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光荣与寂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此,伟大的汉帝国时代开始了。

    第十九位的周亚夫,他的父亲是周勃。在下头的说明中也会提到,周勃这个人仕奉刘邦亦曾立下武勋,乃是汉帝国之重臣。他的个性正直,刘邦曾经说过,把事情交给他是绝对不会错的。基本上,刘邦这个人本身是比较随便的,因此周勃这个人比刘邦要来得正经应该是不会错的。

    在此我想到另一件事,也就是和刘邦有关的有名逸事。项羽被打败——这真是有名的故事,在后世也是常常被拿出来谈,不管项羽胜过刘邦多少次,只是在最后一战中失败,就失去了天下。在作战之中,当我方的状况相当恶化的时候,如果想要逃走的话,就会想到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反正只要在最后一战中获得胜利就行了!而像现代的职业棒球比赛也是一样,只要在第九回结束之前获得胜利就行了。而拳击赛也是相同,只要最后还站在擂台上的人,就是胜利者。

    就在刘邦已不知第几次败给项羽的时候,乘车逃走的途中,这时车子的御者叫做夏侯婴,当时刘邦的孩子也在车子上,而当快要被敌人追上之时,刘邦一心慌,就把孩子往车外放出。然而夏侯婴却把车子停下,将小孩拾起之后继续逃。刘邦生气地说道:我是为了要让重量减轻,所以才把孩子丢弃,为何你又把他给拾回来呢?这样不是更慢了吗?这故事十分有名。

    在司马辽太郎所着的项羽与刘邦中写道:这并不是非常无道,而是在儒家的伦理中,把双亲看得比小孩子重要之故。极端地来说,小孩子死了还可以再生其他的小孩,但如果刘邦死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点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个蛮新鲜的见解。

    只不过,这依然是违背了人情,因此夏侯婴才一次又一次地停车把小孩子抬回。在司马迁的史记特别将这件事情写出,他并没有对其做判断,我想大概也是要把对于这件事交给读者来判断吧!幸好,后来所有的人都得救,算是一个好的结果。而从这样的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刘邦这个人在某些方面似乎也是很难取得天下的,我想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总是会有某些地方是凡人无从了解的。相对地,在项羽这方面,当其感受到激发时,也会将敌人全都杀死,其所代表的意味如果要拿来理解的话,似乎也不是非常正常,而难以肯定接受的。只不过,比较起来,刘邦这个人还是比较给人不好的感觉就是了。

    不好意思,我好像离题了,现在要谈的是周亚夫。

    周亚夫这个人最初乃是因为父亲身为功臣,所以才出仕的,大概在纪元前一六二年,他继承父亲之位为候,并以将军的身份负责北方的防卫,也就是与匈奴作战。这时,汉文帝——也就是高祖的子孙——在到访阵中的时候,却受到兵士的阻挡而无法进入。总之,兵士们是遵守着就算是皇帝,没事也不能随便进入阵中的军律就对了!文帝倒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十分感佩,称赞他是个真正的将军。

    其后,发生了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这乃是吴王、楚王等七王——之前也曾说过,所谓的王指的都是王子,全都是汉皇室的一族这七王领有非常广大的领土,也拥有自己的军队,再加上非常任性,根本就对中央政府的命令置若罔闻。如此一来,景帝就想要缩减他们的领土、削弱他们的势力。这自然造成了他们的不满,于是七国之王联合叛乱,导致汉帝国进入半混乱的状态。

    在此,景帝将进言建议削弱七国的人给杀了,希望能够平息吴楚等七国的不满,然而却没有用,因而只好派周亚夫为将军前往平定乱事。周亚夫首先就施行不让敌军团结的手段——具体来说,就是将从敌军根据地出发的部队,从中间加以分断,使补给断绝。而当其慌忙回返时,便加以各个击破,让一场本来声势十分浩大的叛乱,在三个月间便遭到平定。

    之前,吴楚七国也曾送使者前往匈奴,告知请其一同出兵,共同将汉帝国灭亡,然在匈奴还来不及出动之前,叛乱便已平定,因而并没有成功。

    这样的叛乱和在秦朝末年自然发生的全国性大叛乱有所不同,而只是贵族因不愿自己的权势受到削减所起的叛乱,由于这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因而有人认为这也是其不可能成功的原因。

    周亚夫虽然建立了非常的武勋,但后来在一些事情上与景帝不合,甚至还被怀疑谋反,最后竟绝食而死,结局非常地悲剧化。

    再接下来,则终于进入了武帝的时代。

    在此先来看看第二十二位的霍去病。直到这个霍去病为止,都是曾在史记上出现过的人物,而史记的世界,也是在这第二十二位的霍去病后告终。由于史记这本书日本人已经相当熟悉,因此在此就不再多言。

    现在回到第二十位的李广,这个人在吴楚七国之乱时,是以率领骑兵活跃的人物。他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加入军队,勇敢无人可以并称。李广同时也是使弓的名人,留下一则“箭立于石”的故事。

    当时,中国有许多老虎出没,某一天,李广远远见到老虎,于是拉弓射出,没想到老虎却完全没有倒下。大家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便靠近察看,才知道那是一块形如老虎的巨石。本来,箭是不可能射在石头上的,然而这时箭却立于石中,因而表示李广这人弓箭威力之强,从此即以勇之名人而出名。

    之后,以对匈奴的北方防卫为主,他立下相当的武勋,不但他个人武艺高强,在领军上也有一套,相当受到匈奴的注目,称呼他为飞将军。

    李广虽然以匈奴为对象立下不少令人恐慌的大功,惟其后多少也有些失败,还遭到嫉妒。其实,当他来到阵中时,兵士们必定欢声雷动,平常看来虽然轻松,然而一旦进入战斗,却能够带领整合全军,对敌方使出尖锐的攻势大破敌军。当其获胜之后,自是会获得许多的奖赏,然他会将所有的奖赏完全分给兵士,自己则过着贫乏的生活,也因此获得兵士们深厚的信任。

    还有一次,当文帝出去狩猎的时候,眼前突然跳出一只大老虎,李广立刻跳出与老虎扭打,最后以短剑将老虎刺死。看到这情景的文帝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晚生了五十年,若是早五十年出生的话,就能够跟随高祖打天下而成为大诸候了!因而对他感到十分惋惜。

    在这儿我想到一件事必须要先提,那就是我在“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这篇文章中,曾经写过两个名将的名件,然而现在我却认为应该要再追加两个条件才行。

    之前已经有了a和b,因此接下来就是c。这个c呢,我认为是对部下及兵士仁慈,并受到兵士们的爱慕,获得他们深厚的信赖,甚至愿意为这个人而死。

    再接下来的d,我认为是不犯秋毫。在读了中国的历史书后,我发现这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其实就是掠夺以及虐杀等有害民众的行为。我认为中国的军队其实并不限于中国,只要是军队,就可能会出现掠夺物资,以及虐杀非战斗人员的行为,而d的条件就是不做这些行为。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得到民众的信望,因此c和d两个条件也是不可分的。

    而李广之难以再继续出仕,乃是在进入武帝的时代后,在这时,他已经有一定的年岁。武帝这个人是非常喜欢外表华丽的事物的,因此光是年纪大一点,就已经不讨武帝喜欢了。在此,武帝任命自己喜欢的第二十一位的卫青、以及第二十二位的霍去病担任对匈奴作战的指挥官。

    即使李广身为他们的前辈,依然必须列于其下。就李广来说,当然是老大不高兴的事,而就第二十一位的卫青看来,也相当令人不快——因为军队的秩序因此而产生了混乱——也许卫青本人也并不想这样,但总之事情最后就变得很麻烦。在双方的关系愈行愈远后,李广最后因故就自刎而死。自刎这种死法,指的就是刎首,具体来说,就是将剑横于颈部,然后往前一拉,割断咽喉死去的方法。听说当李广死时,其兵士尽皆为之哭泣。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本叫做李广传的书既然是为“传”那就是以李广为主角的小说。能够成为小说的主角,可见李广是相当受到欢迎的,而在这本书中,卫青和霍去病就成了完全的恶人角色。

    关于卫青这个人,他的姐姐乃是一个大美人,由于姐姐进入武帝后宫之故,因此卫青得以出仕。然而,这并不只是因为沾姐姐的光而已,他本身也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

    他在年轻时就进入军队,最初虽然是以士官的身份进入,但随着对匈的讨代,他也不断地立下大功。

    在此,李广因为运气不好,多次移动部队都没有遇到敌人,因而无法战斗,就在郁郁寡欢地归队的当儿,却传回卫青击灭匈奴的消息。跟随李广的人虽然不欢喜卫青,但这倒也不是卫青有什么不对。

    就这样,卫青当上了大将军。所谓的大将军,比单纯的元帅更高,应该可说是帝国军的最高司令官,已是可以与宰相匹敌的地位。而从李广一族看来,更是怎么样都不可能喜欢他。有一次,李广的儿子还去殴打卫青。卫青这个人的个性稳重,觉得还是不要与李广多起事端,所以即使被打了也默不作声。

    然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不愿意沉默。霍去病于十八岁时就以高级士官的身份进入军中,他趁着一次狩猎的时候,就一箭把李广的儿子射杀,如此一来,自然引起了很大的骚动。武帝认为这是事故,并没有追究霍去病的责任,然而也因为这件事情,他在李广传中也成了恶人角色。

    霍去病这个人跟着卫青的姐姐——也就是霍去病的阿姨——自幼小的时候就在宫廷之中,以大贵族的身份成长,再加上他是个天才型的人物,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每战皆胜,像这样生在贵族之家的天才儿,自然难以理解底下人的心情,因而对兵士们十分冷淡。倒并不是说他故意冷淡,而是说他实在是难以注意和体恤,史书上曾有兵士们因没有补给而空腹,在冷雨中颤抖的时候,而霍去病悠然在帐中过着豪华生活的记载。

    然而不可思议地,兵士们倒不十分憎恶他,大概是因为霍去病这个人全身上下毫无邪气的缘故。最后,虽然这个人于二十四岁的少年之际身亡,然而在此之前,他也当上了骠骑将军,也就是元帅的阶级。像这样子年轻时就身亡的天才型人物,自然是相当具有人气,之前在日本还当上了少女漫画的主角,经过非常的美化呢!

    和霍去病相比,卫青虽是个较为注意他人的感觉而身段较低的人物,然而却没有霍去病受到欢迎。当然,这种事本来就见仁见智,不过,以司马迁的史记上也有记载。

    从武帝的眼中看来,霍去病这个年轻人是非常可爱的,因此总是对他提供一些比较容易出头的路走,不过,就算是有人安排,也还是有人会失败的,因此霍去病应该也确实是有些才能。再加上他在极度少年时就死亡,武帝当更当他感到惋惜才是。

    谈了这么多,在此也不得不提一提武帝这个人——也就是卫青和霍去病的君主。在一般中国的历史评价中,有所谓“渎武”的说法,指的就是亵渎了武这个字的君主。本来“武”指的是防卫,以统一天下之后,只要将来犯的敌人击退即可。然而,武帝这个人,之前就说过是个非常喜欢华丽事物、好大喜功的人,因此非常想立下在军事上的功绩,而有着:如果敌人不来犯的话,那我就自己攻过去的想法。

    为此,他曾出兵朝鲜半岛,结果在当地设下了有名的乐浪郡,扩张了自己的领土。不过,在当时也引起了将军间的纷争,就算是建有大功的将军也遭到处刑。总之,如果只是无谓地想要扩张领土的话,在中国未必是会受到尊敬的。

    由于他好大喜功的个性,因此对于立下华丽大功的人他会看重,而那些没有立下什么功绩的人,他就会逐渐疏远。关于这点也反映在国内的政治上,他对于基本的事情不太在意,像是黄河泛滥使得数百万的民众痛苦不堪,他居然能够放着不管二十年以上。也因此,他虽然是将中华帝国的国威辉煌四方的人,但由于渎武的缘故,在其他方面的评判并不佳。而且他还重用酷吏,把所犯的罪不见得该杀的人也杀掉,再加上听信谗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