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大洋梦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了原子弹和氬弹这种摧毁能冷巨大的蚱弹,佴是,国東光有原子弹和氬弹就等子士兵只有子弹而没有拾。中国人民真正要在国际上挺直腰杆,必须要有洲际弹道导弹,才能制衡美国和苏联等超级大国的成略核成慑。1967年,著名科学東我学森提出设讨、毛斧系“圏走”,周恩来、华国锋、邛小平、叶釗其等中央领导卖施了中国当年最机舍的洲际运栽火箭武验工程……

    ―、1967年,中国绝密的“718工程”

    “718工程”是什么?“百度”怎么解释?“谷歌”搜得到吗?神奇的无所不能的网络不能解决的问题,辞海、词典和当代科技百科呢?

    要弄清楚这简单的几个字的含义,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没有现存的史料能够直接给出完整的解释。

    “718工程”是一个中国“东风5号”洲际导弹研制与全程飞行试验任务的总代号,是“两弹一星”中的“一弹”,即洲际导弹。

    “718工程”是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整合全国力量从陆地跨向大洋而完成的一项宏大的国防科技试验工程。在工程执行的年代里,它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洲际弹道导弹,有时也简称为洲际导弹。它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无翼飞行器。它的运动特点是沿着一定的空间轨迹(即弹道)飞行,通过制导系统攻击固定的目标。根据射程远近,弹道导弹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四种。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一般在8000千米以上。

    0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苏联带着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在万里以外的陆基或海基直接攻击世界陆地和海洋的任何一个目标。杜鲁门和赫鲁晓夫就拿着这个东西恐吓全世界,特别是恐吓刚刚摆脱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中国的国家安全整体上受到来自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备打仗,打大仗,打核战争”,“备战备荒为人民”是当年家喻户晓的国防动员令。

    中国人民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自由安全,必须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威慑!

    要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威慑,制止核战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实施的国家战略是:首先在政治上争取民族的独立,推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提出第三世界理论,团结世界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从道义上孤立美、苏两霸,发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的外交攻势等等。在军事上,就是“以牙还牙”,“以核制核”,下大决心搞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这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从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博弈中得到的启示。当年位居法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也让人传话到中国,“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1965年8月,在中南海怀仁堂里,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中央专门委员会议,全国军政各界的重要领导人和科学家都在这里。会上,国防科委副主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作重要发言,提出了国家必须重点发展洲际导弹和建立中国海上编组调查测量船队的初步设想。这个设想的目标,就是要研制具有远程攻击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并且,这个洲际导弹还要到大洋里去试射,所以要首先建设中国的海上调查测量船队及其。

    当年钱学森提出这个设想的背景是:中国已拥有的了原子弹、氢弹,却还没有洲际导弹。

    国家有原子弹没有洲际导弹就等于士兵只有子弹而没有枪,不能形成反击敌人的实战能力。

    在核武器的研制历史上,由科学家首先提出建议,由国家领导人来作出决策,钱学森并不是首例。在钱学森之前,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席卷欧洲,无人匹敌。希特勒的科学家们还在对铀-5或钚-9等重原子核裂变反应进行研究,这种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就是原子弹。原子弹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军事上的一个突出的例子。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物理学家,对世界核物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控制在希特勒手中的技术十分担忧,他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建议美国总统,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199年8月日,这封签有爱因斯坦大名的书信得到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力罗斯福的重视。这就成就了后来震惊世界的美国“曼哈顿计划”,美国成为地球上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钱学森的这项建议,也如同爱因斯坦一样“走运”。周恩来总理认真地听完钱学森的发言后,心情十分兴奋。他认为中国要争取到真正的和平,不被动挨打,不仅应该有原子弹,氢弹,还必须要有洲际导弹。会议结束时,他把钱学森这个设想责成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会同钱学森等科学家提出的。

    中国就是从这次怀仁堂的会议开始,迈开了向太空、向大洋进军的步伐!

    从技术上说,发展洲际弹道导弹首先需要研制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但是有了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并不等于就有了洲际导弹。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是一对孪生兄弟。洲际导弹的动力系统造价昂贵,一般不带常规的弹头,而是带核弹头。也就是说洲际导弹是由核武器加上大推力运载火箭而合成的具有远程核威慑力的战略武器。

    洲际导弹是能够将核武器弹头准确地“运载”到打击目标的攻击性武器,要使这种武器有实战的性能,有准确的命中率,必须进行运载火箭发射的全程飞行试验。而进行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组建一支远洋编组调查测量船队和护航舰队,以能够顶住各国军事压力,到公海上去调查、测量导弹运行的各种数据和打捞数据舱。

    这对于当年中国所拥有的科技能力来讲,真是一个比梦还要虚幻的设想,是一般的科学家连边儿都不敢碰的事!

    但是历尽千辛万苦、千回百折从美国回来,一直在毛泽东、周恩来关怀下,投身于中国国防尖端科学领域的钱学森却不是在做梦。

    我国于1964年成功地爆炸原子弹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原子弹和导弹的合成试验,钱学森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技术总负责人。1966年10月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进行了“两弹”合一的导弹核武器试验。这个试验是由“东风号”的运载火箭加上核弹头后发射进行的,按照业内流行的行话是“真刀真枪地干了”。这次试验非常成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得到这个消息后都乐得合不拢嘴。他们共同的潜台词是:不管你苏联在中苏边境、中蒙边境有多少兵力,你打我时,我也能够打你。你打核弹过来,我也打核弹过去!当年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边界形势十分紧张,“东风号”带核弹头的导弹试验成功,对制止苏联有可能的人侵起了很大的作用。

    “东风号”是一种近中程运载火箭,可以攻击1000千米以外的目标。火箭的总设计师是国防部原第五研究院的火箭发动机专家任新民。这位在他84岁时由国务院授予“两弹元勋”

    勋章的科学家,就是我国大推力火箭的第一个设计者,也是唯一一个从“东风1号”到“东风5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主要设计者。他在完成试射“东风号”导弹后,就着手研制更大推力的“东风号”运载火箭发动机了。“东风号”运载火箭发动机在1970年成功地运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但是洲际导弹的火箭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推力还要大得多,起飞时的重量要达到00吨以上。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又一次给“超级大国”提了个醒:中国的核武器研制进展比一些欧洲国家都要快,不可小视!

    从原子弹到氢弹,有非常复杂的原理设计、研制及实验等一系列科技攻关过程。这个过程,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的时间,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只用了年零8个月,赶到了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主持人是邓稼先、朱光亚等。氢弹空爆成功后,时任国防科委导弹第五研究院院长的王秉璋与钱学森、任新民等科学家们主持研制的“东风4号”导弹,也不断地传来各项试验成功的好消息。

    从“东风号”到“东风号”个射程的大跨越,“东风号”系列的运载火箭是大推力运载火箭,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中程导弹的火箭发动机。

    随着“东风4号”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由运载火箭与原子弹或氢弹组成、具有远程威慑力的“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的地面分系统试验,在钱学森、任新民等科学家的攻关下也紧锣密鼓地在中国内地西北、西南和东北进行着。科学家们为了检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的远程运载能力,在西北有限的幅员内,还进行了“拉高”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从洲际导弹本身的技术性能来讲,只差全程飞行试验了。钱学森正是在掌握了中国导弹技术发展进程之后,才敢做这个梦的。

    1967年7月,国防科委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做出了发展洲际导弹和建立海上编组调查测量船队的计划,邀请总参谋部、海军、中国科学院以及有关工业部门和有关研究机构,对这项工作进一步作了研究论证,提出了建造编组远洋调查测量船舶的研制计划。7月18日,这份计划上报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周总理手中。

    这时,一个扭转中国国际形象、呈现大国地位的决策一“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在中国最高权力层酝酿成熟。这个工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到大洋上去进行“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正式圈阅批准实施这个宏大的工程计划。这就是中国0世纪70年代在“两弹一星”工程中重点明确指向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工程,代号为“718工程”取国防科委上报日期作为工程的秘密代号)。

    从已经解秘的资料来看,“718工程”当时在整个“两弹一星”工程中是一个相对独立,且有最高指挥级别的国防尖端科学系统攻关工程。这项工程一开始就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中央专门委员会领导,重大行动都是周总理亲自组织指挥。

    中央专门委员会是中共中央为了强有力地领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而设立的一个高层协调组织。初期称为中央专委,196年11月17日由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宣布成立,周恩来总理任主任委员,成员来自军政各个部门,有贺龙、李富春、***、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等15人组成。1965年月日,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导弹后,指示中央专委不仅要管原子弹,也要管导弹。中央15人专委要扩大成员,并改称为中央专门委员会。增加的委员人选里,有余秋里、王诤、邱创成、方强、王秉璋、袁宝华、吕东。此后,中央专门委员会,成为中央领导国防尖端事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到1976年以后,这个中央专门委员会又由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负责,涉及到全国5个部、委、局,1100多个单位,数十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人民解放军是建国以来涵盖面最大、关联度最广的一个高度机密的专业组织机构。

    国防科委计划中的“718工程”为8年目标。实施中的“718工程”包括了组建“向阳红五号”船远洋调查船,实施靶场调查和落区选择,进行各种靶场仪器设备的研制与试验,建造“远望”号系列远洋测量船、“向阳红10号”船远洋调查船、“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福清”级大型油水补给舰、远洋拖船、“051”型导弹驱逐舰等。

    二、洲际导弹试验把中国的战略视野延伸到大洋中国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试验为什么要选择大洋呢?

    科学家们认为:战略导弹的试验非常复杂。从试验程序上分,一般要进行元器件地面试验,然后进行飞行试验。在飞行过程中的试验,一般又分为部分射程试验和全程飞行试验。部分射程飞行试验主要对导弹各分系统进行试验鉴定,如发动机、制导系统、弹体结构和气动外形,并考核单向技术,如级间分离、头体分离、程序控制、高空点火等。而全程飞行试验是在完成大量的部分射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对各个分系统要进行各种技术考核和试验,而且要考验全系统,要求有足够的空间距离来完成这些考核和试验,同时也是洲际导弹定型并使其拥有威慑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整个导弹飞行试验的最高潮。洲际导弹的试验距离应在8000千米至14000千米,这个跨距是中国内地无论从哪里作为起点,都是无法达到的。世界上当时拥有洲际导弹的美国和苏联,也没有这么大跨度的陆域,而是把试验的一端放在海上或大上。

    美国于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战略导弹的靶场建设,共建设了东西两个海上靶场。东靶场在大西洋,西靶场在太平洋。

    美国东靶场的首区(即发射区)在美国东海岸的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这是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