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7章 淮南易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杨渥牢牢记得徐温的话,一看是徐温派来的使节,这才放心前来。抵达扬州之后,杨行密宣布杨渥为淮南留后,把军政大权移交给他。

    与此同时,朱温平定荆襄,并东征淮南,无果而返,如前文所述。

    朱温在淮南地区缺少运气加持。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此时都是讨伐淮南的最佳时机:杨行密病危,蠢材杨渥继位,集团内部暗潮涌动,内乱危机重重,而朱温新定荆襄,淮南失去淮河天险,朱温奋荆襄余威,震慑四方,不正是讨平淮南的大好时机吗?

    理论上看,确实如此。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朱温缺乏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临时起意,仓促东征。后勤补给成为朱温“三征淮南”的最大短板,并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

    不仅缺乏粮草,就连士兵的冬衣都没有配发,路线也没有侦查好,竟然迷路一百多里地,给严重不足的后勤供应雪上加霜。

    前文有叙,不再赘述。

    就在朱温饮恨退兵之后,杨行密终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享年54岁。

    杨行密,初名杨行愍,占据庐州后,时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为他改今名。世代农家,不精通武艺,但身材魁梧,手能举三百斤,靠着一身蛮勇混社会,又因胸怀宽广有智慧,笼络了一大批精明能干的小弟,在“三十六英雄”的帮助下,通过黑吃黑发展壮大,最终占据庐州,并以庐州为革命根据地,抓住毕师铎兵变的机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据记载,某次,他的手下将他坐骑的笼头割断,将装饰用的黄金偷走。杨行密视而不见,不予追究。所谓大人不计小人过。

    他的叛将蔡俦刨了他的祖坟,等平定蔡俦后,部众劝他刨蔡俦的祖坟作为报复,而被杨行密拒绝。

    早先,一位叫张洪的贴身保镖,不知出于何种动机,突然挥剑袭击杨行密,被杨行密躲开,张洪被现场制服,并被处死,随后,杨行密让张洪的好哥们儿陈绍贞继续当自己的贴身保镖,仍然是负剑而侍,丝毫不加怀疑。

    与杭州钱镠的拉锯战中,钱镠手下名将成及不幸被俘,杨行密赐给成及一座扬州城内的大别墅,因成及是武将,故而屋里屋外摆放着各种兵器。杨行密经常独身一人前去探望,不穿盔甲、不戴兵器,与成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喝醉后就在成及的卧房里倒头酣眠。

    除了心怀宽大,杨行密的另一特点是勤俭不忘初心。曾经有一次,杨行密视察台蒙的工作,台蒙准备了排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和丰盛的宴席,然而杨行密却面带不悦之色。等杨行密走后,台蒙发现杨行密遗落了一件贴身内衬,那是一件打满补丁的破衣服,台蒙赶紧快马加鞭追上杨行密,物归原主。杨行密捧着补丁内衬,笑道:“让你见笑啦。我出身穷苦农家,不敢忘本!”台蒙羞愧地无地自容,自此戒掉铺张浪费,亦崇尚节俭之风。

    杨行密还发明了一项娱乐活动:用粗大的绳子穿铜钱,谓之“穿钱眼”。于是,他的邻居钱镠也发明了一项文化活动:用巨大的斧子砍杨树,谓之“斫杨头”。两位藩镇大佬互相意淫打嘴仗。

    “穿钱眼”和“斫杨头”的文化侵略一直等到“徐许之乱”时,钱镠以子钱元璙娶杨行密之女,才算终结。有诗为证:

    “钱眼杨头旧有谣,江南江北怨难消。

    如今弄玉归萧史,龙种能谐引凤箫。”

    龙种,是杨行密夸赞钱元璙的话,《十国春秋》记载杨行密的原话为“此龙种也!生子当如钱郎。吾子真豚犬耳!”

    另外还有一个跟杨行密有关的有意思的事:在淮南江浙一带,有部分文献和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有“御史大卿”或“御史大宪”、“御史大”、“光禄大”等字样,当时的史官一脸蒙圈,这是个什么官?历朝历代的《职官志》并无相关记载,后来在广泛搜集整理各方资料后,才搞明白,原来杨行密的父亲叫杨怤,“怤”与“夫”同音,所以是为了避讳,把“夫”字改书做“卿”,或直接省略。

    另外,在杨氏执政期间,“行”和“密”的同音字也犯讳,因此“荇溪”被改叫“菱溪”,“蜂蜜”也被叫做“蜂糖”。有诗为证:

    “君王神勇慑扬滁,菱水蜂糖尽改呼。”

    避讳,是封建传统文化的糟粕,已被优化。

    割据淮南期间,杨行密实行轻徭薄赋、招抚流移,治愈了自“黄巢之乱”以来的战争创伤,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使淮南地区恢复到战前水平。江淮地区之所以能成为经济中心,就与杨行密的善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上对杨行密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基本以正面为主,《十国春秋》给杨行密的盖棺定论是不世出的非常之杰。

    “以三十六英雄起自草间,歼孙儒、擒赵锽、破杜洪、灭田頵,声罪汴强,耀兵越徼江淮,南北以次削平,抑亦可谓非常之杰不世出者矣。”——《十国春秋》

    杨行密爱淮南,淮南人民亦爱杨行密。

    实际上,杨行密死后不到两年,军政大权就被权臣徐温把持,但徐温依旧不敢贸然篡位,而是先后扶持了杨渥、杨渭、杨溥,在历经杨氏四世统治之后,徐温养子徐知诰才敢正式取代杨氏,距离杨行密去世长达32年之久。

    权臣徐氏要花费32年的时间才能基本消除(不是完全消除)杨氏在淮南的威望,足见淮南人民对杨行密的感怀。这是后话。

    杨行密死后,在扬州的宣谕使李俨,代表唐王朝,任命杨渥为淮南节度使,封弘农郡王。时大唐天佑二年(905)11月。

    这位李俨,本名张俨,前宰相张浚之子,被赐国姓。朱温围攻凤翔,与李茂贞抢夺昭宗时,以“江淮宣谕使”的身份到扬州,赐给杨行密御衣,拜杨行密为正东方面军总司令(东面行营都统),加封“吴王”,命杨行密讨伐朱温。此后李俨就一直以宣谕使的身份代表朝廷,长期驻留在了扬州。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