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7章美丽景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美丽景区

    (内容提要:自然状态下的美丽风景,必须在人的作用下才能为现代人服务。至今回忆当年市委迟书记,为开发清城后山景区歇尽自己的全力。)

    清城后山景区的旅游道路,是一条反V型的山路。从距泰安古镇左边公里处,一条叫五龙沟的山口爬坡进去。到顶点白云村之后,再沿山道从古镇右边1公里,即另一条名为飞泉沟的山口出来。两处山口相距公里多,但全部游山道有50多华里长。沿途所见景区里面,沟壑相连山峰耸立森林茂密。198年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公社改为乡,大队改称村,生产队改称组。后来因为搞旅游乡又合并为镇,白云村的两个组取消,改名为“又一村”和“白云古寨”,两地相距约1个小时的山路。但这好象只是对外地游客而言,实际上还是一个村党支部,当地人在习惯上还是把这叫着白云村。山里的林地、山峦分为国有、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所有,其中主要是国有。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生产队部分都分给村民,前面说了生产队改称村民组。

    熊耳山、赵公山以及相邻这片山峰,是川西坝子成都平原,涵养水源象水塔似的地方。东南沿海来的湿润空气,经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山峦阻挡,多数变成雨滴降下来。四川西部沿邛崃山脉顶峰一线,即湔江堰市、崇庆、大邑、名山、雅安等地,是中国大陆降雨最多的地方之一。这一带的年降雨量达000毫米以上!如果说山上植被好,雨水汇集而成的溪涧水,清沏透明涓涓长流。如果说植被不好就会是滔滔洪水,一涌而过给山上和平坝区都造成灾害。因此千百年来人们自觉或不自觉,保持着这片山地的原始古朴,这里始终是林草茂密。

    另一方面这熊耳山上人少地广,生活在自然状态下不多的人,也用不了向山林过多索取。更主要的是这里交通不便,一般只有打猎、挖药、采笋子的,少数精壮汉子能翻山越岭进来。现在转向发展旅游,公路和游山道开通后,清城后山这里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开发的时候根据迟书记的意见,原来的白云1组改名“又一村”,取唐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大队杨书记家在这里,他机灵地向迟书记讨要了“又一村”三个大字,做成牌匾挂在原生产队的进山口牌坊上。

    那牌坊原始天然杉木做成的,迟书记之前去看到过,这次去又想亲眼看看。现在他们来到五龙沟口,从这里上山明天再从飞泉沟下山,也就能走完全程。沟口处有一座新修的是仿古建筑牌坊,上面有迟书记题写的,“五龙沟”三个大字的匾额。迟书记已经听驾驶员黄师傅讲,那年央视拍片的时候,专程将这处景观拍摄了。迟对这几个字感觉良好,龙飞凤舞差不多可以进入名家的行列。这时秘书长赵武不失时机地,直接对迟说:“迟书记这几个字,写得最好很有风度。”

    “那里?!还不行。”迟心中一阵高兴,嘴上还是谦虚地说。

    “好就好嘛!”副秘书长小苟也跟着说。现在她把红裙的下摆打了结,让裙袂高一点好走路。这下子露出自己的两个脚肚子,她皮肤白在那里都显得很美。

    “写得好。”

    “写得好。”

    清城山镇的党、政两位副职都由衷地称赞着。

    至于组织部和宣传部的张军、李强,知道轮不到自己说话的份。他们只是笑着跟在小苟的后面,走在自己的位置上。迟书记的心思并不在字的好不好上,他想从这里去又一村要走0多里路,其中还要爬将近1000米的坡,最快也要走至4个小时!如果有一条索道就好了,索道10至0分钟就上去。象峨眉山索道一样,从接引殿到峨眉金顶索道0分钟就到。但步行单边就是几十里山路,也要走几个小时的行程。之前听清城山镇汇报说:他们正在联系一家省城的大公司,由对方投资兴建索道。

    从五龙沟进入景区再到最深处的又一村,前面说了足足有0多华里山地。沿途有很多景点,如鞠躬亭、金娃娃沱、长河银滩、龙隐峡栈道、钟乳琴声、杜鹃王等等。其中的钟乳琴声是按迟书记的意思,人工改造而成的。那里本来是一片山崖下,倒立着10多根钟乳石。迟叫人加几根钢管在里面,外面也做成钟乳石的样子。游客从这里经过时,在管理人员指点下交1至元钱,就可以敲响其中加工后的假钟乳石!

    那棵杜鹃王胸径87公分(0.87米)、高7米、树冠半径8米、树龄约000年。据专家考证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云南大理那棵,胸径1.7米、高0米、树冠半径10米的大杜鹃王。清城后山上的这棵,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就是大树!当时的诗人陆游曾赞扬它“十丈华盖似锦绣,人间曹魏敢争春。”现在当地人说这棵杜鹃王,新中国建立40多年只开过两次花!迟书记嘱市林业局和清城山镇注意保护,千万别让这棵国宝级的古董怎么了。他心中得意的是云南那棵虽然大,但没有陆游这样的古代诗人为之写诗。只有四川湔江堰市,清城后山上的这棵杜鹃王,才称得上是有文化古韵的王者!

    今天这一时段的游人还不是好多,所以这一行人走在这段路上,就是最长的队伍了。途中经过的几处住宿接待点,也就是山里人自己建房盖屋,供参观旅游过路的人吃饭、休息、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