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口’。
两个符号,??。
穷,?
?康。
??
......
事情还要回到一个星期前。
许方益教授在上网的时候,在古文-国学论坛看到一篇求助贴子。
‘求助,这个字怎么译。’
许方益好奇地点开了贴子,因为,他就是研究古文字的学者,中国古文字研究的权威专家。
贴子里就一个象形文字,一‘丿’,两横,一‘乀’,‘甘’少上面一横,他刚好知道这个字,与一个甲骨文非常相似,他回复了贴子,这是一个周。
几分钟后。
他的回复被贴子的楼主回复了,高人啊!!感谢!能再帮我解译几个字吗?
许方益也来了兴趣,在贴子里回复道,“可以。”
叫中国有夏的楼主又发出了一个奇怪的文字在贴子里。
一个很长的一竖,一横,下面一个立三角形,右边,右上角一个点,下面一‘丿’,一个‘十’,一‘乀’。
刚好这个字,许方益也认识,他在贴子里回复道,这是‘作’字。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这个叫中国有夏的楼主,不时地拿一个或几个奇怪的文字在贴子里寻问他。
许方益开始以为叫中国有夏的楼主只是普通的向他讨教学问,他也乐意教。
然后,许方益慢慢发现,这些字虽然非常像甲骨文,但并不是甲骨文,比如,一个芒字,甲骨文是上面两个像金元宝的符号,下面‘’的符号,中国有夏发给他的文字,上面一片叶子的符号,下面三条波浪形的竖线。
这些文字也不是金文,篆文,更不是现代已经成熟的文字。
似乎这些文字与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一脉相传的。
忽然,在许方益的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几乎惊呼的跳起来了,“这是夏篆。”
许方益越想就越觉得这些文字是夏篆。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文字?有没有夏篆?一直在争论不休。
不过,许方益坚定的认为,夏代是有文字的。
第1,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是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甲骨文出现在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
这么成熟的文字不可能突然之间就出现的,由此证明在商代以前就有文字,甲骨文是在商代以前的文字基础了发展成熟的。
第2,历史是文字发展以后才能产生的。
《古本竹书纪年》,《世本》,《史记》对夏\商两代的世系,年数,和史事,都有过详细的记载;春秋时铜器铭次辞积载禹的功绩,孔子称述尧,舜,禹;许多虞夏的文化,在春秋以后还保存着;这种种都可证明夏代已经是有史时期。同样,我们可以说夏时代,文字一定已很发展。
接下来,中国有夏的楼主发给他的一些零散的奇怪文字更是让许方益坚定了这些文字就是夏篆。
-----
陈东用笔在笔记本上‘玉琮第9节,舜’的下面划了一条线。
舜之后是夏朝。
舜是第九世,共是第十世,第十一世?,?,?,第十二世,?,第十三世,?,?,第十四世,禽,那么玉琮是第十五世的泌伯时期制作的。
玉琮与鸮鼎,出自地底遗址同一个地方。
‘己卯,泌伯于鄘,获。令伊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宝。’
可以推测鸮鼎铸造于少康37年前后。
这个时候,在陈东脑海中可以梳理出一个脉胳。
舜禅让给禹后,禹上演了“隔代遗传”的好戏,让自己的儿子启间接登上了王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夏王朝。
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禹和启对仍很强盛的有虞族进行迫害是可以想象的。
禹将舜的儿子商均改封于河\南虞城,实际上是强迫有虞氏进行迁徙。
有虞氏大部分族人大量向南方、东方迁移。
除了舜的儿子商均改封于河\南虞城,至少还有一支有虞氏族人封于今西江,夏代的时候叫泌的地方。
这一支有虞族氏的首领叫泌伯,第一代泌伯是共,第五代泌伯是禽,第六代泌伯就是猎鸮于鄘,铸鸮鼎的泌伯,玉琮也是第六代泌伯时期制作的。
地底的城市遗址是泌国的城市,从规格上看,这是泌国的‘都城’。
虽然从泌城遗址中出土的器物数量远远比不上商周遗址出土的器物数量,不过,泌城遗址出土的重器级别的文物不少,可以称得上国宝级文物的有6件,分别为有虞氏谱系玉琮,鸮鼎,井田制盘,狩猎图彩陶罐,嵌绿松石象牙杯,水晶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