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潼关,过灞桥,进了轵道亭。
杨玉说道:“千岁,长安在望,亮出吾之名号。”
在梁国他打出了“人家”的旗号,昭告世人诸子百家再添一家,如今到了长安,更要亮明招牌,告诉长安人,中方不败来了。
杨延寿依言照办,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布幡,高高挑起。疾风吹来,布幡招展,上面字体龙飞凤舞。
“噗”
轵道亭中还有他人停顿休憩,顿时被震得七荤八素,喝水之人一口喷出。许是太过震惊,一时间鸦雀无声,只知呆呆傻傻的望着两人。
“还缺了点什么”杨玉想了想,走出亭外,四处巡视。
最终目光停在两位怀抱锄头,笼着袖子蹲在亭外歇息的农夫身上。
“雇你二人做事,可否?”杨玉掏出两枚金饼,对两人说道。
“可,可”农夫不识字,一看到金饼,就再也移不开目光,忙不迭的点头。
几人出了亭,两位农夫在前开道,杨玉骑马居中,昂首挺胸,杨延寿在后高举布幡,睥睨四方。
等两人走出一段距离,亭中之人才回过神,顿时炸开了锅。
“好生狂妄”
“谁识得此人?”
“中方何人?”
从轵道亭到长安城一十三里,作为进出长安,关东与关中的必经之路,这一路上商旅行人如织,人群熙熙攘攘,一月的天气尚且寒冷,却不减半分火热。
但往日里热闹拥挤的场景今日不见了,路人无不错愕的望向那迎风招展的布幡,识字之人无不倒抽冷气。
只觉得王霸之气扑面而来。
杨玉几人过处,也不知是敬畏,还是躲瘟神一般,人群无不慌忙避让。
远处田地里,一老翁携家人在田中平整土地,以备春耕。忽看见远处川流不息的人群陡然停了下来,不由一愣。
他眯着半花的眼睛看了片刻,唤来孙子:“毅儿,吾瞧得旗帜,汝去看看可是天子使者返京?”
能光明正大的偷懒,孙子很是高兴,应了一声,穿过田地,向大路奔去。
片刻后,孙子气喘吁吁的返回,神情兴奋,一阵快速回答。
老翁瞪大了眼睛,良久唏嘘道:“真斗胆矣。汉承平日久,勋贵已是骄横,没想到今日连这样的人都出现了,也不知会不会被治罪。”
这条平时总要花费大半日的路程,杨玉却走的极为顺利。
前方,一众人马护着一辆车架,被堵得寸步难行。哪怕车中之人身份尊贵,但在这条繁忙拥堵的路上,想快也无法,只能老老实实排队。
除非天子出行,才会清道。
“君侯”仆人靠近车窗,说明情况。
听到禀报,一头发花白老者探出了头,向后望去。第一眼便被那醒目的布幡所吸引,仔细琢磨着上面话语,竟有些出神,然而等看到人后,险些笑出声来。
两个举牌之人畏畏缩缩,被众多怪异目光盯的有些发虚,一看就是随手雇来的农夫。后方马上一人还是个侏儒,倒是最后高举布幡之人,孔武有力不可小视。
合在一处,怎一个滑稽了得。
“真狂生也。”他不禁摇头,也不知哪来的促狭之人,忍着笑吩咐道:“大汉以孝治国,那人如此苍老,恐逾耄耋,为他让一让路又有何妨。”
属下点头称是,吩咐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