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暖阳透过雕花窗棂照射进来,她的面颊莹白如玉兰,透着浅浅的粉色,两道细眉秀丽若远山,明眸清澈,唇角微扬,腮边的梨涡时隐时现。
“阿楚,你没有害怕的东西?”他柔声问。
害怕的东西?
易楚收起笑容,凝眉想了想。
怕的东西自然有,第一次杀鸡,血没放透,鸡在地上扑腾,她吓得远远地看不敢靠近。第一次宰鱼,鱼身滑不溜秋地在案板上跳跃,她吓得半天下不了手。
可慢慢地,这些事情就熟练了,不再心慌也不再害怕。
唯有一件事,她至今仍是不敢想。
那年她不过六七岁,在家生痘,父亲在床边不眠不休地陪了好几天。她好了,易齐又开始出痘。
她清楚地记得,父亲在煮粥,她在旁边择菜。父亲往灶坑里添上柴正要起身,却一头栽倒在地上。
她吓坏了,拼命喊父亲,父亲却始终没听见。
后来,她哭着找来吴大叔跟吴大婶,把父亲扶到了床上。
那天,她真正感到了害怕,怕父亲从此醒不来,她跟易齐就成为没爹没娘的孩子了。
半夜,父亲醒了,头一句话就问,“阿楚,你吃过饭没有,饿不饿?”
她喜极而泣,小跑着去厨房端了一碗粥。
她知道父亲是累倒的,从那天起,她开始学习做家务,尽力替父亲分担劳动。
因为父亲是她的天,父亲在,她便有家有人护着,父亲不在,她什么都没有了。
直到现在,父亲仍然是她心中的顶梁柱,是她最重要的人。
可这一切,并没有必要告诉别人。
所以,易楚只是弯弯唇角,淡淡地说了句,“我自小胆子大,没有什么特别害怕的。”
辛大人看出她的敷衍之意,眸光沉了下,轻轻将笔架在笔山上。
易楚敏锐地察觉到他情绪的变化,却没开口。
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两人间流淌。
气氛有些尴尬。
而且,两人相距似乎也太近了点,他身上淡淡的艾草香气在她鼻端回旋,让她头晕目眩。他清浅的呼吸,像远山空谷的微风,在她耳畔吹拂。
易楚后退两步,悄悄抬起头。
辛大人正看向窗外,双眸幽深黑亮,映照着冬日暖阳,璀璨得让人恍惚。
易楚脸上一热,下意识地移开目光。
待墨干,辛大人将纸仔细折好,交给易楚,“麻烦你带给阿俏。”
易楚接过,轻轻“嗯”了声,转念想起昨天之事,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爹爱下棋?”
辛大人淡漠地回答,“猜的。”
怎么可能?
他与父亲只见过两三次,说过的话加起来不超过十句。
自己陪伴父亲这么久都不知道,他竟然能猜出来?
不想说就直说,自己也并不是非得要知道。
易楚吸口气,屈膝福了福,告辞。
辛大人并不挽留,只出门时突然开口,“明日几时出门,让大勇就是前头的伙计,赶车送你。”
易楚客气地推辞,“不用麻烦,晓望街雇车很方便。”
辛大人解释,“我怕路上再遇到前次的事,大勇会点功夫,放心些。”
“不用,我不会那么倒霉。”
辛大人很坚持,“万一呢?”
“遇到就遇到,有什么办法?”易楚满不在乎地说。
辛大人一把拽住她的胳膊,扯进自己怀里,“别使性子。”
易楚涨红了脸,拼命挣扎,“你胡说,我使什么性子?”
“是不是,你心里清楚。”辛大人凝视着她, “阿楚,别自欺欺人。”
易楚羞恼地一口咬上他的手背,趁他松手,快步跑了出去。
第二天,易楚吃过早饭正要出门,易齐拦住了她,“姐是不是去威远侯府,我也去。”
易楚要把辛大人的画带给杜俏,下意识地不想让易齐知道,便委婉地拒绝,“天气太冷了,路途又远,而且道上有雪不好走,下次再带你。”
易齐嘟哝着,“反正是坐车,远点怕什么?”
易郎中闻言,劝阻道:“你姐姐是有正事,你就别跟着添乱了。”
“我怎么添乱了,”易齐升高语调,不服气地说,“凭什么姐能去,我就不能去”话语很无理。
易郎中正了脸色,严厉地说:“不凭什么,你就是不许去,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
“爹,你也太偏心了,好事只想着姐姐,怎么不想想我?”
易楚见易齐说话越来越不像样,心里拿她没办法,只得妥协,“爹,要不我就带……”
“不行!”易郎中打断她的话,转向易齐,“阿齐,你说的没错,我确实偏心,你想想,家里好吃的都紧着你吃,好穿的都紧着你穿,这家务活都是谁干的?你要是觉得我实在委屈了你,反正你娘回来了,你也见过她,这就去找她吧。”
易齐一愣,猛然跺了跺脚,扭头跑进西厢房,“咚”地一摔,把门关上了。
易楚担忧地说:“爹,阿齐她……爹别往心里去。”
“没事,”易郎中叹口气,“可能爹的确偏心,就想着把她拉扯大,然后找户好人家嫁出去,没多用心思。是我没教导好她,她怨我也在情理中。”
“不是的,爹。”易楚急切地劝慰,“我跟阿齐一起长大,一起跟你学认字学读书,爹并没有厚此薄彼。”
“表面上没有,可心里总会有分别。”易郎中摇摇头,又挥挥手,“你去吧,路上小心点,早去早回。阿齐这边,爹会看着。”
易楚点头。
大勇正在街对面等着,见易楚出来,忙把马车赶过来,笑着招呼,“易姑娘,外头冷,快上车。”
易楚有心不坐,又怕父亲见到生疑,只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