就是你的目标,那么不管牺牲有多大,我都不会离开你。”艾薇塔在自己的传记中写出她对裴隆的爱。盖棺论定,她对裴隆确实“至死不渝”为什么不歌颂她的忠贞,只翻那些陈年老帐,好像一个女人必须是一张白纸,才值得肯定?

    它犯了所有历史中都常见的错误,是“红颜祸水”的偏见,用笔写历史的男人以为:纣王因妲己而亡国,幽王因褒姒而断送江山,唐玄宗没有杨贵妃就会好好治国,所有的错都送给那个对着龙颜大悦的女人,而实际握有大权的家伙在搞翻了一条船之后,还只是“可怜的受害者”!

    艾薇塔这部电影的成见是“女人不可能有什么政治能力,也不会有政治理想?”

    艾薇塔在裴隆执政时期,确是国际看阿根廷的眼光焦距所在,但艾薇塔绝非是电影中那个只会在广播中广播:“因为他爱我,所以他会爱你们。”这个傻瓜逻辑的女人,而裴隆也绝不是一个没有野心和魅力的懦夫。

    阿根廷人更不是笨蛋,他们并非像电影中所描述的,被一个妖女迷惑,就要选她当副总统;只因为她美,就崇拜她。

    裴隆不是傻瓜,他是个野心勃勃的煽动家,一个铁腕政策的执政者。裴隆的军中旧识曾回忆道:“没几分钟,他就会吸引你走进他的世界。”他是军中的射击好手、蝉联十六年前的剑术冠军,他会说德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学问渊博,机智,时而面带微笑。在他还没遇到艾薇塔时,执政前他早已组成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政治组织。

    裴隆执政前的阿根廷,贫富悬殊的地步难以想像,肥沃的草原属于极少数地主,而大多数劳工们待在贫民住宅,拼命工作又领不到足够温饱的工资,有一群饥饿的孩子,家中还可能有得肺病的妻子。

    这是裴隆和艾薇塔牢牢掌握的资源:他们握住了阿根廷劳动人口的想像力,并得到劳工们的支持和热爱,他们为被凌虐的印地安人发出不平之声。

    你也该明白,只有小学毕业、一生病魔缠身的艾薇塔楷可不是陪男人睡觉才在政治斗争中救回裴隆的。她发动二十万劳工罢工,才救回她支持的男人!

    在当时阿根廷“不成功、就成仁”的政治环境中,艾薇塔凭的是她的政治手腕和钢铁意志打破一切栅栏。她向上爬,从不退缩,她不是不择手段,只是很有手段。有手段的女人,开罪了父权社会所崇拜的女性温婉的形象。

    她当然不完美,裴隆执政时期,最大的诟病,在于秘密警察和高压政策。可是,在裴隆执政之前的十八个月,该国已经产生三位总统和四十位部长。混乱的政治环境,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竞争,而不是天真。

    她活得那么短,却已经做了这么多,哪一个执政者做到了呢?可是,政坛上无所事事的男人不会受到质疑,而一个有所作为的女人,所受到的只是挖疮疤式的诋毁。在裴隆得势的几年,阿根廷军方受到相当的伤害,他们把一切羞辱指向“女人独裁”——不得志的男人把气出在得志的女人身上,乃意料中事。然而,一部二十世纪末的卖座电影,竟也承袭同样迂腐的观点(我们潜意识里是否也有同样想法呢?)一个没有从一而终性格的女人,就是娼妇。政治之所以乱七八糟,娼妇是红颜祸水责无旁贷!

    阿根廷,还是为真正的艾薇塔哭泣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