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讲《巴黎圣母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了她,这人名叫弗比斯。他是王室弓箭队队长,是个贵族,长得非常英俊潇洒,是那种特别招女人喜欢的男孩,他把艾思米拉达救了下来,把卡西莫多绑了起来,这时候克罗德已经躲开了。就在弗比斯把艾思米拉达扶到马上的一瞬间,她爱上了他。这是一个多事的夜晚,诗人甘果瓦身无分文,穷愁潦倒,狼狈得不得了,最后走进了圣迹区的乞丐王国,乞丐要把他绞死,纹死前说如果有谁能要你做丈夫,我们就赦免你。但是谁都不要他,直到最后的时刻,艾思米拉达来了,为了救他而要了他。接下来的第二天是执行审判的日子,法官们要审判卡西莫多。他主要有三条罪状,一是夜间引起骚扰,第二殴打一个女人,第三反抗国王的近卫弓箭手,因此而判刑。刑法是绑在广场的刑台上鞭打,然后示众一小时,鞭打和示众的过程中,艾思米拉达给他喝水,这可说是他们两人的邂逅。

    这时克罗德则满怀着他的嫉妒,他很奇怪,他一看到这个姑娘就被她迷住了,他的灵魂马上受到了威胁,他感到自己非常危险,可他无法制止自己。这里有一个很深刻的意味,他这一个教条的人,对世界所有的认识完全来自书本,都是理念,理性。而这个姑娘以活生生的美将他所有的教条,理念都推翻了。所以艾思米拉达的美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纯的漂亮,她是有含义的美,这美中含有古典主义的理想,这理想就是世界的最和谐,最崇高的面目,她的美就是有那样一种含义的。克罗德一看到她,就觉得自己所有的哲学,他的一生都受到颠覆的危险,他从此后就变成了个连他自已都不认识的妖魔,死死地跟着艾思米拉达,她走到哪他跟到哪,同时在心中生出强烈的嫉妒心。他先是嫉妒甘果瓦。因为他发现这女孩子在广场上卖艺,跳舞时,出现了个帮手,就是甘果瓦。甘果瓦对克罗德非常尊敬,作为老师一样对待,他告诉他我和她虽是名誉上的夫妻,其实根本不是,我们隔着房间睡觉,姑娘很厉害,根本不让我近身,我一走近她,她就拿出匕首来杀我,她其实心里在爱另一个人,她老是念叨着另一个人的名字。

    克罗德问是什么,他说是弗比斯,这名字一下子刻进克罗德脑子里,从此成了他的仇敌。他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看到了弗比斯,然后就开始跟踪他,正好听到弗比斯和他弟弟若望在聊天,聊的正是艾思米拉达,以非常轻佻的语气说要勾引她,百发百中,叫她怎样她就怎样。这语气使克罗德非常痛苦,因为克罗德是知道艾思米拉达的重要性,神明性的,他知道她是怎样一种神。他觉得弗比斯庸俗,轻佻的态度亵渎了她,他很恼火。他不愿意相信弗比斯能得到艾思米拉达。他忍不住抓住弗比斯,要弗比斯证明他不是撒谎。弗比斯一方面是轻佻,本性难移,一方面也是向克罗德炫耀,就把艾思米拉达勾引到一个鬼鬼祟祟的小房间里去约会,而让克罗德躲在暗处,这就是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情节。当他们两人正要亲热时,克罗德却从暗处出来一刀刺伤了弗比棋,然后逃之夭夭,而使艾思米拉达犯了罪。对她的审判是很残酷的,逼着她承认她是个女巫,用刑法逼她自供,承认了之后就将她关到死牢里去。在死牢里,克罗德去访问了艾思米拉达,他表白了他的爱情,他的爱情是种很古怪的东西,使艾思米拉达感到非带恐惧,她说我比怕死还怕你。所以不能接受他帮她逃脱的计划,因为条件就是她得跟着他,艾思米拉达不能接受。接下来就到了法场,正当上绞架的时候,卡西莫多从圣母院冲出来,冲上绞刑架,抱起艾思米拉达,奔进了圣母院。圣母院是个圣地,凡是有罪的人一进去,便成了圣人,所有的人都不能侵犯她。把她抱进去的场面非常壮观,非常戏剧性的一个场面。

    圣母院历代有一个小房子,供犯人和罪人居住的,其实也是种监禁,与世隔绝,你不能跨出圣母院一步,跨出一步便是罪人,便要受惩罚,上纹架,艾思米拉达就躲在这小房子里。卡西莫多给她送水,送吃的,送花,非常爱她,呵护她。可是艾思米拉达非常怕他。这两个神物,神明的主人公,就在这时真正相遇了。前面所有的故事其实就为了这一天,卡西莫多把艾思米拉达劫到圣母院里,两人相对独处的时刻。所以我们绝不能用凡人的爱情关系去套用他们,不能把这看成是程式化的三角爱情故事,艾思米拉达爱弗比斯,卡西莫多爱艾思米拉达的俗套。他们两人的关系是非常神奇的,他们是神人,他们不可能有凡人间的亲密关系,他们不可能像俗人一样地去相爱同居。但他们这两个神人,终于共同住在了巴黎圣母院。就像雨果所描写的圣母院:“尽管外面是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内心还是古典的。”他们两人就是圣母院古典的心。这种关系已被电影描绘成了非常伤感,甜蜜蜜的一幕,而我对这种情调是很反感的,我觉得那根本是以通俗小说的观点去解释它。当卡西莫多把艾思米拉达关在小房子里时,克罗德却看明白了一切别人不明白的东西。只有克罗德能看懂,看懂这两个圣物之间的关系,这不是能用爱来解释的。他理解。同情这种关系,所以到最后谁都不会料到克罗德竟然对卡西莫多产生了强烈的妒嫉,这种妒嫉也是超凡的,骇世惊俗的。这时候,他心里很矛盾,他既要把艾思米拉达从绞刑架上解放出来,又要把她从圣母院里解放出来,因为在圣母院里就意味着她属于卡西莫多。他终于想了个办法,他想这世间所有的人都把艾思米拉达忘了,只有那群乞丐没忘,乞丐王国一直在想法营救她,他们都很喜欢艾思米拉达,艾思米拉达是他们流浪在巴黎唯一的好朋友,所以他要利用乞丐的力量。他去找甘果瓦,他知道甘果瓦在乞丐中已经有了一定位置了,他通过甘果瓦设了一计,让乞丐们去把艾思米拉达抢出来。这个计划开始实行,但实行过程中犯下一系列失误,完全变成一场动乱,最后惊动了国王下令镇压,镇压的结果是把艾思米拉达重新抓住,送上了绞架。最后的情形大家都清楚,艾思米拉达被纹死,丢在一个地牢,卡西莫多摸到了地牢。很多年以后发现在艾思米拉达的尸骨旁边,还有一具紧紧地搂抱着她的尸骨,是卡西莫多的尸骨,当门一开,风进来后,他们就化成了灰尘。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现在,我要分析巴黎圣母院的心灵世界的结构。我把这个世界划为三界:第一界,是腐朽的一界,是衰亡的一界,那就是权力的社会。这一界由王室,司法界,总督,神职人员这些人物来组成的,在这一界里有一个“精英”人物,就是克罗德。里面有几个场面是可以说明其荒唐与腐朽的。当愚人节第二天,司法界开始审判卡西莫多,便出现了非常滑稽的场面。法官也是个聋子。一个聋子审判另一个聋子,这个效果是很奇妙的。他问卡西莫多叫什么名字,他听不懂,东看西看,第二个问题你是什么职业,卡西莫多也是无所适从,第三个问题你今年多大岁数,还是没有回答。他正在恼火,总督来了,他想你那么难审,我来审审看,他问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卡西莫多以为在问他的名字,就说我叫卡西莫多。总督很火,说你这个混蛋怎么这样无视法庭,卡西莫多以为问他职业,说我是个敲钟人。他愤怒极了,破口大骂,卡西莫多又回答我今年20岁。整个场景就是这样荒诞。

    这一界在我们现实世界来说,是个主宰性的社会,它井然有序,规定着人类的纪律和道理,但这些秩序遇到了卡西莫多,全乱了套。还有一幕也很奇妙。乞丐们开始攻打巴黎圣母院了,路易十一世国王正好在附近,巴士底狱里,正在讨论王室的财政问题。这一年财政非常紧张,从国王的装束就能看出王室的经济状况不佳,他衣服上毛领子的毛都掉光了,羊毛袜也是旧的,腿很瘦,而且非常愤怒。在他旁边除了他的内官还站着两个商人,希望两个商人能“赞助”王室一点钱。

    当那边在轰轰烈烈攻打巴黎圣母院时,巴黎的这边就是这么个情景,汇报开销,商量如何节减开销。国王所以到巴士底狱来,就是要节减司法上的开销。他发现司法上用钱非常厉害,他觉得法官有贪污嫌疑,这么多人要杀就杀,干么关那儿,关那儿费钱。正在这时,那边发生了暴乱,抓来两个俘虏,有人就进谗言,说暴民们暴动是反对法官,国王一听就非常兴奋,说哎呀呀终于有人反对法官了,法官有很多钱、领地、房屋,而王室穷成这样子。这时他的身体感到不舒服,御医马上给他看病,御医一搭脉就开始提要求了,说现在有一个财政部的位置,只要给我的侄儿,我一定给你好好看病,我的房子盖到一半还差屋顶,你只要给我盖好,我就给你好好看病,否则你就不可救药了。

    皇帝为了保命,就拼命点头答应他的要求。可是他的理发师却不答应了,他的理发师,实际上是个太监,他虽然是个理发师,但是已经参政了,他想什么好处都给御医拿到了,很是气愤。他说国王啊,那边的暴动不是针对法官,是针对你的呀。国王一听就坚决要把那女巫抓起来,艾思米拉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捕的。司法界和王室在我们面前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是一个很荒唐,很游戏,很无聊的画面,但就是它主宰着人们的生死存亡。那么我为什么说克罗德是这一界的精英人物呢?我刚才说过他是个很智慧的人物,他已把神学,经学,政治学,教育学都研究到非常透彻的地步。我前面提到印刷术的时候,曾经说到图王的御医带来了一个奇怪的长老看望克罗德,他和克罗德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克罗德即提出了印刷术的问题。长老走之前留下一句话,说哪一天某某人要招见你,那就是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

    克罗德一听就明白了,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是一个和国王很贴近的人,国王很多决策都要通过他,从此之后,克罗德就成了国王智囊团里的人物。他是国家机器运转在一个很高层次上面所产生的一个人物,这架机器无疑是成熟的,它已经有那么细的体制分工,它的腐朽其实就是在它的成熟之上发生的。克罗德的智勇无疑是标志着这一界的成熟程度。这一界的衰亡最致命的不在于刚才所描述的王室,法官,总督等等那些荒唐的东面,而在于克罗德的坠落虚无,如不是他的坠落虚无,这一界还有生命,还可以维持,但现在,立足之地动摇了,它的精英人物受到了诱惑。

    然后是第二界,用比较现实的语言,这是个新生市民集团,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场面都是由它构成的,集体歌舞都是由他们来演出的。

    他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物众多,朝气蓬勃。这一界的代表人物是甘果瓦,诗人。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最有理由死的是他,他在这本书里经历了3次死亡的机会,可他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第一次他是落到了乞丐王国的手里,简直绝望得不得了,指望哪个女人能来救他,最后是艾思米拉达救了他。他活下来了,可是身无分文,衣服都被撕烂了,他依然觉得非常幸福,这是他第一次将死而没死。第二次是艾思米拉达被卡西莫多看管在巴黎圣母院,克罗德希望有人帮他把艾思米拉达救出来,离开卡西莫多,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甘果瓦。他请甘果瓦帮忙,他说你身上这套小丑的衣服非常好,你能不能进我的圣母院,把你这身衣服换给艾思米拉达穿,让艾思米拉达穿了你的衣服逃出来。甘果瓦说那么我穿了艾思米拉达的衣服,他们抓到我,他们会把我怎么办?克罗德说那就随他们去吧,也许他们就把你处死了。甘果瓦说我不能死,我怎么也不能死。克罗德说有什么不能死,你死就死了吧,你活着有什么意思呢?贫困交加,穷愁潦倒的。甘果瓦说哎呀你都不知道我活着多么有意思,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天,看到太阳,看到云,听到鸟儿在歌唱,这有多好,最重要的是,支持我活下去的是,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和我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在一起,这简直大好了。他怎么都不肯死,只好让他活下去,再换一个计划。甘果瓦想出个办法,就是发动乞丐王国的人起义造反,他给克罗德提了这么个建议。在暴动当中,他本不是个善于行政的人,一下子就被王室的近卫军抓住,送到巴士底狱,国王面前。国王是一定要他死,你参加暴动了嘛,这就是第三次生死关头。他一下子扑倒在国正面前,吻他的脚,苦苦哀求,说了很多很卑微的歌功颂德的话,说我总是在歌颂你,你现在却要我死,你杀了我不要紧,可是你杀死了一个天才。国王听不懂他的话,只觉得他是个吵人精,就说算了,让他走,真是吵死了。他一听到让他走,高兴得一下子就昏过去了。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很快乐很快乐,他也在研究这个世界,他的方法与克罗德不同,克罗德是从书本上获得,他是从生活中学习。他和艾思米拉达,卡西莫多看世界也不同,那两个是神性的本能,他是从人性出发。他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且非常现实主义。他认为自已对世界的研究、对美的崇拜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他是从女人身上发现美,然后到禽兽身上发现美,最后在石头身上发现美。女人指的是艾思米拉达,他迷她是迷得不得了,艾思米拉达救了他,让他做她的丈夫,并且瓦罐摔掉下来摔成四瓣,规定他们必须要做4年夫妻,他幸福极了,他觉得他和这么美的女人在一起,他可以领悟到世界的美,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太好的课堂。想不到艾思米拉达根本不让他靠近,他就只好退一步了,算了,我就从禽兽身上研究美吧,禽兽是谁?是那小山羊佳里,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他抱着小山羊,非常亲热,自从他跟了艾思米拉达之后,就由他来负责照顾小山羊了,他和小山羊在一起就像兄弟俩一样,所以他说我在禽兽身上发觉美。再接下来,艾思米拉达和小山羊进了巴黎圣母院,不能出来,他便开始研究教堂了,这就是从石头身上发现美的阶段。就是这样一个现实主义者,敢于直面现实,适应变故,他和克罗德完全不一样,克罗德是务虚的,而他是务实的。即便是诗,对于他也是非常实在,他觉得诗里每一样东西都是实实在在有的,他觉得它们都是真实的存在。他使我想到美国现代诗人惠特曼。这一界里又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弗比斯,他的身份是贵族,应属于刚才所说的第一界的人物,他是国王的近卫队队长,很显赫的人物,他已说好一门亲事,是近卫队前队长的女儿,贵族之间的世袭联姻,可他心里对这门亲事,这位娇滴滴的小姐一点兴趣都没有,而是被艾思米拉达所吸引。因为无知浅薄,也因为胆大妄为,他把艾思米拉达看作是一个漂亮,性感的普通姑娘,他实际上是个大俗人,有着一颗平民的粗野的心。他有许多俗世的属于市民阶级的爱好,他喜欢女人,喜欢喝酒,喜欢撒谎,自私胆小,碰到事情他是往后缩的,不会往前进的,出了大事,便束手无措,听天由命,让他结婚他也只能去结婚,小说说到他的婚姻时用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一个悲剧性结局”他只能去和他的贵族小组结婚,可他确实在他的生命过程中散发出一种很蓬勃的市民社会的朝气,这叛逆的面目,是鬼鬼祟祟的,但确也露了几下头。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若望,克罗德的小弟弟。他和克罗德是完全不同两类人,他就是我们所说的街头青年小流氓,无视于一切权威,一切宗教,一切道德,像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胡来胡闹,可他享受生命。他对生命享受到什么程度?享受到可以轻易把它抛开,决不受累于它。当他去死时,他是很快乐的。

    他也参加了那场暴动,盲目地,也不知是为什么,他甚至于对艾思米拉达毫无印象,对巴黎圣母院也没什么好感,人们暴动,他也跟在里面凑热闹。在暴动中被卡西莫多倒提着双脚,把他的衣服一件件剥掉,最后剥成一个裸着的他从上面扔下来,扔下来这一瞬间他还非常快乐地唱着流行歌曲。这一界里有许多奇妙的人,像那个袜店的老板,他是愚人节上红衣主教的使臣之一,当别人介绍他时,为给红衣主教留一点面子,说他是书记官的秘书,但他自己出来否定说我根本就是一个袜店的老板,袜店有什么不好?他就是这种态度。还有就是乞丐王国,这王国是非常粗野,不讲道理,野蛮,肮脏,也有犯罪,可它自由自在。他们展现于我们的场面,都是载歌载舞,像歌舞剧那么欢快。

    这是一个世俗的社会,新鲜而有力量的一界。

    第三界就显神界,它的现实名称叫做ài情。这个神灵世界我们前边已说过很多了,他们两人的结合是那样的一种:在现实之中完全不能实现,在现实中艾思米拉达不能看卡西莫多,她不能看,她害怕他,她看一眼就扫兴,可卡西莫多是这么爱她,为她可以背叛一切,背叛他的恩人,他的巴黎圣母院。在现实中这两个神灵是永远不能得到结合,只有在灵界里才能结合。当他们终于在灵界中结合,这扇灵界的门一旦被我们俗人打开,世俗的风吹进去,他们马上就化为灰烬。尽管他们为尘世所排斥,但事实上他们又是这尘世的一道灵光,一种升华。

    这一个灵界和克罗德的世界有着相似的表面:都有虚无的特征,但虚无的内容是不同的。克罗德的虚无是走到这世界的边缘上一脚踏空了,一种落下去的虚无。而灵界的虚无是越凡脱俗,往上升腾的。

    我们可以讲他们都是虚无,但虚无有各种各样的出发和归宿。克罗德所属的那个最腐朽的界却与具有超凡力量的界有着这样一种关系。这腐朽的界似乎是烂作泥土,化为世俗的一界,再由世俗的一界培育出两个异种,升上灵界。这最低级的一界与最高级的一界似有着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关。因其关系,才呈现出一种表面的接近。因其接近,克罗德就极被这两个神人吸引。而俗世里的人被这两人的吸引却是盲目的,或者说是出于本能的,因他俩就像他们的一双儿女。被艾思米拉达吸引是由于她的美,被卡西莫多吸引是畏惧他,这也是种吸引,证明他打动了你,否则你便无动于衷。反正他们两人不会使一切人处之泰然,所有的人都会对他们生出强烈反应。而克罗德是真正理解他们的,他用思想和智慧理解他们,最终克罗德是死在他们俩手里,他对自己悲剧的命运也是有预知的。

    回过头去,看那描写巴黎圣母院的独立一章,作家那么满怀热情地,把它一层一层往上描绘,为什么巴黎圣母院这么重要?它是神的一座房子,他们这些神是住在这房子里的,它其实是这个神灵世界的外壳。当我们走到巴黎圣母院最上面,接下来一章就是“巴黎鸟瞰”雨果非常仔细地告诉我们巴黎的过去和今天,最后一段他是这么写的:“白天是巴黎在说话,夜晚是巴黎在叹息,巴黎的歌唱是什么?就是圣母院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是谁把钟敲响的呢?是卡西莫多,雨果描绘这钟声是非常伟大和美丽的,他使你的肉体沉静下去,使你的灵魂上升,上升。这就是神对我们尘世的爱和关顾。

    然后我说一下我为什么这么强调关于印刷术的一章。印刷术是雨果将这个虚无的神灵世界化为真实存在的工具和武器。当地牢的门一开,尘世的风吹进去,艾思米拉达和卡西莫多就化为灰烬,可是有一样东西能把他们挽留住,就是印刷术,就是雨果他自己的工作,他用小说把他们挽留住,使之证明这个神界的确实存在,也向我们证明了小说究竟是在做什么。

    就是这么个世界。我觉得巴黎圣母院应该好好读一下,它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左拉是一个很好的作家,巴尔扎克也是个伟大的作家,他们向我们描绘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世界是怎么会变成这么罪恶,这么丑陋的。左拉的剖析尤其细致,看过小酒馆的人,都会记得这些穷苦的人是怎么自甘堕落,尤其写那个女人到后来怎么样沉浸在吃东西里面。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堕落,是因为我们人堕落,它才堕落。左拉、巴尔扎克把这世界的皮都剥开来了,一层一层地暴露出这世界的真相。可雨果不这样,他告诉我们这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灵光照耀的世界,这是个永恒的世界。在那三界之中,第一界是个腐朽的界;第二界,全世的界,是很兴盛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现实的界;第三界,神灵的世界,它是永恒的。雨果向我们描绘的,就是这个永恒的神界,或叫灵光的界。和前两堂课讲的张炜,张承志的小说相比,雨果所描画的心灵世界显然要比心灵史和九月寓言都更要复杂和丰富,他们那个心灵世界比较简单,而巴黎圣母院的则是复杂得多,他所使用的现实世界的材料,也要比他们丰富复杂得多。在张承志的小说里用了一个教史材料,在张炜的小说里用了当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一些零星材料。雨果的材料相当庞大,他几乎是用了法国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宗教革命,来作材料,不是一砖一瓦,而是大块大块的巨石,所筑成的宫殿便要宏伟得多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