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3章 冲白河的经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总有那么一些群众,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因素,无法从现代工业文明系列里,甚至无法从传统农业里挣到必须的生活成本。

    但这个问题,安岭也只是想想罢了。此类行为,必须建立在发展基础上,政府有闲钱了,才能提上议事日程。

    此时的钱,有如好钢,只有用在刀刃上,才能物有所值。

    ……

    夏收已经过去月余,叙州地区夏收减产之事,最终以免除受灾户上交公粮的政策而结束,至于受灾户此后没有粮食可吃,那就发扬风格,从邻居家先借几斤小麦过着吧。

    而这件事对于叙州地区的干部而言,最多不过报表时有个印象,过了时段之后,谁还记得啊。再说,又不是他们家遭灾。即使,干部家遭了灾,以其工资收入,也可以轻易解决口粮问题,断不至于由此没粮下锅。

    但是,就在6月上旬这一天,也即芒种前后,《华夏日报》突然刊出长篇通讯《包产到户与冲白河乡的“帮扶队”》。

    在作者署名上,除了三个“天西日报记者”外,还有一个“天西日报通讯员”,而天西日报通讯员后面缀了一个名字:李春莲。

    而且《华夏日报》还配了一个评论:《冲白河的经验》。

    这个报道一出,立即在叙州和西岭掀起了热议。

    “毛啊,包产到户后,原来还可以这样干!”这是很多基层干部的共识。事实上,他们看到那些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庄稼受损也只能干瞪眼,哪怕他们下田去帮忙收割,也是帮了东家帮不了西家,最终还是有家庭受损。

    但如果由基层政府出面组织干部、劳动力富余人家,却可以有效解决收割中的难处。

    而稍稍高层一点的干部,他们则看得更远,特别研究了《冲白河的经验》那篇评论。因为那篇评论提到了:

    “包产到户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极好政策,深得广大农民朋友拥护。现在的农村,农民朋友们方向有了,干劲有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也回来了,大家都在忙着做好承包地;

    但是,包产到户在调动每家每户每个农民兄弟姐妹的积极性时,却也对军烈属、五保户、劳动力困难户等有所忽视,这不是政府的故意忽视,而是一项制度的必然;因为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也不可能直接让每个人获益。

    那么,在包产到户政策之下,那些军烈属、五保户、劳动力困难户等是不是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多数家庭收获喜悦而自己只能独自流泪呢?显然,天西省西岭县冲白河乡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冲白河乡的‘帮扶队’,正是看到了一项好制度的漏洞与不足而给予的弥补,这是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政策的模范。

    当前,改革开放篷勃兴起,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国家面貌日新月异,各类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像冲白河乡一样,认真研究当地当时最新情况,寻找到利国利民的问题解决之道、事业发展之道!”(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