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9、抢手的砖/碾米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江景翔、赵建丹和赵建军三人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老师是江明宗,数学老师是女知青陶玉。

    一二三年级的都是他们两个负责,四五年级的就是老校长和主任。

    他们三个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一年级的同学基本上年纪都偏大一点,江景翔的年纪是最小的。

    普遍来说,大部分的人会在九岁十岁的时候把孩子送进学校,这个大部分指的是家里有一定的财力,还重视学习,愿意把孩子送进学校的人家。

    他们的钱有限,没办法支撑孩子一路读下去,所以就选这个年纪让孩子读两三年的书,这个岁数孩子基本上也懂事了,静得下心学习。

    两三年之后他们基本的读写也可以,人也长大了,可以当个劳力使用。

    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的,而少部分人才会一路读下去,小学读完了,再供上去念中学,中学他们村里是没有的,必须要去县城。

    赵建丹是比较孤单的,因为和她一样新入学的女同学少。

    除了她以外,就两个女同学,一个女同学她的妈妈是老师陶玉,另外一个她的爸爸是工人。

    一个妈妈是老师,一个家里比较宽裕,所以才会把女儿送到学校来。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有这两个非同一般的情况,今年就只有赵建丹一个女新生。

    她回去之后就跟江景瑜说了这件事,“婶子,我们老师也说,现在女学生更少了,去年的时候女学生多,但是大部分上了一年学或者一学期就不上了。”

    这些家长相当一部分是冲动了,被江景瑜给刺激的,觉得他们的女儿也行,然后经过时间的流逝,他们冷静下来了,或许是认识到这件事情不是谁都能做,也或许是心疼钱,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那些女孩子又从学校回到了家里,所以今年的女新生就三个。

    这个还是比较多的,之前有几年一个女生入学的都没有。

    顾向恒和江景瑜都叹了一口气,造成这种现象,一个是观念,一个是穷。

    重男轻女的观念还需要时间慢慢的洗刷,而穷这也是基于现实。

    在肚子都没法填饱的情况下,谁又舍得把家里那所剩无几的钱砸到学校去。

    现在的学费可不便宜,一年的学费好几块钱,可以买好几斤的肉,也可以买小几十斤的粮食了。

    江景瑜摸了摸赵建丹的头:“希望过两年你们学校的人更多,女同学也更多。”

    赵建丹大力的点了点头:“婶子,会的!”

    赵大石现在是鲁师傅的头号助手,鲁师傅要做什么,他就一点折扣都不打的做。

    大队长说鲁师傅欣赏老实干活的人,让他听鲁师傅的话,他也听了,鲁师傅说东他绝不敢往西。

    烧砖很辛苦。

    不管是在山上挖泥土,运送,还是在烧窑时候,全都是苦力活。

    力气小点的都容易吃不消。

    他瘦了,他爱人和妈妈都心疼他,“你瘦了,多吃点,不吃饱一点你身体撑不住的。”

    赵大石摸了摸后脑勺,憨憨的笑了:“是得要吃多点。”

    赵母就也跟着笑了,“幸好大队长体贴你们,把你们的工分上调了,还给你们发福利,不然怎么撑得住,人又不是铁打的。”

    这说的补贴就是给他们隔段时间发鸡蛋补充身体。

    不是赵母说,这要是不把工分加一加,又没有补贴的话,她真不乐意儿子去干这活,太辛苦了。

    也就是因为有这份补贴,他们还能干下去。

    现在眼看着几个儿子都要成家立业,赵母的性子比之前平和多了。

    如果当初江翘想要让江景瑜被一个男人从水里救上来,毁了声誉,无法嫁给王鹏飞,还不想让她日子好过的话,就不会选赵三石。

    他们家里没有那么穷了,在这种村里大搞发展的时候,壮劳力多,还成了一大优势。

    赵大石没说话,摸了摸后脑勺,他们这么卖力也有做给鲁师傅看的意思,如果他后面又改主意了,愿意把这技术教给他们的话,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随后赵母就惦记起了这些红砖,“我去看了,那砖比不得买来的,也很不差了,什么时候村里面才会有多余的砖?到那时候我们第一个去兑换,到时候用红砖建房子。”

    她的话语里满是向往,“你三弟四弟要起房子了,要是在年底的时候赶得上,就用工分或者出些钱买一些红砖回来。”

    赵大石点头。

    有这样心思的人真不少,赵三石抬头问赵大石,“大哥,怎么样?产量跟得上吗?年底前可不可以供应得上,把村里的路修好?”

    赵大石,“可以的。”

    大队长说了,要把村里该修的修好之后才会开放一部分红砖给大家兑换,所以烧砖的大家伙都很卖力。

    因为他们自己也基本上都心动了,想要兑换一些。

    他们现在烧的砖越多,就可以越早开放兑换。

    他们现在每天马不停蹄的干活,还是比较有希望的。

    赵三石,“除了修路,禽舍那边也要用砖。”

    赵大石,“也够的。”

    这下子赵家人都笑了。

    “那就好。”

    盯上了这些红砖的人,可不仅仅只是赵家,村里没有青砖大瓦房的人都惦记上了,在知道可以用工分兑换一部分的时候,一个个的再也不偷懒了,基本上也没有了请假的情况,除非是一些迫不得已的事件。

    由此可以看到这些红砖的魅力。

    这个消息口口相传,很快就传到了别的村去。

    这个消息也传到了细柳村,黄桂花过来给女儿送自己做的菜包的时候就问起了这件事儿,“这是真的吗?”

    叶红秀点头,“是真的。”

    黄桂花:“那砖在哪里烧的?可以去看看?”

    叶红秀:“烧砖的地方不给看,你要看晾晒的地方可以,或者直接去学校看吧,学校那边就正在建房子,你想看砖的话直接就能看到。”

    黄桂花,“走呗,去看看。”

    之前黄桂花也不是没有来过他们这学校,现在新旧一对比,太惨烈了。

    她摸了摸新教室的墙壁,推了推,纹丝不动,这土水泥也是他们自己制作的,现在这砖也能自己烧了,就剩下瓦片,这也太能干了。

    “说到底还是我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出息。”她骄傲。

    叶红秀笑得合不拢嘴,“他们呀,也就仗着年轻瞎折腾了。”

    明明得意的很,但是说起来的时候还是要贬低一下。

    黄桂花乐呵呵的点了点女儿,“你呀,就别谦虚了,好是真的好,什么时候这砖也能往外卖呀。”

    叶红秀,“这估计没那么快,怎么,家里要起房子?”

    黄桂花:“不是,我就问问,家里不急。”

    大儿子家的孙子年纪还不大,这需求还不那么迫切,等过几年,他们村这兑换应该早就有了具体的章程,到那时候再买也不迟。

    叶平生知道的时候后悔的直跺脚,他之前应该不要那么急着给大儿子起房间,要是拖着到现在,就可以在这里买一些红砖回去建房子了,结实耐用又好看,而且是亲戚,或许还能打个折。

    他这房子真的是建得太着急了,还跟亲戚借了钱,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唉声叹气。

    看到他们村民这个兴旺的样子,叶平生又想到了他们村,他给了大队长那个地址之后,宋大队长和其他的干部召开了会议,然后宋大队长带着人去省城了。

    说是去学习的,但是折腾到现在也没折腾个什么来,但是都爱上了去省城那边,能不爱吗?

    这可是公款出差,基本上每次去都大包小包的回来,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这么多钱,这能学到什么?

    叶平生怀疑大队长他们早就放弃了,正在借着出差的名义肆意挥霍。

    然后叶平生又想到了别的村,也没有什么亮眼的成绩,看上去大家半斤八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自己站起来,上庄村这是有了个好大队长,走在了前面。

    他跟江景瑜殷殷叮嘱,“以后你们往外销售了,记得提醒我啊,你小舅舅家里好几个表弟呢。”

    江景瑜:“这没问题。”

    因为鲁师傅经常在乡下,他的爱人王秋菊隔一天就会过来,帮忙收拾住所,给他做顿好的。

    至于她不在的时候,鲁师傅就跟旁边人家搭伙了。

    看到这里热火朝天的样子,王秋菊也是高兴,这代表着老伴的收入。

    而且她来这里可以收获在城里没有的尊敬。

    另外就是在城里不一定能买到想要的青菜,在这里,她只需要花少少的一部分钱就可以买到很多,所以她每次来的时候就会买上一大堆带回去。

    青菜,有自留地的人家边边角角种了不少,要是有人愿意出钱买,那自然也是高兴的。

    双方皆大欢喜。

    这一天王秋菊又大包小包的带了一大篮子的青菜,还有跟村民们换的一些鸡蛋回去。

    一看到她回来,她的两个儿媳妇就窜了出来,“妈,你回来啦,辛苦你了。”

    脸上笑得十分热情,在看到她手上的篮子满满当当的时候,笑容更热情了。

    王秋菊的脸色却并不十分好看,本来她这回没那么快过去的,昨天才去了一趟,但是这两个败家的媳妇!

    瞪了她们一眼,王秋菊就把其中的鸡蛋拿出来,专门放到了柜子里,准备上锁锁好。

    她昨天买的那些鸡蛋被这些个败家的给她们娘家送回去了,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这时候儿媳妇把孩子叫了过来,“你们还不回来,奶奶回来了。”

    这一叫,就有好几个萝卜头围了过来叫:“奶奶!”

    “奶奶你回来了。”

    “奶奶我想要吃鸡蛋!”

    看到孙子孙女,王秋菊就没有那么严格,笑了,“你们要吃鸡蛋吗?好,晚上奶奶就给你们煎鸡蛋吃。”

    一边说,柜子照锁不误。

    让两个儿媳妇都有些讪讪,妈这也太小气了。

    家里最近不缺这些了,她们这才给了娘家一些方便的。

    要是婆婆愿意帮忙把娘家的份一起带回来就好了,她们又不是给不出钱,偏偏婆婆胆小,不敢买太多,说什么怕有人挑毛病,有谁会挑这个毛病?

    他们家里这么多口人呢。

    不就是跟农民兄弟买点吃的改善伙食吗,这也过分了?他们的钱那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呀,这都没地方花去。

    鲁师傅之前是级别高的技术工人,在找亲家的时候差不多,所以要说起工资来的话,家里真不少,每个月都能剩下不少钱没地方用。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基本上有什么都能买到什么,比如最难买的四大件吧,他们家买四大件的钱是并不缺少的,但是家里到现在还缺一个收音机,就是因为没有票。

    虽然有人说可以花高价去黑市买,但终究是怕隐患。

    王秋菊是不敢的。

    “叩叩叩——”

    有人敲门,一看,是邻居李婆婆。

    李婆婆有些不好意思,“秋菊,我刚刚看到你好像带了些丝瓜回来,我孙子他上火了,你这能不能匀两根给我?”

    这个没问题。

    看到王秋菊答应了,抽出两条给她,她大喜的接过来,絮絮叨叨的,“我早上去买了,结果去晚了一步,丝瓜卖完了,还是你家老鲁有能耐,退休了还能找到这么一份活。”

    李婆婆不知道老鲁这回接受外聘具体多少钱,但是看着他们家里的笑脸,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