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命在周时指的便是文昌星神君,天子司命之符也,中溜土神也,所以说天子祀七,比诸侯多了天地两祀”。
秦清看了看书,“那剩下的五祀又是什么意思呢?”
“国门实是城门,门神也,国行主道路运作,行神也。泰厉,泰极也,在世间何人称极?”秦老汉笑道。
秦清摇摇头,“帝王”,秦老汉怕秦清不明白,从火盆中抽了根木柴写了个“太”字。
秦清点点头做恍然状,二丫听得稀里糊涂,拉了拉秦清的衣角问道,“小弟,爷爷说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前朝的皇帝”,秦清想了想觉得说前朝的坏话没事,二丫点点头不再问。
“帝王无后,无人祭祀易变厉鬼,所以叫泰厉,户,宫廷,灶在周时天子不祭,唯有百姓祭灶”。
秦清听明白了,这就是给天、地、鬼、神、仙送贡品呗,应该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对自然的敬畏吧。
“那怎么如今成了东厨司命?”秦清有些不解,因为灶神图上写的是“司命灶君”。
“汉时郑玄曰,‘司命此小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遣责告者’,到了唐时孔颖达疏,‘司命者,宫中小神’,在汉时雕刻司命像,春秋两祭”。
“两祭?”秦清惊讶道。
秦老汉点点头,“到了宋时,腊月二十四日,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龛,谓之醉司命,唯腊祭,从而两者合一称之为东厨司命或是司命灶君”。
秦清听明白了,这是活生生的把一个大主神,一个周时的祭祀主角弄成了汉时的小神配角,到了宋时直接给弄没了。
秦清再一细想,中国的本土道教神仙不都是由凡人经过种种难以想象的磨难幻化而成,他们承载着几万万中华民族儿女的殷殷嘱托。
这不也正是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流勇进、劈风斩浪、不避艰险、履险如夷的精神象征。
而祭祀他们正是对先祖们开天辟地、坚韧不拔、百折不摧、视死如生、披荆斩棘的敬畏和推崇。
而一些神仙除了口活好,实际一无是处,无人供奉也就逐渐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见。
秦清不禁想起前世一些西方神教传播,居然是用送鸡蛋来宣传教义,鸡蛋没了,信众也没了。
“志哥儿”,夏氏拍了他一下,“怎么发起呆了?”
秦清醒悟过来,摸着头嘿嘿笑了几声,“祖父,小年为什么都是二十三?”
“诸暨是二十四”,秦老汉喝了一口水,“咱家老祖自诸暨迁来,到了兖州,你曾祖时才改成了二十三”。
“为何有二十三,二十四一说?”
“宋时浙江道是二十四,而在当时兖州为金所占,用的是二十三,后来前元灭了宋金,用的也是二十三”,秦老汉撇撇嘴,“前元时,火主哈扬哈日娃佛将腊月二十三定为太后的祭祀,元主就将中原的小年都改为二十三,再后来国朝建立,太祖爷承宋志遵华夏礼仪又将小年改为二十四”。
“那为啥咱还过二十三?”
“太祖爷又不强制,官府又不管,爱过哪天过哪天”,秦老汉有些生气。
秦清恍然大悟,原来前世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是谣传,所谓南北不同,只是因为元朝改了礼制。
“爷爷,那灶王爷爷都吃什么?”二丫想起锅屋的吃食,急急地问道。
“灶王爷还能吃啥?也不过是甜甜嘴”,秦老汉嘴角扯了一下,估计是没想到他孙女还想着和灶王君抢食。
“糖瓜吗?”秦清随着秦老汉在庙会上见过糖瓜、红糖和白糖,说来这白糖泛黄,比起前世差的远去了。
“糖瓜、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正说着,秦老汉像是想起什么,对着里间喊了一声,“老二,你可寻人刻了灶马?”
不一会秦二壮走了出来,回道,“前些日子就找了申大牛家做了,还做了个马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