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横行的虚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想大家大概都知道,在关羽死后,刘备为了替他复仇而出兵,却被第三十五位的陆逊所败。这时,刘备底下的将军大部份均已死亡,因此刘备的军队,也就是蜀军,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而这时的孔明就必须要掌握军队,不过,造成如此状况的关键人物,却是一个叫做魏延的人。

    魏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一直是违逆孔明,最后还因谋反而死,演出的是个非常不好的角色。不过,魏延这个人成为问题人物,是在刘备死亡以后,在刘备生前倒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

    刘备在四历二一九年当上汉中王这时也是刘备的最盛时期。而这时要任命谁为汉中太守,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的汉中太守,指的就是北方军队司令官,也就是当蜀与魏进入作战时,必定得位在第一线的人物,因此非得要选出一个有能力的人才行。当时,一般都认为应该是由张飞来担任,而张飞本人亦如此认为。只不过,后来担任汉中太守的却是魏延,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魏延这个人在此受到相当高的评价,而他对刘备也有相当的忠诚,只不过,在刘备死后,对于孔明从魏延的角度看来,实在不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也就是说,对于在先帝生前从没有上到过前线的人,他是怎么都无法止住不满的感觉。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孔明偏心的场面不少,尤其是在对魏延的时候更是明显。本来魏延是在赤壁之战后才跟随刘备的,在他还在某位太守的身边做食客的时候,因刘备军攻击而来,魏延将那位太守杀了,而后降伏成为刘备的部下。

    这时,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曾说过魏延是杀死恩人的糟糕人物,因此最好是把他杀掉,不过,刘备只是随口应应而已,并没有把他给杀了。就这样,这时的孔明已经看出魏延具有谋反之相而提出将之杀死的这件事,就一直成为以后的伏线。不过,比较奇怪的是,之前其他的人——还有许多将君主杀死后投靠刘备的人物——孔明却什么都没有说就接受了,为何只有在魏延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主张呢!如果是要做为数十年之后谋反的伏线,也未免太前后矛盾了吧?因此我相信这一定是故意安排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经过,孔明进入了与第三十四位司马懿的战斗中。这就是葫芦谷之战,乃是在三国演义中,第一三回内的故事。

    他在非常狭隘的山谷中,准备把司马懿引诱而来——这个引诱的任务就是由魏延负责然后现放火让其无法逃生。只要利用秘藏的火药引爆即可引发强大的火势,而在将司马懿烧杀的时候,也可以同时把魏延一起烧死。

    只不过,这时刚好下起了雨,使得司马懿捡回了一条命。而同时,魏延也得救了,于是——不过,这本来就是虚构的东西,这场战役也不存在于现实之中——魏延非常生气,认为你明知道我还在其中,居然还放火,不是分明就想置我于死地吗?孔明倒是推托道没有这回事,而是部下马岱——喜欢三国志的人应该知道他是谁才是——不小心点着了火,这完全是他的失误,就将马岱由将军降为兵士。

    依据本文的说明,孔明原本是想将司马懿和魏延一同解决的,没想到却失败了。当我第一次读到马岱最后只好穿着湿衣逃走的时候,不由得感到好过分,我认为在三国志中所出的策略,这是最肮脏的手段,在此之后我对孔明——当然是三国演义的孔明——就怎么都难有好感了。

    也因此我对于读了三国演义后站在孔明那边的读者,在读了这一段故事后依然能够对其感到尊敬自是感到不可思议。只不过这段故事的有无,依版本而有所不同,因此也有可能是后代的编者所添加的。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在史实上的孔明是绝对没有任何责任的。在三国演义中即使是对其偏心,但作者是否具有别的意图,所以才有这一段不公平的策略描写呢?我倒是蛮想知道的。

    好了,似乎跑得有些太快了,现在我们回到第三十二位的关羽。关于这个人,我想已经不需要再叙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不过,在此倒必须要说一说为什么关羽被选入,而张飞则没有的理由。

    在这一次名将的条件中,我们之前共设定了a、b、c、d等四项,其中的c,也就是珍爱部下,并获得部下深厚信赖这项条件,让张飞落榜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个人乃是因被部下所怨恨而杀死的。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仔细分析过后,其实在谈到关羽时不得不谈到张飞,乃是因为他总是和关羽一同行动的缘故。

    当然张飞是很厉害,这点是大家都没有疑义的,不过,关羽这个人在死后神格化,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关帝庙的存在。与之相较,张飞这个人虽然在演剧什么之中,是以天真的老粗将军形象而受到欢迎,但要说到是个名将嘛,由于他对部下并不优厚,因此也就只好让他落选了。

    另外还有一个我觉得比较可惜的人,在此稍征提一提,那就是赵云。这个人在日本也算十分受到欢迎。

    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大家都知道蜀汉有五虎将军吧!指的乃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以及黄忠等五人,实际上,在历史上是没有“五虎将军”这个称呼的,不过,在正史的蜀志中,倒是有着“关张马黄赵传”的文章,传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之顺序而共同写成一篇传记。大概也就是因为这样,才会在虚构的世界中,有了五虎将军这样的称号吧!

    依据史实,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这四人在生前已是被认定为同格的人物。当刘备当上汉中王的时候,也就是在西历二一九年之时,他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而张飞为右将军。这前后左右当然是同级的陆军大将军,而在此时,赵云则还在二级之下,赵云这个人,大致是担任刘备之亲卫队长这样的功能,而及不上其他四人乃是率领数万军力作战的地位。

    两年后,当刘备正式即帝位之时,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两人均已为元帅级的待遇,不过这时的赵云却完全没有晋升。只不过,要说实力和功绩的话,赵云和其他四人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在正史的三国志著成时,其作者陈寿就将赵云与其他四人并列而成一篇传记了。而在成为虚构的三国演义时,本来应该在五人最后的赵云就依在关羽与张飞之后,而在马超与黄忠之前了。赵云这个人在生前以其实力来说,虽可说是不过不失,但在死后,其评价倒是不断上升。

    关于第三十三位的周瑜,之前也曾提过,这个人乃是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人。赤壁之战如同大家所知,造成了曹操致命性的大败北,不过,我认为实际上倒是没有到这种程度。

    关于这段故事,我以前也曾经写过一篇较短的文章,曹操主要的部下可说是没有一个人战死,将之与刘备败于陆逊之际所战死的将军名单拿来一比,立刻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接下来,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后还修筑的名为铜雀台的大型宫殿,虽然进行了这样大型的土木工程,然而在曹操的统治下,并没有提高税金的记录。因此无论是在个人的资源上,或是在财政上,都可以看出赤壁之战其实并没有造成那么大的失败。况且他在之后还是持续地进行军事行动,增加自己的领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