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临朐这片英雄的土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们一直关注现实,却从未远离历史。在历史的星空下,有一种力量总是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的脚步。

    一个民族所承载的悲欢,具体到她每一个儿女身上,会愈发刻骨铭心;一个国家所历经的荣辱,在她每一寸土地上,都能找到斑驳的印痕。

    六十年,一个甲子。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经历了一个轮回。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场宏大叙事的一个缩影——临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奋斗的慷慨悲歌。  

    一

    巍巍沂山,滔滔弥水,骈邑古地,历史悠远。1840年后,内忧外患,民生凋敝。为争取人民解放,无数志士仁人,内抗暴政,外御侵凌,前赴后继。

    临朐,这块1834平方公里的土地,究竟见证了多少豪迈的壮举?骈邑几十万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如何放大着一个民族的性格与命运?而这些淬火的记忆,又将弥散出怎样的历史智慧供后人回味?

    在初秋的一个下午,伴着仍旧炽热的风,我走进了坐落在县城东南、朐山南麓的临朐革命烈士陵园。去追寻一段有伤痛也有豪情的岁月,表达一种对历史也对英雄的敬意。

    穿过仿古式的大门,两块天然巨石矗立眼前,巨石上“朐山铸丰碑”、“弥水颂英雄”的题刻,表达了人们对英烈的崇敬之心、景仰之情。再穿过3800平方米的人理石广场及1100平方米的祭台,便是由红色花岗石砌成的卧式纪念碑“忠魂丹心耀天下”七个金色大字,由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写。

    走进陵园西侧的人民英雄事迹陈列馆,里面不太亮的灯照,给大厅营造着一种肃穆低沉的气氛。空荡荡的大厅,就我一个人。

    二

    山河劫,未能忘。几乎所有壮阔的史诗都从苦难起行的。

    我们迟迟不愿揭开历史的封盖,是因为沉重的苦难就嵌在记忆的第一层。然而,我们又无法犹豫与踯躅。苦难见证性格也砥砺性格,临朐大地上发生的英勇与悲壮的故事,谁能说与她历尽的苦难与沧桑无关?

    临朐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贫穷的土地,流血的土地,一片饱受苦难的土地。

    1938年1月23日,日军侵入临朐。铁蹄践踏之处,家园化为瓦砾,哀声遍于四野,断门绝烟者不计其数。

    这年3月26日,日伪军扫荡唐立店子,将财物抢劫一空,用刺刀刺杀群众12人,纵火烧毁房屋700余间,使500人无家可归。同年8月15日,日伪军扫荡龙岗,将百名逃难的群众围集于村南的沙滩上,用机枪扫射,当场打死75人,伤40余人。

    1940年除夕,日伪军扫荡冶源镇车家沟村,烧毁房屋47间,强宰耕牛76头、羊200只,粮食抢光,除夕之夜,村民心惊胆战、无处安身

    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而当时,国民党苏鲁战区第五十一军、新编第四师、第三纵队第七、八、九支队及海军陆战队、保安十五团等也集临朐,不以抗日为重,反视百姓为仇,为非作歹,使人民更加雪上加霜、备遭涂炭。

    据县志记载,1942年前后,由于日伪的烧杀抢掠和国民党军队蹂躏摧残,加之连年干旱,瘟疫流行,致使县内人口大量丧失,被杀害和冻饿而死者达10万多人,典妻卖子1.4万人,外出逃荒要饭者16。8万人。土地大部荒芜,村内蒿草丛生,院舍狐狼出没,尸骨遍野,无人掩埋,成了骇人听闻的无人区,成了临朐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

    岁月可以让人变老,却不会令历史失真。笔者走访过曾见证当时日伪军及国民党军队暴行的耄耋老人,他们忆起当时的惨状,仍撕心裂肺,声泪俱下。

    三

    春雷响,天地动。1943年,共产党、八路军来到了临朐大地,拯救临朐人民于水火。先后解放了龙山、九山、米山、峰山各区。至1945年春,大关、南流、盘阳、冶源、五井、蒋峪等地相继解放。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这片土地上在抗击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临朐人民医疗疾病、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使饱受苦难的临朐获得新生。到1944年底,米山、九山、嵩山各区在外群众返回70%。到1949年,全县人口回升到356400人,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垦殖。

    饮水思源。饱受苦难的临朐人民最懂得爱什么,最懂得恨什么,他们决心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走,革命到底不回头。1945年4月1日召开的农代大会曾专门写信给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表达临朐人民获得新生的感激之情,里面有一句非常质朴的话:“我们临朐老百姓是不会忘本的。”

    四

    临朐属沂蒙山区革命老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十支队、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沂山支队、鲁中军区警备四团、五团曾在此战斗。鲁中军区司令部、中共沂山地委和淄博特委等领导机关在此驻扎。大众日报社、华东军区广播电台(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前身)曾迁驻境内。陈毅元帅于1947年曾在此指挥临朐战役。还有一些共和国著名的将领和领导干部在此留下战斗的足迹。

    马保三,山东省寿光市牛头镇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根据中共寿光县委的指示,发动了声震渤海平原的牛头镇起义,树起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大旗。随后,他带领这支部队挺进胶东,回师邹平、长山,转战沂蒙,驰骋鲁中南,为人民解放事业屡建奇勋。1938年11月,马保三率队进驻临朐县境西南部,后撤离。1939年8月,返回临朐,开辟抗日根据地,司令部设在五井茹家庄。建国后,马保三历任青岛市长、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等职。

    钱钧,河南省光山县人。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团长,第十二支队副司令员,沂山支队司令员,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三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九师师长,鲁中军区副司令员,鲁中南军区司令员,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建国后,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39年10月,时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副司令员的钱钧指挥了著名的五井战斗。1943年3月,又率3个连挺进临朐南部抗击日伪军,帮助当地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深受群众拥护。

    霍士廉,山西忻州人。1938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清河特委,霍士廉任书记,负责领导博兴、广饶、寿光、益都、潍县、昌邑、博山、淄川、临朐、邹平、长山、临淄、桓台、章丘、历城、齐东、高苑、青城等县党的组织。建国后曾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主席、省委书记处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宁夏回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区革委会主任,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等职。

    胡奇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8年底任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兼鲁中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从此坚持鲁中抗战达七年之久。先后担任山东纵队第一旅副旅长、鲁中军区参谋处处长,为鲁中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胡奇才在临朐指挥了冶源战斗。1987年,迟浩田到沂蒙山区视察,有一七旬老翁特地向他打听胡奇才同志,并当场唱出了当年歌颂冶源战斗胜利的歌谣:“胡奇才,不简单,指挥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迟浩田听后感慨万千,回京后即亲笔写下了这首歌谣,敬赠胡奇才老将军。在辽沈战役中,胡奇才还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建国后,胡奇才历任辽东军区、辽西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们是时代的精英,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

    大浪淘沙去,砥柱立中流。从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临朐人民认识了共产党;从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无私品格中,临朐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并将必胜的信念注入了血脉之中。  

    五

    临朐扼沂蒙山区通鲁北之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人民英雄事迹陈列馆里,我看到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的无数次战斗。

    五井歼灭战。这是抗日战争初期临朐境内“最模范的胜利战斗。”1939年10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在五井镇遭到了日伪军的突然袭击,八路军指战员奋起迎敌,激战终日,取得了全歼来犯之日寇和击毙伪军百余人的重大胜利。这一歼灭战,不但对向鲁南根据地扫荡的日军起了牵制与打击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广大民众的抗日斗志。被当年的大众日报誉为“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战斗”;

    冶源战斗。这是临朐境内对日军的最后一战。1945年6月20日至22日,八路军鲁中区参谋长胡奇才率二团两个营,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设伏于冶源北面的石河滩,打死日军33人。6月22日,八路军冒雨对冶源据点发起攻击,用炮火轰开围墙,越过壕沟,炸毁碉堡。经过激战,伪军全部投降,冶源获得解放。临朐人民为庆祝这次战斗的胜利,到处唱起了五月十三打冶源的民歌;

    临朐战役。这是临朐近代最大的战事。1947年7月23日,驻潍县的国民党第八军袭占临朐县城,妄图阻断我鲁中渤海两大解放区的通路。为打破敌人的战略封锁,陈毅司令员亲率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二、六、七、九纵队和特种兵部队以及渤海军区部队,于7月24日向盘踞临朐县城的国民党军发起猛烈攻击。时值大汛,霪雨连绵,弥水漫溢。敌凭险顽抗,我多次攻城受阻,但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仍然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鏖战七日,弥水殷红。因敌援兵迫近加之军需补给困难,于7月30日撤出战斗实行战略转移。此役毙伤国民党军队13800人。人民解放军也伤亡万人以上。为纪念62年前的这场的著名的战役,在烈士陵园内,临朐县委、县政府特立碑纪念。

    六 

    在陵园里卧碑后面是1200平方米扇形烈士墓区,萋萋芳草中静眠着英烈的忠魂。我知道,这里不是普通的公墓。只有为争取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的战士,才能长眠在这片象征着勇敢、光荣和永生的圣地中。而这里憩息的,就是为共和国诞生,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奉献出青春和生命的人们,一群为理想而断翅的矫健的雄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临朐县载入史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130多人。从革命烈士英名录的名单里,从简单的数字和简短的介绍里,我们也许能看到许多,读懂很多,感悟很多。

    他们风华正茂。看他们的生卒年月,多数不过20来岁,许多人不到20岁。

    谭润洲,临朐县城关街道纸坊村人,1947年牺牲于淄川区,年仅19岁;

    阎怀明,临朐县城关街道贺家庄村人,1848年牺牲于四平战役,年仅18岁;

    张修民,临朐县冶源镇石湾崖村人,1949年牺牲于菏泽,年仅18岁;

    一张张推气未脱、鲜活生动的面孔,一副副生龙活虎、彪悍矫健的身影。这是一群昂扬着青春的生命,有着一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