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而身为川崎的后人,川崎的荣耀和要为川崎做点什么,抑或是像川崎家族一样为国家做点什么的信念,还是牢牢的树立在川崎里俊的心中。
在这个问题上,川崎父子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川崎先生是主张儿子远离工业科技一类的领域,或者干脆,就像他一样一辈子教书育人,教育一样可以兴国。
但是,实业兴国科技兴国,在川崎里俊的骨子里却有着很深的根基,读一个好的工科大学,就成为川崎里俊的首要选择。
同时,里俊的理想也得到了妹妹贞子的支持,于是,开明的川崎先生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任由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未来了。
位于东京近邻琦玉县的日本工业大学,是日本最好的工业学校之一,成为川崎里俊的理想之中大学。就在日军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1937年秋季里,川崎里俊如愿以偿的成为日本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一名学生。
大学里的川崎里俊如鱼得水,一腔热血,实指望毕业以后进入一家公司大展宏图一番,实现实业报国的夙愿。
日本毕竟是弹丸小国,不论是战争物资还是兵员,对付中国这样一个四万万人口且幅员辽阔的国家,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军方曾经叫嚣用三个月占领华北半年拿下全中国的战争狂言最终落空以后,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日本的国力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战争打了两年战争以后,到1939年末,战局吃紧兵员日趋紧张,无奈,全民征兵就成为日本实施军国主义战略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
战时日本兵役法,开始对待学生还是有所保留的,但是,随着战争的全面推进,也不得不打破这个禁区,修改后的日本战时兵役制度规定,年满20岁成年男子,不论是在哪里做什么的,都必须服兵役上前线,必须当兵效忠天皇上前线,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被选取当兵就被看成是效忠天皇的光荣使命,效忠天皇是日本国民的大事,是不能违抗的;而女人们则被安排进兵工厂为前线生产军用物资。
战争形式已经容不得让川崎里俊读完大学,一纸入伍通知发到了川崎里俊手中,不管愿意不愿意,入伍上前线,成了川崎里俊为天皇尽忠义不容辞的义务。
实际上,像川崎里俊这样的大学生被征兵入伍,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即使已经大学毕业的,首先要做的也是入伍上前线,于是,日本军队中会有很多年轻英俊的学生兵或者下级军官,一样用他们的生命,为天皇充当战争的炮灰。
这一年,川崎里俊刚好20岁。
实业报国科学报国的理想就这样破灭了,川崎里俊以学生兵被授予准尉军衔入伍。
离开日本本土之前,川崎里俊请假回了一趟熊本,得知妹妹贞子也被告知要终止学业加入到支援前线的后备队伍中去。
樱花盛开的五月,不时有消息传来他们相识的好友阵亡的消息,给他们兄妹的见面增添了浓密的伤感。
漫步在繁花似锦的樱花道上,他们相拥而泣以泪洗面,期盼战事早日结束,期盼哥哥安全回来,期盼一家人早日团圆。
但是,兄妹俩谁也没有想到,后来唯一的一次见面竟然是那样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