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因为不寻常所以是个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好几天了,我手边常放的是易中天的一本书,据说此人现为某高校教授,多年从事某某学科研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可惜的是我没有亲耳聆听过易老师的讲演。当然,我没听过,只能说我没有在合适的时间打开电视,调台到到中央电视台,看他老人家主讲的百家讲坛,而不能非议易老师的课。就像我没见过唐宗宋祖,不能说历史上的这些人物纯属虚构,或者说历史选择他们当一国之君是个错误,说老天爷真命的天子如何如之何。因为许多因素的制约,我觉得我不是事事都有发言权。

    本来,我正在看什么书,好像也没有一定要写成文章,公之于众的必要,但是,我很不幸地在易老师的书中看到一段我不敢苟同,总觉得想发表一点议论的话。原文摘录如下:

    “李泰当时就被打发到均县去了。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来又继承皇位,这就是高宗。历史证明,由于君臣两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们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大唐王朝差一点丢了江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则丢了性命。

    懦弱无能的李治捡了只皮夹子,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武则天的运气也来了。我相信,她那时一定庆幸自己是个女人。因为女人虽然不能当皇旁,却可以当皇后呀!”

    我也庆幸自己是女人,因为,我可以唠唠叨叨而理直气壮。

    在此声明,由于我对这段话的百思不能得其解,我没有等下文看完了再发表读后之感,所以,有断章取义之嫌,还请大家谅解。

    不知易老师当初这么写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读到这里的第一感觉是,作者有重男轻女之心。很明显的,他在说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以至武则天将来临朝称帝是个错误。这怎么成了错误呢?天下就只能是男人的天下,这皇帝是男人承包了的吗?他向谁承包的?谁又给他下过批文?是男人当皇帝就一定是正确的,而无须去管他给黎民百姓、士庶工商带来的是安定是战乱,是重赋是轻徭,是仁慈是压迫?

    许是我孤陋寡闻,我对武则天称制时的了解也就是他任用酷史的鄙端,除此之外,没听说过什么。我想,应该不会很多。因为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她要是多行许多不义,还不早叫人把她“吃”了,还怎能安然地改出她的武周?至于晚年宠幸张易之兄弟之事,这大约和唐明皇宠杨贵妃也差不了多少。男人到了皇帝位上尚且做不到完全的清心寡欲,为什么要对女人有严格的要求?若说武则天曾为李治庶母,那杨玉环还当过李隆基的儿媳。仿佛半斤八两的事,怎么一对儿成了千古绝唱,连大诗人都要颂扬他们“在天愿为比翼鸟”的爱情,一对儿就在易老师笔下成了无可挽回的错误?

    只因为,武则天以她的智慧和才干,一步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给那个时代的男人们以沉重的打击,又叫后来的男人觉得她违背了女人相夫教子的天职而心生不满,便要对她的生平来些非议?真是这样,我虽是女人,也要为男人觉得汗颜。男人不是以胸怀宽广而著称于世的吗?他何以就容不下一个女子在重重压迫下,不甘于平庸的挣扎?她或许心狠手辣过,然而,在你死我活的危急关头,最普通的人都会生出自我防卫的心,何况是不普通的她?难道要她坐以待毙,成全她一个贞孝节烈的好名声才是千古幸甚的事?李世民为了争得王权,经过玄武门兵变的血惺,因何无人说他当皇帝是天下百姓的不幸,是上天的错误安排?我没想过将武则天和李世民相提并论会不会叫男人们受不了,也无意去论证瑕不掩瑜,只想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论人长短是非怎能以男人女人来做为事实的根本依据?

    也许是立场的问题,我历来认为武则天是很了不起的人物,而且一定有独特的行事风格,否则,与她有着杀父之仇的上官婉儿怎会忠心耿耿地辅佐她?以狄仁杰一代明相的睿智又怎会甘心对她俯首称臣?如果她的出现是个错误,那大唐的江山怎么不是亡在她手里的?再说,即使是她将大唐的李姓天下,变成了她武则天的武姓天下,这和后来过了很多年,又变成赵匡赢的赵氏天下能有多大区别?甚至,她的改朝换代需要更强的智慧和勇气。因为,她并非生逢乱世,无法混水摸鱼,也不能等着坐收渔翁之利。这样说,我不是在暗示我前文提到过的任何一位皇帝如之何,毕竟,我本人对历史的了解仅是一知半解的水平,其实也没多大发言权,实在是易先生的个别话,叫一个敏感的小女人,起了心。也许是大可不必的,也许是无中生有的,也许是将错就错的。

    说来道去,也不是要和易先生较真说,我就认为历史选择武则天为一国之君是英名的,正确的,经得起推敲的。说李治的懦弱是不可救药的,怡笑大方的,叫所有男人该深以为耻的。全不是,对与错,是与非,怎能以性别来衡量?时势造英雄,时势之下,也会有人的不得已。如果得已,我想武则天也不会亲手扼死襁褓中的女儿。

    顺便又想起屡屡在报端、网上看到的一种义愤填赝的控诉:许多明君毁在女人的碧罗裙下,若干朝代亡在红颜的回眸一笑中。条分缕析,说得头头是道,什么夏之妹喜,商之妲已,周之褒姒听上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然而,公道话古已有之:西施若解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成败论英雄,说是千古最不公,而以性别论对错,就是公平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