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回幻想着都江堰的神奇,多少回梦见都江堰的壮阔。但当你亲自到了都江堰的源头,那情景啊,把你的幻想和梦境全都丢进了爪洼国,这是怎么的一种震撼啊!让人热血沸腾,心跳不已。
奔流湍急的岷江,流经到这巍峨而秀丽的玉垒山下,硬被李冰父子狠狠的劈了一条渠,分成两段,一段顺流而下,道未改,路未变,只是水少了,流缓了。歌照唱,不过再也没有原来那么雄壮激越,而变成舒缓清脆了。一段从岷江分流出来,通过玉垒山山脚的新渠,奔腾呼啸,一路欢唱着流到成都平原,浇灌了千万亩熟土良田,也浇灌了这封闭的蜀国文化,铸就四川这天府之国的美名,功不可没啊,壮哉,都江堰!
都江堰之壮,壮在其精妙的设计。
都江堰的设计,是以解决成都平原的人畜用水,万亩良田的浇灌排泄,因此,她的功用是水利工程。其主要枢纽,是渠首的三大工程:
一、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二、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三、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玉垒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都江堰之壮,在于都江堰的修建工程。
两千多年前,还没有发明出炸药,就连铁器的使用,也还很少见。要在玉垒山脚那坚硬的岩石上,开出一道如此宏大的人工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李冰父子发明了“火烧石法”叫人砍来柴火,堆在岩石上,架起大火烧,把岩石烧烫了,再泼上凉水,这样凑热凑冷,反复烧浇,使岩石爆裂,用了六七年的时间,才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这个工程的繁复和浩大,让人不得不为之赞叹。有了这都江堰的开凿,才有了灌口镇的繁华,才得以让二郎神有了一个家。
都江堰流在成都平原上,又分水而成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及其人工建造的农田灌溉渠,再与平原上原有的大小河流组成都江堰水系。流经成都市区的三河(府河、南河、沙河)后,在双流的黄龙溪出成都域,进入眉山市境,在彭山县的双江镇,又重新汇入岷江干流,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在2000年的世界联合国大会上,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的源头(灌口镇)植被较好,气候宜人。玉垒山上建有二王庙,鱼嘴上空建有安澜桥,离堆公园内有伏龙观,都江堰卧铁,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灌口镇的文庙;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美丽的神话传说,还有历代名人大家的墨宝诗画,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观赏、品味。
站在安澜桥上,脚下是湍急的江水,头上是蓝天白云,前是鱼嘴,后是宝瓶口。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是设想当年李冰父子带着人马在这里烧石开渠的宏大场面,还是想请二郎神杨戬出来,讲讲当年大战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辉煌战史?但此刻的我,只想说:“壮哉,李冰父子!壮哉,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