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一营的陆战队员们以班组为单位展开,在两栖战车的掩护下向着日军的阵地连续突击着,为了让自己的战术动作更加顺畅,雨衣被全被丢掉,单兵夜视仪也被收了起来。迫击炮分队及时向着日军阵地打着照明弹,照亮日军的阵地,便于陆战队员们搜寻目标。
日军第六步兵中队在中国军队炮击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在前沿的防御阵地中,而后才又调来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加强前沿阵地的防御。仅仅两个排规模的日军面对着中国海军陆战队一个陆战营和一个两栖战车营的攻击,组织起来的抵抗火力根本压制不住进攻的中国海军陆战队,一个个火力点被炸飞,日军步兵也接连被打倒在地。
日军第六步兵中队剩余的兵力直接进入到了第二道防线中,固守待援。前沿阵地上的战斗还未结束,二十多辆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战车便出现在第二道防线的侧翼,掩护着一个连的陆战队员直接向着日军第二道防线发起了攻击。
日军手中的反坦克导弹和铁拳-大口径火箭筒已经被相继摧毁,只剩下了班级配备的84毫米无后坐力炮。
日本陆自班级反装甲火力的标准配置——84毫米无后坐力炮,其实就是瑞典的经典的“卡尔·古斯塔夫M/M”无后坐力炮,是由日本丰和工业特许生产的。可以发射多种弹药,其中最出色的当属FFV597式火箭助推尾翼稳定超口径破甲弹,弹径1毫米,有效射程50米,可击穿900毫米厚均质装甲,足以对付现代先进的主战坦克。
日军在战斗中也发射了多枚FFV597式破甲弹,只是在这样的天气下,一百多米的距离打出去的炮弹居然偏离了七八米,毛都没炸到。气的日军士兵赶紧换常规口径的破甲弹,只是他们已经没有机会继续开火了,密集扫射过来的机关炮弹和机枪子弹将他们撕成了碎片。
随着日军的84毫米无后坐力炮一个个被打掉,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战车愈发的“无敌”起来,日军步兵打来的子弹只能在战车的防护装甲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擦痕,根本奈何不了这些体型庞大的战车。看着阵地中越来越少的同伴,剩下的日军再也坚持不住,丢出烟雾弹,转身逃离阵地。
丢出去的烟雾弹不是落入了水坑,就是弥漫开来的烟雾很快被大雨冲散,逃窜的日军被背后扫来的机枪子弹纷纷扫倒在地。残存的日军连逃跑都不敢了,赶紧找弹坑和水塘躲进去,避免被打成筛子。
拿下了日军的阵地后,陆战一营和两栖战车营连战场都没有打扫,直接沿着丁加奴河向东攻击前进。
赶来增援第六步兵中队的日军几乎与中国海军陆战队同时发现了对方,日军大吃一惊,迅速停止了前进,第五步兵中队迅速调头后撤,撤回原本的阵地之中,第1战车中队作为断后部队,阻挡中国军队的追击。
看着车载热成像仪中日军10式主战坦克模糊的身影,作为攻击群前敌指挥官的陆战一营营长刘志伟中校立即在车载电台中下令道:“战车二连和战车三连从右翼包抄日军,战车一连和陆战一营正面牵制日军坦克,与日军坦克拉开距离,反坦克连尽快就位,直接抵近到三千米再开火。”
在进攻开始前,刘志伟中校就知道,日军在丁加奴河南岸部署着两个坦克中队,装备着二十八辆10式主战坦克,作为日军研制的第四代主战坦克,从未与其交过手的中国军队还是有些担忧的。正面进攻的陆战二营和坦克营,有96B式主战坦克坐镇,虽然不知道96B与日军的10式坦克相比,综合性能是占优还是处劣,但没人怀疑96B式主战坦克的火力,装备着与99式主战坦克同样的火炮,配备的贫铀穿甲弹,000米的穿甲厚度可达960毫米,以战斗全重不过44吨的10式绝对扛不住。
为了加强陆战一营所在的侧翼攻击群的反坦克火力,陆战1旅炮兵营反坦克连被加强给了陆战一营,反坦克连装备的十二辆AFT-10H反坦克导弹车足以帮助陆战一营解决任何日军坦克。
AFT-10H反坦克导弹系统是将AFT-10反坦克系统的战斗部安装在05式两栖战车的底盘上,为了减轻整车的战斗质量满足涉水浮渡的要求,AFT-10H系统的战斗部被简化成了两个双联装的导弹发射箱,火力比04A步战车底盘的AFT-10A少了一半,09轮式战车底盘的AFT-10B相当,另外发射车的备弹也只有六枚。
东方天色已经微微泛白,咆哮了大半夜的狂风也已经逐渐远去,暴雨却是依旧。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薄皮两栖战车主动与日军坦克保持着距离,正在掩护着步兵中队撤回的日军坦克同样不敢轻举妄动,与中国两栖战车拉开着距离,低速后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