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江都之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紫泉宫殿销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廷花?

    这是一首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七言律诗,题为(隋官),形容一代炀帝的荣华和破灭。紫泉宫是长安大兴城内的一座宫殿,隋朝叫紫渊宫,直到唐才改名为紫泉宫。芜城是江都古时的名称,日角是一种面相,即帝王之相,以唐高祖李渊为代表。这首诗的内容是,场帝放弃长安的官殿,迁至江都,结果被李渊夺得天下,在官殿的庭园施放数万只萤火虫供炀帝观赏的荣华岁月已成往昔,枯萎的垂杨停着几只乌鸦。

    据说这首诗的最后二行取自颜师古的(隋遗录)。收录在这部古书中的,是一些奇怪和妖异的小故事。

    在江都,过了一个沉醉于绝望的欢乐之夜之后,炀帝独坐楼阁,手持酒杯,正在推敲诗句时。醉眼中映出一个朦胧的人影,一个穿着贵人服装的人率领几十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炀帝的面前。炀帝平静地问道:

    “来者是何人啊?“

    “吾乃陈叔宝是也。”

    “什么?陈叔宝!怎么可能?你这个为酒色亡国的懦夫不是十几年前就命归陰曹地府了吗?”

    “话是不错,然而,幸得良宵,为再见圣皇天子,特由陰间而来。”

    原来是幽灵,汤帝毫无恐惧之意,大笑了起来。

    “这太有意思了,我乐于接见,不过,死后还有美女侍奉的公卿,你恐怕是头一个吧!这个女人叫什么名字?”

    炀帝的视线落在一个格外玲珑的美女幽灵身上。白皙的肌肤,乌黑的秀发、嫣然的表情,犹如一朵娇嫩欲滴的君子兰。

    “我的爱姬。”陈叔宝答道。

    她便是陈叔宝最宠爱的美女张丽华。炀帝不禁叹了一声,炀帝还是晋王时,曾想将张丽华占为已有,但却未能在她活着的时候见到一面。张丽华微启红唇,对炀帝说:

    “可恨的是高宰相,在我谒见圣皇天子之前,便被他夺去了性命。”

    一哄,是有此事,不过,你放心,高颖杀了你,我替你报了仇,你知道吗?”

    “我知道,正因为如此,今晚为了报恩而来,请圣皇天子赏舞,献卫了。”

    就这样,张丽华跳了起来。在皎洁的月光下,亡国的美女舞动着纱袖,悠扬动听的歌声从她珊瑚色的时后流淌出来。歌词是玉树后廷花。陈叔宝做的耽美诗句“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廷”谱成了曲子演唱出来。舞毕,炀帝大大地称赞了张丽华一番。陈叔宝问炀帝,皇上的皇后萧氏和这个张丽华哪一个更美?炀帝答道:

    “春兰秋菊,各领一时风蚤。”

    张丽华也罢、萧皇后也罢,她们各有自己之美,很难分优劣美丑。陈叔宝笑了,好像一半满足,一半嘲笑似地,笑声渐渐向远处传去,就在这个时候,炀帝昏厥了过去。据说过了一会儿,他苏醒过来时,只剩一座春夜微风吹过,无人的楼阁而已。

    大业十二年(公元六一六年)十月至大业十四年(六一八年)三月的这一年半之间,花木兰都在江都渡过,当时木兰的年龄从二十二岁变成二十四岁,也就是她从军第六年到第八年的那段时期,是大隋帝国最后没落的日子。

    大业十二年十二月,江南有二名叛徒各自称王,建立了年号。汉武帝以来,中华帝国的天子就用年号来表示统治空间和时间的象征意义。任意建立年号是最大的叛逆行为,但炀帝无力对他们进行讨伐,一晃就到了年底。时间进人了大业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

    当年一月,统治河北一带的窦建德自称“长乐王”建号“丁丑”相继叛乱之中,二月,李密和程让逐一控制了河南二十八郡,他们大败了讨伐的官军,占领了洛阳附近一个叫兴洛仓的谷仓。一百多万石的米麦落人李密之手。他开仓将米麦免费分给民众。数十万民众集结在他周围,李密把他们组织起来编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河南一带终于成了李密统治的地盘,而东都洛阳在贼军之中被孤立起来,这仅仅是张须陀死后五个月的事情。李密自称魏公,恐怕离称王也为时不远了。此外,贼将刘武周在北方大败官军,打死了武将王智辩。刘武周向突厥派遣使者,与他们结成同盟。

    三月,人们对各地发生的叛乱已不以为异,四月,讨伐河南的第二任大使裴仁基投降了李密,这一报告使木兰和贺廷玉大惊失色。对于裴仁基的变节感到愤恨是当然的,但使他们感触更深的是“官军竟已被逼到如此地步?”而且很担心秦叔宝和罗士信。裴但基的投

    降激怒了炀帝,他交给王世充五万军队,命令他讨伐李密。从此为了河南统治权问题,李密和王世充之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悲惨的殊死战斗。

    五月,发生了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河南抚慰大使唐国公李渊向隋朝宫廷亮出了叛旗。

    “统于”

    在江都听了这一报告,上自朝廷大官,下到门卫士兵均感到j阵寒意。连享受皇族待遇的大贵族都背叛了朝廷。此时,有人想起从前文帝做过怪梦的传说。在同一姓李的贵族之中,有早已叛变的李密,有被杀的李泽,而这次的李渊,又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江南扬叶落

    河北李花开

    这奇妙的歌谣传遍天下,在这段时间里,李渊和三个儿子所率领的唐军,在各地大破官军,并击退了人侵的突厥军,其势力范围一天天扩大,并得到加强。

    有一名叫李靖、字药师的人,他是唐朝的名将,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获得过的声望堪称与汉朝的韩信相匹敌。他在唐朝当了大将军、宰相,但在隋朝时却默默无闻。不过他虽没名气,却也有人承认他有才气。喜欢别具一格的人才的杨素,有一天,他在朝廷敲打自己的椅子对李靖说道:

    “公卿,你也许有朝一日要坐这把椅子。”

    这等于是在表示:你是应该当宰相的人物。这句话似乎支撑着怀才不遇的李靖,渡过了那艰难的岁月。大业十三年,四十七岁的李靖仍怀才不遇。他仅仅是李渊势力因中马邑郡的郡丞,与当河南讨捕大使之前的张须陀一样,连太守都没当上。

    这位李靖,他察览到李渊不稳的动向,当时他仍未抛弃隋朝朝廷。“唐国公反了!”第一次通报传人江都时,他就从李渊的势力圈里逃了出来,但是仍为李渊军队捕获,以“无端生事的家伙”为理由,处以斩首。在绑赴刑场途中,他喊道:

    “我作为一个臣于当然要对隋朝尽忠,气量这么小,动不动就杀人,怎么能夺天下?”

    十八岁的李世民听了他的话,就请求父亲,赦了李靖一命,而且,还将其安置在身边,施以优厚的待遇。

    李靖对李世民这个知言大为感动。后来,李靖始终忠于年龄用自己儿子一般的年轻主公,他有时当军师,有时当宰相,有时还任将军,一生立下了无与轮比的功勋。

    李靖本身还身兼尚书令和大丞相,此外,还有无数个一大串的头衔,总而言之,他当了形式上拥护皇帝的文武两方面的独裁者。

    后世称李渊的这次起义为“太原起义”因为是对抗暴君炀帝,所以被评断为正义之师。他得益于三个儿子之处非常多,十八岁的次子李世民是军师,制定攻打长安的计策,二十七岁的长子李建成表示赞同,唐军就是这样攻进了长安。

    11

    身居江都的炀帝有很的长时间并不知道自己的表兄弟起兵背叛了他,因为谁告诉他事情的真相,就有被杀的危险,所以大家都闭口不言。炀帝日夜沉溺于吃喝玩乐之中,政治、军事、庆典他一概不顾。看起来简直是被陈叔宝的幽灵附身,以至产生“隋宫”诗句中描绘的那种传说,当时不管是谁看到炀帝,大概都不会认为他的精神状况正常。

    在惊人的颓废和胡天胡地之中,唯独他作诗的表达能力没有减退。(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篇,显示了他诗歌才华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炀帝作诗时思路敏捷,但是在其他时间,他的思考却极混饨不清,手不离酒杯,身不离美女。江都宫的后宫常往一千多个美丽的嫔妃,炀帝夜夜宠幸她们,喝酒作乐直到拂晓。有一天晚上,炀帝与萧皇后饮酒,他凝视着挂在墙上的镜子,对皇后说:

    “这么好的头颈,谁能斩了它?”

    炀帝苍白无力的笑脸上显出一阵痉挛。

    “怎么样,多好的一颗脑袋,究竟谁能把它砍下来呢!”

    “陛下-”

    萧皇后不发一语,炀帝的笑声更大了,笑声开始嘶哑,直到笑声成了哮喘。他离开镜子,摇摇晃晃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凶吉祸福,并非永远不变的东西。依既便失去天下,至少能落得个像陈叔宝的下场吧!”

    秦始皇相信“永远”炀帝则不信这套,他毫不怀疑已预感到自己的破灭。秦始皇在他强烈的信念之下,驱使他去焚书坑儒,修筑长城,但因为炀帝不信,所以他什么也不去做。

    一般都说炀帝是历史上最大的暴君,但与其说他积极推行暴政或苛政,不如说他担不起失败的责任,他的罪行也许就在这里。他本来是一个聪明、情感相当丰富的人,但由于缺乏自制心和持久力,因而显露出他的反复无常和任性的弱点,块感和不快成了他行动的准则,甚至变成大隋帝国的政治原理。麦铁杖的殊死决斗,沈光骁勇、张须陀的善战给他带来了块感,因此,得到炀帝赏识,而高颀的谏言,民众的叛乱则给炀帝带来了不快,所以被炀帝杀害。调查扬帝事迹的人曾经感到困惑:究竟哪个是他真正的形象?他究竟是暴君还是明君?虽然有人把他看成有着很大矛盾的人,但是,在扬帝的内部是根本没有这种矛盾的。他的行动标准并非善恶,而是块感和不快,他就像一个任性的幼儿,讨厌的东西不看,光做喜欢的事情,也可能由此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退化。

    扬帝迁都建康,企图保持南半部天下,但是他却没有做过任何一件使之具体化的事情,他既不改革官制,也没有与出没于江都附近的杜伏威真正打过一次仗。他仅仅是固守江都,挥霍国库中尚存的金银积蓄,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而对于稍有表露不满的人,却是斩尽杀绝。

    里下对炀帝的忠诚程度在逐时还刻地降低。天子根本不尽一个身为人君的责任,当然也没有理由单方面要求臣下对他保持忠诚。他在江都集结了官军中最精锐的十万名兵士,要求他们警卫宫殿,由于大部分士兵是北方出身,常常因日益想念返回洛阳和长安,而相继出现逃跑者,因为这是唯一能返回家乡的办法。

    “北方哪儿好?为什么要去怀念如此寒冷贫脊、又荒凉的土地呢?”

    喝下去的酒,化为气体由炀帝口中喷出。在他的文章中曾这样写着:“我做梦都喜欢江都。”流露出一种憎恶北方,憧憬南方的真心。事实上,他根本无法理解盼望回乡的士兵的心情。他想的是:我把你们带到如此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好地方,你们却不愿居住在这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想回去的人随便回,这种人跑了,我还痛快些!”

    炀帝没这么说,相反地他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逃兵一律斩首。扬帝的心理把自己逼到了如此走投无路的地步。唯一可以肯定自己权力的,就是将违背他的人处以酷刑。

    当年十一月,李渊叛军终于攻占了长安。李渊当了唐王,推举囚禁的扬帝之孙为恭帝,建立了年号,叫“义宁元年”此外,单方面宣称炀帝退让,封他为“太上皇”

    “什么唐王、什么大丞相,淑德那个家伙,神气什么!”

    从皇后那里得到这一信息,炀帝笑着、鼻子里哼了两声。他一直蔑视表兄这个胆小鬼。从才气来说,炀帝远比李渊更有天赋,从

    这次起兵来看,李渊始终是豫犹不决,在十八岁的次子桥命鼓励之

    下,才下的决心,可算是一个不成材的人。炀帝对李渊是这么看待,

    这么骂的。

    李渊是唐朝第一代皇帝,死后,被改称为:“高祖神尧大圣光孝

    皇帝”也就是唐高祖。如果炀帝活着的时候得知这一夸大其词的世

    号,一定又要大大嘲笑一番。当然,炀帝是不会知道李渊本身接受

    这一充满恶意的空号的内情的。

    炀帝接到李渊人主长安城的报信之日,他正在江都宫高楼上眺望长江,当时是夕阳西下时刻。异样的血红色彩霞覆盖了整个天空,长江宽阔的河面也被染成同一色彩,一片前景凶恶的样子。

    “日光四射如流血,上甚恶之”

    隋书-炀帝纪如此记载。似乎真是一片极为不吉利的景色。

    大业十四年(公元六一八年)来到了,这在李渊统治的长安是义宁二年。

    木兰和贺廷玉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在河南二年有余的日子里,打了两百多仗,但是在江都无仗可打,几乎只有警卫江都宫内外的事可做。虽然与杜伏威之战出过阵,但称得上责战的只有四次,而且,还不到激战状态,官军就撤退,因为上级主张不要因为与贼军打仗,而招致天子的御卫军受损。本兰对此已失去开口评论的积极性。江都存在的不是和平安定,而明显的是一种颓废和衰弱。囚禁逃兵并加以斩首,木兰和贺廷工已难以胜任这个任务,他们发现士兵们出走,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地听任他们逃走。

    “如果天子要返回洛阳的话,我乐于充当先锋。”

    沈光也如此感叹。假如炀帝从江都返回洛阳,必须突破现在统治河南淮北一带李密的强大势力图。可是,用官军最精锐的十万武装置是能突破的,沈光也有这一愿望,然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如能平安到达洛阳,那么,就要与控制长安的唐王李渊争天下。扬帝也已丧失决战的霸气。炀帝虽骂李渊为胆小鬼,但是他自己也已经没有与这个胆小鬼打仗的气力了。

    “我对不起子英和伯阳。”

    沈光这么说过。虽然把木兰和贺廷玉二人叫回江都,但是,没有实质的事情可以叫他们去做,反而白白浪费时光,沈光为此深感后侮。

    贺廷玉情绪也不高,他并非对沈光表示愤恨,而是厌恶躲在江都城内吞食隋朝最后仅有的一点财富和贪婪权力的那些“衣冠禽兽”在天子身边侍奉的奸臣把已故的张须陀贬得一文不值:

    “张须陀这家伙,真不是做大将军的料,他为了救部下而冲进敌阵,结果中计而死,根本没有审视大局的能力,所以到五十岁才当了一个郡丞而已。”

    更使贺廷玉气愤的是,在江都流传的所谓“张须陀临终的遗言”说什么张须陀在遗言中说:

    “我有何面目见天子!一因打败仗而向天子谢罪。

    “张大使是死于乱刀之中,最后的遗言是谁通过什么方法传过来的呢?第一,要说无颜见天子,难道天子和大官们就有脸见张大使?”

    贺廷玉对奸臣之一的宇文智及,曾以此言拔剑通问,幸好沈光在中间劝架才没酿成大祸,贺廷玉对南朝完全失望了,虽说他对张须陀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还没有叛逆朝廷的勇气,因此,只得天天喝酒解愁。

    iii

    三月七日黄昏,沈光把木兰叫来,神色显得有点紧张。

    “子英,我有点事儿求你。”

    “有何吩咐,请尽管示下。”

    “我希望你去谒见皇后陛下。”

    木兰有点理解不了沈光说话的意思。沈光对她作了说明:谁都清楚,现在这种状况要是持续下去,用不了多久,隋朝定会灭亡。

    自己是拿隋朝奉禄的,本该向天子谏言,可是天子整天死守江都官西周,日夜寻欢作乐,只有官女和宦官才能靠近他,甚至连重臣荣

    国公来护儿都有一百多天见不着天子了。即使极其温和的忠告,结

    果也被处以死刑。因此,已经无人敢再向炀帝进谏,沈光对此痛心

    疾首。

    “因此,我想了一个法子,就是先向皇后陛下报告实情,然后再

    请皇后陛下传达给皇帝陛下一

    “听说皇后陛下是很圣明的。那么,怎么才能遇见她呢?皇后身居深宫内院”

    “如果是女人就能进人后官了。”

    一那么便是要我-,-”

    木兰观察沈光的表情,忽然露出了极为难的神情“难道说”本兰小声试探着,沈光深深低了一下头,算是肯定了她的推测。

    “对,子英,希望你装扮成宫女进人后官,然后,谒见皇后陛下,请她向皇帝陛下转达我等的谏言。”

    “那可是”

    木兰极力压制内心的惊慌。木兰本来就是一个女人,当然,装扮成女人是不成问题的。与其说装扮,还不如说是还其本来面目。可是,她女扮男装从军已有人载,在这八年中,木兰一直是以一个男子之身进行生活和参加战斗的。时至今日,要求她换成女装,倒不是一件能够轻易办到的事情。

    “那太难办了,我不答应。”

    “不行吗?还是”

    “那当然暧,叫一个大丈夫换成女装,偷偷潜入后宫,真是对我莫大的侮辱。比起单枪匹马闯入敌阵作一番殊死战斗还要难得多!”

    “是吗,我懂了。”

    沈光深深叹了一声,眼光离开了木兰,开始了长时间的自言自语;事实上是故意念给木兰听的自言自语:

    “子英,你也是个食隋朝奉禄的人,我原以为能借助你一臂之力向皇帝进谏,结果也是办不到,当然,这事情是不可能求助别人的,我只好死了这份心了。不过。如果能通过皇后将谏言转达给皇帝,即使从现在起才使皇帝醒悟过来,或许也能从无益的战争中多拯救出一两个人,然而,太遗憾了。如果,一个人的羞耻心比国家和民众的安宁还要重要的话,那就没办法了,不过,我以为既然是个大丈夫,国家的情义应该重于个人的私情”

    木兰屈服了。她有点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但是,不能否认,沈光态度是真心的,木兰终于答应了沈光的请求,当然,也许是迫不得已才答应的。

    “只有一个条件。”

    “说来听听。”

    “我男扮女装进人后宫这件事,一定不可以让贺伯阳知道,做不到这点,我可不答应r

    “我答应。”

    沈光点头答应。在他端正的脸上显露出了有点像微笑,又有点像苦笑的神情。不过一瞬即逝,没人注意到。所需服装、饰物和粉黛已经准备齐全。沈光在宫廷的女官和老百姓之中是很有人缘的,筹措这些用品并不困难。

    困难的倒是木兰本身。她要在沈光安排的宫女房间里换成女装,但是在宫女面前,根本无法“男扮女装”所以她换衣服由自己来,化妆才委托官女去办。原本她就没学过化妆,一穿男装就去从军了,所以,木兰对胭脂的抹法简直是一窍不通。木兰只是呆坐在那里,脸上的化妆完全请官女代劳,半刻后,宫女发出了满意和感叹的声音,把圆镜交给了木兰。

    月亮从长江水面缓缓升起,是一个望月之夜。金黄色的豆大圆球在犹如漆黑镜面般的夜空浮现出来,江北的春天,花草的香味显得更加浓密。已是陰历三月时节,春天的气息深深地笼罩着长江南北。世道不平静,一个巨大的王朝已经陷人灭亡的深渊,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夜晚。

    木兰游人江都官的后宫,沈光制定的计划丝毫没有露出破绽。引路的宜女告诉她几个注意事项之后,身影就消失在黑暗之中,之后就全靠木兰自己的机智和运气了。

    刚才,木兰在圆镜里见到的,是一张盛开的白色芙蓉花似的美女容颜,当然,她知道这就是她本人,但是却一点真实感也没有。挽起乌黑的头发,在发会上又插上碧玉管,经罗裙边拖在地上,瞳仁宛如繁星璀璨,这就是木兰吗?

    从前,木兰纵横于战场,那里几乎全是男人们的世界,充满着汗水,金属和皮革的气味。坐骑左右黄尘飞扬,夕阳放射出黄用及紫红色的光辉,消失在地平线上。在干寒的大风里,追逐贼军,在行进中的马背上进餐,手里的烧饼掉落沙尘,拍一拍,吹一吹又放进嘴里,白酒壶在手里接过来,就直接治人喉中润嗓子,这是一个优美、典雅和考究所无法存在的世界。

    然而,后宫是只有女性和宦官的世界。季节本身就使夜色中的气味浓重,脂粉、胭脂的气味混入其中,木兰感到有一种犹如在枯稠的香油中游动似的气氛。原来女人做女人的事情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一定要叫她同时演好“女扮男装”和“男扮女装”的两个角色,这种奇妙的立场,却令木兰深感不安。从三皇五帝以来,会扮演如此愚蠢角色的人,大概还未曾有过,木兰开始觉得自己很可笑了。她对沈光虽有不满,但是现在也不能半途而废。通过皇后向皇帝谏言,以此来阻止败局,似乎是不可能,但它是缓和悲惨结局的最后手段,这是沈光深思熟虑之后想出来的办法。它发自一片赤诚之心,既然如此,木兰也就无法拒绝,一旦接受就要使之成功。她担心的只是沈光对自己的态度。几年来,沈光是否已经察觉到木兰女扮男装的事?这个疑虑时时在木兰的心里留下一片陰影。

    要说疑虑,贺廷玉又是怎么想的?与他朝夕相处,今年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没有一时一刻例外,他总是木兰最好的朋友,在武勇和用兵方面,都是木兰最最可以信赖的同挤。曾有人喝醉了来调戏木兰,说木兰是女的,对如此的言行,他也丝毫不能容忍,他比木兰本人还要迅速地还给以有力的重拳。贺廷玉是迟钝没有觉察到呢,还是以深深的宽容之心,把疑惑都暗吞了,而将木兰当作最好的朋友来对待呢?木兰无法加以判断。

    但是,如果想得那么多,就会在这被称为“迷楼”的后宫走廊迷路了。在墙上的烛台摇曳着淡淡的黄色的光线,在水磨石的砖地上拖曳着的影子,缓慢地摇动着。木兰在脑于里一边确认着前进路线,一边向前走去。在半路上,曾不止一次地引起巡逻宦官的注意。本兰的走法和气势与众不同,叫人感到有些奇怪。因为在官内走路,不能像在河内旷野上穿着军靴那样大步走动。尽管如此,幸好本兰到底是有苦练过,没有出现致命性的失败,过了一阵,本兰终于发现了皇后。虽然是初次相见,但是皇后的服装与其他妃子和女官不同,所以不会认错。它所规定的格式,在隋书-服饰书上有精确的记载。本兰藏在圆柱背后,当她看清楚皇后离开官女一人独处的时候,走向了皇后。

    “皇后陛下,小女有事禀报。”

    皇后停往脚步,用一种稳重而疑惑的眼神望着木兰,本兰跪了下去。

    “在守卫宫殿的士兵之中,怨恨天子陛下,企图谋反的呼声正在日益高张,他们迫切盼望返回故乡。我们切望贤明的皇后陛下能规劝天子,请陛下回归洛阳,天下万民谁都希望皇帝这样做。”

    “你是什么人?决不是普通的宫女吧?”

    皇后放低声音说道。从前,她被誉为南朝第一的优美容姿,现在虽年四十又五,姿色却不减当年。两眼目聪慧,炯炯有神。文帝生前肯定她聪明更胜于貌美,将其许配给次子作妃子。皇后看到本兰开始犹豫,于是目光缓和下来。皇后似乎也意识到与其说询问此话是谁说的,倒不如应该首先重视它的内容。

    据记载,此时,萧皇后说了如下的话:

    “天下事,非一期至此,气数已尽,勿用再言,只会徒使皇上忧愁烦恼。”

    国家命运,已经到了它该到的地方,到了这一地步,谁也无法拯救。转达你的谏言,只会使皇帝感到痛苦,所以请你别再管了!她就讲了这几句话。其实,萧皇后已经接受过一名官女与此类似的忠告,而萧皇后将此传达给炀帝听时,激怒的炀帝杀了这名宫女。皇后不愿意再出现一名因提出忠言而丧失性命的人。

    “皇后陛下”

    本兰讲不下去了。她想起皇后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更甚于其弟萧瑜。皇后已经醒悟到亡国的命运,打算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木兰抬头仰望皇后的容姿,相当佩服她的胸襟,好容易又说了一句话:

    “现在返回洛阳的话,十万精兵无不欢呼随从而去。为时还不晚。请再考虑一下您自身的利益。”

    “我是皇后,皇后就是国母,若是没有守好本份,罪名难赦,况且。

    皇后忽然闭口不言了。沉重的、粗野的脚步声在地板上响了起来,后宫中唯一的一个男性终于现身了。皇后没有时间让木兰退下,炀帝就出现了。他把肥胖的后背靠在涂有红漆的圆柱上,喘着粗气,酒味压过了香炉中散发出来的香味,塞满了整个房间。最初,炀帝-似乎并未察觉到木兰的存在。他像声吟似地,低声对皇后笑着说:

    “为什么侬作诗总压不好韵,依的诗才似已用尽。”

    本兰的目光注视到炀帝掷在地上的纸片。白纸黑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