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地区让朱有孝放心了,还有让朱有孝不放心的地方是河南,说是河南,其实是黄河两岸,包括山东、河北,这是灾害频发的地段。
在历史上黄河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泛滥,其实主要原因就是黄河水的含沙量太高,不断的将河床太高,在进入华北平原以后,地势变换,河流也随着地势水速变缓,从中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开始沉淀,出了山区以后便形成了一段地上河,这一段地上河就是最危险的地段,水灾就是在这里肆虐。
黄河的综合治理,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难点,原因就是含沙量太高,其中一个原因是黄河的流域问题,它经过的黄土高原地质疏松,容易在雨量打得时候,大量的黄土、沙土随着湍急的流水带入黄河。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秦国在关中平原兴起以后,经济繁荣,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各种大型宫殿建设频繁,致使无数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大自然的自然环境修复能力跟不上认为的破坏能力。
朱有孝有意识的从陕西向外迁徙人口,袁应泰加大力度治理黄河两岸的环境,再加上这些年到了小冰川时期,自然降水减少,正是对黄河大规模治理的最好时期,因此朱有孝这才有了对黄河流域进行大规模治理的计划。
自天启五年以来,施邦曜主持治理黄河的修建工程,每年到了冬季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召集人口,付出了无数的人力和财力,开挖了大量的辅助渠道,使得河水开始向周围引流,避免了夏季的河水泛滥。
从天启八年开始,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几乎是整年就没有下雨,而袁应泰在河套地区修建的水渠引水量很大,致使自黄河进入河南地区以后水量减小,到后来甚至断流了,虽然对于开挖渠道,架设桥梁是非常好的机会,但是农作物的收成就成了问题。
严重的旱灾在陕甘、河南、河北、山东至淮河流域发生,对于这种大自然的灾难,人类的力量还是非常弱小的。朱有孝采取的救灾措施是很得当,但是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就更加增强了朱有孝治理黄河的决心,让水量充足年份的河水储存下来,等到旱灾来临时使用,避免大面积的旱灾发生。
从饮水不便的山区分流出来的人口根据自己的意愿是否回到原来的住处,不愿意回去的人口分流迁徙,集中人口的好处,国家力量的威力开始体现。
施邦曜现在就召集到了大量的施工队伍,朱有孝让户部拨出巨额的资金,加大了黄河两岸的施工力度,挖掘机、运输车辆大量的进入黄河治理队伍,将黄河原来的河床进行清理,利用历史上黄河数次改道的遗址,将进入平原以后的黄河分成三条主要的河道,在花园口西部开挖大型渠道,将黄河水进行分流,最主要的是将河水向后世缺水严重的河北地区引水。
黄河的含沙量在袁应泰在中上游进行大规模治理以后,开始减少,河水也变得清澈了很多,这两年流量也减少很多,这就充分满足了开挖引水渠道的先天条件,也就不会把大量的泥沙淤积的人工开挖的渠道里,形成二次淤积,避免渠水淤积别的河道。
到天启十一年也就是历史上的崇祯四年以后的两年,将是雨量非常大的年份,不但京师遇到大水灾,而且黄河还在孟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