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头。
秦鸣亮对着秦大郎道,“爹,我去三弟屋里”,秦大郎点点头又见秦鸣亮不动,便从怀中掏出一个油布包。
秦鸣亮接过布包拉着秦清笑道,“三弟,走”,又对着二丫招呼一声。
等到了披屋,秦鸣亮看着土炕带了几分好奇,等秦清解说一番后,大感惊异,瞅了炕洞几眼,脱鞋上了炕。
秦鸣亮打开油包,取出几本书,笑着递给秦清,“三弟,这是我在舅舅家抄的杂字大全,你且看看”。
秦清接过一看,书有三本,单本厚约二寸,但见黄纸封面上写,“增补幼学须知杂字大全壹”。
秦清翻开书页,首页便是“小儿论”,字体略大,楷体写成,应是序言提要,下写,“孔子名丘,字......”。
见秦清翻起书本,秦鸣亮从怀中又掏出个纸包,笑着对二丫道,“二妹妹,自打进屋,你可是没喊声大哥”。
秦鸣亮对二丫应是不错,听得他这般说辞,二丫笑着说道,“刚才在灶间不是给大哥见礼了吗?”
指了指纸包,“这是大哥给我的礼物?”
秦鸣亮哈哈笑了几声,开了纸包,就见里面包了几根红绳并几块红花绸,秦清放下书细瞧几眼。
所谓红绳应是几缕丝线汇编而成,其中夹了些亮银色,许是银丝,红花绸应是成品的裁剪下来的,上面绣了花草鸟兽,倒是精美异常,应该都是用来扎头的。
“给”,说着秦鸣亮将纸包递给二丫,“二十七日二舅舅从府城回来,带了些绸缎丝线,说是府城盛行,女子都做了头花用,我求了些,二妹你和大妹分了吧”。
乐的二丫致谢不已,秦清知道他说的二舅舅便是顾亮,心中一动,“顾家舅舅去了府学吗?”
秦鸣亮想了会摇摇头,“听府中的周夫子所言,二舅舅要去京城入监,料来不会去府学”。
“三弟你还知道府学?”秦鸣亮眼神发亮,“这半年间可有学文识字?”
秦清点点头,“跟着祖父学了一些,不过才认识了百多个字,就是写不得”,虚言实告(假话真说)就是。
“好,好”,秦鸣亮高兴道,“你今年方才七岁,已经识得这么多字,定是已经大好了,读书也不会耽误,再好好学上几年,定是要比我强上些”。
秦清细细打量了他几眼,眼前少年身穿簇新的青布长袍,头戴青巾,粗眉圆脸,面色喜悦,眉眼间都是笑意,嘴角上扬,关心之意不似作伪,看来是出自真心,夏氏说的果然没错,真是歹竹出好笋。
于是带了几分真情,摇头道,“我可比不过大兄,现如今我才认识几个字?大兄习文多年,如今怕是四书都背熟了,小弟还指望着大兄拉扯呢”。
“哈哈”,秦鸣亮大笑几声,“三弟笑话我,我如今也不过才随着夫子读到《中庸》”,说着情绪有些低沉。
秦清也不好问,好在过不多时秦鸣亮继续道,“二舅舅入监,周夫子便要辞馆,年后怕是不能跟着夫子读书了”。
“那......伯父没在县里再找个夫子?”秦清知道秦鸣亮不可能不读,情绪低落无非是跟着周夫子读书日久,有些感情罢了。
“寻了张秀才的学馆,等得年后再去”,秦鸣亮低声道,又是想起什么,“三弟,明年不如一起吧?”
秦清嘿嘿笑了几声,岔开话题,去县城求学,你出钱?住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