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摇曳着否定或是追忆的弧度。
他的思绪潜入记忆的深渊,那里埋藏着一个宛如汽油桶般硕大的烤红薯,仅此一口,便让他的腹部膨胀如饱胀的鼓皮,那种滋味虽然独特,却也难以承受。
此刻,对比眼前的这一堆小巧精致的红薯,尽管体积不过前者的一半,但从数量上推断,产量显然有着明显的落差。
林小风暗自盘算,若是改种这类红薯品种,或许他能一口气连食三五个而不觉满足,至于像彪哥那样膀阔腰圆的壮硕汉子,怕是能一口气吞咽下十数个也未尝不可。
因此,红薯的品种改良与品质提升,无疑是摆在他心头亟待破解的重大命题。
同一时刻,靖江帝那威严而深沉的脸庞,正如无风时湖面陡然泛起的涟漪,微妙变化,难以捉摸。
那宽广额头之上,几滴汗珠悄然沁出,晶莹剔透,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隐约的不安光泽,像是折射出内心的焦灼。
他的眼眸深处,一抹焦虑如无形的蛛丝缓缓缠绕开来,尽管极力克制,那份被深深压抑的急切情绪依旧无法彻底掩盖。
环绕在靖江帝周遭的百官们,各自身披华丽朝服,表情各异,犹如秋天湖面上飘荡的浮萍,各自承载着五味杂陈的猜测与思虑,纷繁复杂,难以尽述。
他们的视线纷纷垂落,聚焦于这片被唤作“红薯”的新兴作物之上,或指点,或审视,其间交织着对未知的好奇探究,对变革的困惑疑虑,甚至夹杂着一丝面对未知风险的本能恐惧。
红薯,此刻似乎成了一柄锋芒毕露的双刃剑,它既承载着民众对于丰饶未来的希冀,又预示着一场可能颠覆传统的变革风暴。
靖江帝的手紧紧握住,如同攥住了一段纠结的历史,那拳劲犹如压抑已久的雷霆,在这一刻终于无法遏制地松弛开来。
他的情绪犹如春汛突至的洪峰,瞬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倾泻而出的是身为九五之尊却对民生疾苦深切关注的急切心情。
他微微一扬龙袍的边角,那动作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凝聚着一位帝王无可动摇的决断力与迫不及待的关怀之情。
他以一种无需言表的方式,悄然向身边的贴身近侍,也是群臣之首的王景文发出指令。
王景文犹如一面静候风起的旗子,瞬时捕捉到了皇帝的微妙示意,他应答的速度堪比猎豹捕食,只见他眸光一闪,周身散发出行动的锐气。
随即,他引领着一群身手矫舰步履轻盈的小宦官们,他们奔走起来既有疾风骤雨般的迅捷,又保持着宫廷特有的庄严肃穆。
顷刻之间,一套庞大而精致的秤具被他们稳稳地带到了现场,一同带来的还有满载着初获丰收的新鲜红薯的器皿。
此刻,他们置身于无数双炙热目光的汇聚之处,仿佛正在进行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神圣祭祀。
众人的呼吸几乎可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谨小慎微,他们屏息敛神,轻轻地从器皿中捧出一颗颗饱含土地恩泽的红薯,它们饱满圆润,象征着百姓辛勤耕耘的希望。
这些红薯被逐一慎重地置于秤盘上,每一次放下,都会引来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详尽记录下每个红薯沉甸甸的分量,整个过程庄严而肃穆,仿佛他们正以最虔诚的态度,衡量着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走向。
林小风此刻站在人群里,他的心情就像那海边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不断地冲击着他的内心。
他想起了前世的红薯,那些饱满的红薯,如同金子般闪耀在土地上,即便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轻易地实现亩产数千斤的奇迹。 那些优质的红薯品种,更是可以突破万斤的大关,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
而现在,他站在阳曲县的这片土地上,这片充满希望的试验田。
这里的土壤并不肥沃,但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努力,施肥、浇水、锄草,精心照料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红薯苗。
他们期待着,期待着这个古老的红薯品种能够在这里焕发新的生机,实现种植技术的革命。
林小风站在田边,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些红薯,他的心跳似乎和这片土地、这些红薯连在了一起。
他知道,这是关乎红薯种植技术革命的关键时刻,他知道,他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他在心底默默地祈祷,祈祷这古老的红薯品种能够在这个关键时刻发挥出它的力量,哪怕只是实现亩产一千斤,对于这场改革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一个初步的成功。
随着每一次起秤,红薯的重量都化作了一串震撼人心的数字。
“五十七斤1
王景文的嗓音饱满而激昂,仿佛要将这份沉甸甸的希望抛向天空,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它的分量。
这个数字如同一颗石子,投进了满朝文武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
“七十三斤1
又一次的起秤,又一次的震撼。
王景文的声音仿佛带有魔力,让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满朝文武的焦虑在这一刻化为了熊熊的烈火,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在这场改革中立下赫赫战功。
而林小风,他站在人群中,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
他知道,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他们无数次的尝试,是他们无数次的努力。
他知道,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
“九十四斤1
这个数字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石碑,立在所有人的心中。
它证明了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它证明了他们的信念并没有错。
满朝文武在这一刻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陛下的心中逐渐放大。
而林小风,他看到了红薯种植技术革命的曙光,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他相信,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只要他们不放弃,他们一定能够实现红薯种植技术的革命,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林小风站在人群中,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
他知道,他的旅程还没有结束,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但他相信,只要他们一直努力下去,他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靖江帝,那挺拔的身影,就如同一座高山,稳稳地矗立在田间那坚实的土埂之上。
他的耳边,回荡着农人们此起彼伏的报数声,那声音如同战鼓擂动,激起他心中的波澜。
他的目光,如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牢牢地锁定着那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以及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的农人们。
他,关乎着江山社稷,关乎着黎民苍生的福祉。
尤其在这关乎国计民生的“盛世薯”一事上,他,靖江帝,更是坚决不容许有任何欺上瞒下的行为存在。
因此,他必须亲自督战,寸步不离!就如同一位严父,守护着自己心爱的孩子,不容许有任何闪失。
多年来,那些地方官员,如同跳梁小丑般,屡次向朝廷呈交虚假政绩。
其中尤以粉饰粮食产量最为常见,他们就如同那街头的魔术师,用各种手段,将那些并不存在的粮食,变得仿佛满仓堆积。
朝堂之上,“亩产千斤”、“亩产数百斤”的惊人消息虽时有耳闻,但在靖江帝的心中,那却如同繁花落尽后的凋零,美梦初醒时的幻灭。
那些所谓的“祥瑞之兆”,在他看来,大多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空欢喜一常
然而,今日,他终于有机会亲自揭开这层面纱,亲眼见证这“祥瑞”之地究竟能产出多少“盛世薯”。
当那一声激动人心的“一百七十九斤1
如春雷般在田野上炸响,靖江帝不禁眉梢微扬,脸上掠过一抹难以掩饰的兴奋。
眼前的这片土地,在他眼中,已然不再只是一片普通的田野,而是一块孕育着无尽希望的宝地。
仅仅开掘一小部分,竟已收获如此丰硕的果实,倘若再深入挖掘,只怕这红薯的产量就要轻松超越那普通的小麦了。
“三百斤!!1
王景文的声音近乎失控地尖啸而出,那声音比平日更加刺耳,仿佛要将整个田野都震得颤抖起来。
这份产出,已然稳稳地压过了小麦与稻谷的常规产量,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新的王者。
听到这个数字,林小风眼中陡然闪过一道光,那是惊喜、是震撼、也是对未来无限的期待。
他迅速挤开了兴奋不已的王景文,疾步走向那个承载着真相的大秤边。
他清了清喉咙,然后用同样洪亮的声音接续报数:“三百七十七斤1
“四百七十九斤1
“……”
每一声播报都似是在敲击着历史的鼓点,将这场关乎国泰民安的红薯测产记刻进了岁月的石碑之中。
这位侍卫,面庞黝黑而坚毅,宛如一尊沉默的石像,此刻正持续不断地将一筐又一筐红薯举向天空,仿佛肩扛着一座无形的大山,呼吸沉重且急促,犹如老旧风箱般粗犷嘶哑。
他的额头上滚落下豆大的汗珠,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折射出坚韧与疲惫交织的光芒。
靖江帝,龙袍微颤,内心如狂潮翻涌,双拳紧握至骨节泛白,眼中闪烁着炽热而亢奋的光芒,他口中喃喃自语,言语间满是抑制不住的惊叹:“四百七十九斤!这已远远超出预期,不仅是破四百,更是直逼五百大关1
在这片皇天后土之上,一亩红薯所承载的重量,竟堪比寻常两亩,其背后蕴藏的是足以救民于水火、解万民生死于倒悬的力量。
靖江帝步伐坚定地迈向那架矗立的秤砣,亲手拣起一块朴实无华的红薯,目光中透露出探究与敬畏,仿佛这块红薯内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随着一声声磅礴有力的报数响起,“五百九十四斤1
这个数字如同雷霆般震撼全场,令在座众人无不为之瞠目结舌,心跳加速。
这便是实实在在的一亩抵得过两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这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一筐筐沉甸甸的红薯仍在接踵而来,被稳稳地置于秤盘之上。
“六百二十二斤1
“七百八十斤1
直至那个几乎让人难以置信的数字炸裂在空气中——“九百九十一斤1
此刻,靖江帝的身体已无法遏制地微微颤抖,这份激动并非源自恐惧,而是源自极度的惊喜与震惊。
他原以为亩产八百斤已是极致,却不料眼前的景象推翻了他的预设,林小风估算的数字竟显得如此保守!
靖江帝手中各执一块红薯,用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那力度就像对待初临人间的稚子般小心翼翼,眼神中流转着摄人心魄的光彩,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
“亩产千斤1
他心中激荡不已,若这番奇迹得以实现,靖江国乃至天下江山都将因此改写历史。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手持这枚红薯,傲视群雄,靖江国历代帝王在他面前都变得黯然失色,他将成为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成就不世之功!
“从今日起,朕便是那千古一帝,那流传万世的圣明君主1
靖江帝在心底呐喊,他的声音虽未溢出口,却已在天地间回荡,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靖江帝的手指微微颤抖,目光凝重地投向那片热气蒸腾的田野,田间的农民们犹如不知疲倦的石像,挥舞着锄头,在烈日下挖掘,一块块饱满的红薯接踵而出,宛如大地孕育的无尽宝藏。
“一千一百二十三斤——1
这一声呼喊犹如晴空霹雳,震得人群中的陈曙光瞬时恍若失魂,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眸中倒映出那仍在络绎不绝送上秤台的红薯,心中五味杂陈,泪水禁不住滚落下来,口中呢喃着难以言表的感慨。
旁边的白永元与郑桥二人亦是情难自已,他们悄悄拭去眼角的泪痕,心绪翻涌。
这时,人群中一名男子以近乎悲泣的嗓音高喊:“天佑靖江啊,天佑我靖江子民1
这声嘶力竭的呼唤如同一阵疾风,迅速席卷过每一个围观者的心头。
那一千斤的亩产量,不仅象征着土地的神奇馈赠,更预示着人间苦难的减轻——每一亩地都能产出相当于三亩的粮食,这意味着饱受饥寒交迫的天下百姓或将从此告别苦海,迎来衣食无忧的生活。
还有什么愿景能比得上“人人有饭吃”对于一个以农业为根基的社会更为崇高而迫切?
饥饿,那是一种深深刻进民族骨髓的痛楚,它盘桓在历史长河中,绵延千年直至今天。
人们对饥饿的恐惧,如同火红烙铁留下的印记,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无数的生命年复一年地消逝在饥饿的魔爪之下,百姓们的面色苍白如纸,瘦弱的身影仿佛失去了灵魂的躯壳,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无人能比林小风感受得更为真切。
当初,纵使他拼尽全力,却依然无法阻止身边无辜的百姓逐一饿殍遍野,尤其作为一方县令,万民期待的目光汇聚在他身上,这份无力回天的苦楚记忆愈发锥心刺骨。
“一千五百二十七斤——1
林小风的声音此刻也带着抑制不住的激昂,显然已被周围热烈而激动人心的气氛所打动。
眼前的数字已然超出他的预想,然而田间的劳作并未因此停滞,反而越发热烈如火。
目睹此情此景,林小风内心涌动起无尽的感动与振奋,这是一场关于生命与土地的奇迹,是无数汗水与期望交织而成的壮丽画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