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不少对明朝皇帝的评价的文章,大多是分为三种,其一是开国的太祖元璋、成祖朱棣,大家都认为这两位虽然残暴些,但仍算是成功的皇帝;其二就是崇祯帝,大家都肯定了他的勤政,孜孜进取不肯认输的劲头,同情他到最后敲景阳钟无一大臣至的凄惨。可以说,亡国之君极少有他这样被后人同情及肯定的。其三就是舍此两种之外的,无一例外的被戴上:糊途、昏庸、残暴、胡闹、不学无术的帽子,很多人认为,大明皇帝除这太祖、成祖、思宗三位以外,都是数十年不理政事,微服调戏良家妇女,喜欢做木匠的昏庸之君。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对明朝皇帝的负面评价较多呢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明朝皇帝确实是庸君较多; 另一方面可能是对明史不如对更近一些的清史了解的多,而又受到了很多清宫戏的影响,觉得大清的皇帝全是温文儒雅爱民如子的,两方面一对比,明朝可就太不成话。
清朝皇帝的好坏,我们暂且不去说他,因为受到*的影响,他们的形象大多是扭曲了而不真实的。一一解说起来太过费力。这里到是可以顺便说一下,一位对明清两朝皇帝在非历史专业读者心里造成极大影响的大师---金庸先生。他在“鹿鼎记”里面以康熙对韦小宝的话来表达了他对明清两朝皇帝的评价,在他眼里,大明皇帝简直就一个好人也没有了,从太祖这条正梁一直歪倒崇祯帝。他的读者群是那么的庞大,因此我可以相信,他的观点影响了太多的人。当然,我不是说他不负责任,毕竟他是个武侠小说作家,而不是历史学家。我的意思是,有很多人太容易把野史当正史来解读。比如乾隆的微服私服,我敢拿我的电脑主板来发誓,这小子一辈子也没有私访过---就算是为了花姑娘,他出门最少要五六千人跟在身边。
现在正经的来谈一下几位我认为不错的明朝皇帝,我说明一下,我不打算去翻史书,现在讲的事情大多是凭脑子里的记忆,如果有疏漏和错误,不要怪我,我也不是正经的弄历史的,也是野路子。
成祖后是仁宗,为什么叫他仁宗呢,就是一个“仁”字。他的一生和他的堂叔前太子朱标极象,他的兄弟们和他的叔父们一样,一直对皇位有着非份之想,而他总是不予计较,并在兄弟们捅了大漏子后出来说情,如果说是假惺惺,他假的次数还真不少。在我记忆里,他最少为他老弟汉王和赵王讨过N次情。他曾多次奔波在南京和北京的路上,多次到百姓的家中就餐,并说百姓很苦,吃的极差,要官员们善待百姓。请注意:这是正史不是戏说,而且他也没有劝百姓食肉脯。如果说到个人能力,他父亲成祖和李景隆决战期间,他带极少的兵,发动数十万北京民众守城,成功的守住了大本营北平,如果说勇力和智慧,他不比任何一位清朝皇帝差。不过死的太早,继位不满一年就翘了辫子。
仁宗之子宣宗,从小就受到祖父成祖的喜爱,朱棣认为他极象自已。确实,他也是个很有勇气和决断力的皇帝。他的叔父汉王素有威名,从父于靖难之役,身经百战。不过当汉王拉起大旗造反后,宣宗迅速亲征,不到一月就将他搞定。赵王也一直想要皇位,不过后来放弃非份之想后,宣宗也没有为难过他。宣宗也是继成祖后唯一亲征蒙古的皇帝,明朝对蒙古的攻势在他身后就停止了。关于亲征,我就想起顺治皇帝,他听说郑成功北伐后,先是惊惶失惜,怕的要逃回东北老家去,然后被人耻笑后,又极暴怒,阅兵南宛,要亲征,被孝庄太后所阻,我估计,他亲征多半要坏事的。
英宗本来没有什么可夸的,不过他总算是废除了几千年来的人殉制度,这一点让我很欣赏他。
孝宗是我最喜欢的一位皇帝之一,不单单是放在明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