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赵眘大悔大怒。他想起张浚关于金人议和的总结“金强则来,弱则止,不在和与不和”一语中的!那根本就不是个讲信义的国家,尤其是完颜亮毁约南侵的近例不远,他怎会一时昏头,听信了汤思退等人的花言巧语呢?
面对金军的进攻,赵眘发誓“朕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哪怕亡国灭种,都别想威胁我服从金国!他下令各路军马立即开赴前线,使者所带的礼物金帛全部赏给士卒!
可命令发出去,前线根本不执行!
都能通敌出卖你了,还想着能听命令、毁了之前的安排?这是多脑残的奢望啊!有证据表明:这一时刻,赵眘并不清楚真正叛变他的人是谁,甚至不知前方已里通敌国陷害了他。他只是强烈剧烈地反抗着,要不惜一切代价反击!
7日,赵昚剥夺汤思退都督之职,火速召回前首相陈康伯。9日,命杨存中都督江淮前线军马。10日,汤思退被免去一切职务,削夺一切爵位,押赴永州管制!
不止赵眘大怒,凡天下有血性者皆大怒!很多前线发生的隐秘事被传回后方,求和派的叛国行为逐渐露馅了!民心沸腾!
除主战派人士外,民间知名人氏、70余位太学生同时请愿,要求严惩卖国贼、为张浚报仇、为前线将士雪恨!而赵眘知道了这些,不禁无地自容。于他而言,这不是所谓的游移、中计或浮浅稚嫩就可说得过去的!太学生请愿起自于靖康国难时,枉他自诩中兴明君,正干着复国大计,居然搞得天怒人怨,忠臣死于眼前还不自知!
羞窘化为怒火,烧向了汤思退等人。这帮人按着惯性向自己的皇帝施压,以为有了秦桧的前例,那么照搬一些也无所谓?这种心理很像是唐朝时武则天改唐为周、成一代女皇,之后韦后也想着照搬,结果弄得灰头土脸…利益当前、成例在前,基本上谁都会忘了自己的半斤八两…
汤思退如此重罪,却只罢相不砍头,这让全天下人不服!抗议像潮水一样涌来!这让赵眘明白了过来,汤思退等人一样是他的敌人,不杀之,不仅会遗有后患,让后来的奸臣加倍的肆无忌惮,更会冷了眼下抗战中的民心士气!
赵眘下令把求和派一锅端!王之望、钱端礼、尹穑等全部罢免,流放各地!主战派人士陈俊卿、陈良翰、王十朋、张栻、虞允文等人上位!
汤思退走到半路的信州,得知消息直接吓死!这就是败类的本质,有胆子败坏国家民族,却没种承担半点罪恶的后果!
以上比较大快人心,南宋士气也随之高涨了些。可惜军事实力是个独立的现实单位,与这些挂钩,却没法因之而改变…长江两岸的实力对比,比完颜亮南侵时更悬殊,赵眘这时哪怕真的“男儿到死心如铁”也没法去只手补天裂…
怒火随着求和派的全部覆灭而熄灭,心气也随之再次下降,赵昚觉得议和应还是可接受的,之前所强调的祖宗陵寝地、四州之地、国体互称等似也没啥大不了的?15日,赵眘悄悄的派国信所通事王抃过江,重开和议。答应可割商、秦州之地;可归还被俘之人,但主动投往南宋的一定不归还;不称臣,只称叔侄之国;银绢的岁币每年各减五万,将岁贡改称为岁币…金国则见好就收,两国迅速地转入和谈程序…
16日,宋孝宗下诏自己将择日御驾亲征!
17日,赵昚任命陈康伯为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1日,任命虞允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
日,崔泉在淮南东路真州的六合县击败金军。
陈康伯因病力辞首相之命。闰11月日,宋孝宗下诏“康伯间一日一朝,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
5日,周葵被罢参知政事。11日,兵部侍郎胡铨、右谏议大夫尹穑被罢。4日,王之望被罢参知政事。
5日,奉使大金通问国信所参议官王抃拿着首相陈康伯的书信出发北上。6日,金国派使者张恭愈前来迎接。1月8日,魏杞渡淮北上。
11日,钱端礼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虞允文为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为签书枢密院事。
本月,宋金两国终于达成“隆兴和议”主要内容有三条:
1宋对金不再称臣,改君臣为叔侄之国;双方疆界恢复到第二次绍兴和议时即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南宋在完颜亮南侵失败战后收复的海、泗、唐、邓4州及商、秦州之大半悉数归还;改岁贡为岁币,每年金额由原来的银绢5万两匹各减5万,为各0万两匹。
之后,宋孝宗派洪适出使大金,贺金主生辰。后遂以为常。
这就是自完颜亮南侵、隆兴北伐后,南宋所有的“收获”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只能说:赵眘运气之差无与伦比!
他遇到了空前的叛徒!他的宰相、前线司令官都背叛了他。可这不是借口,他缺乏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