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几根粗大的木材,然后慢慢的用石器刻空用来做砖模子。想尽办法找到一些软的树以后,终于刻成了几个。
“未来做出来的砖一定较大!”可惜就是没法做转盘,要不然既可以烧制瓦片儿和更实用的陶器了。
雨停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六月初了。这时候石路就按照计划,民兵队除了早晚去捞竹篓抓鱼,每三天去神马谷捕猎一次以外,剩余时间统统的加速砍伐周边的树木或者挖沟。
劳动组的就集中在村子两里以内除草和搬运木材。而除草的地带就是已经砍了的竹林树林,里面蘑菇和竹笋也很多,一并就带回村里。
石路带着薛以及他的助手,在石灰窑的边上建了七八个新的窑,四个打算用来烧砖——每个窑只能容纳四百左右的砖头。
三个用来烧木炭,剩下一个做的最精细,准备烧更好的陶。暂时石路也只能先把最简单的炭窑和两个砖窑建好,陶窑得等烧出砖头以后再密封。
十天过后,到了六月十一,民兵队的沟挖好了。所有的人都把手中的活儿停下来,集中的把栅栏往西边和南边延伸。
两天后,整个华村成了一个北起马场,西到梅林,南面跨越小溪的居住地。中间还围住了三个小的山丘,华洞所在的山,梅林的山,以及采石场所在的小山坡。
溪水进入村的地方还建了个门,那是通往西南方向的出口。而东边则延伸到马场外一里多,比马场稍微矮一些。尽头也开了个门,刚好在小溪的流出的地方,这样子溪水就成了穿过村子西南流向东边的内河。
对于新家,石路还是很满意的。栅栏保护了里面的族人,老人和孩子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狩猎队外出时,村里不需要太多人驻守,就能抵御野兽的入侵。
在马场东边尽头处,石路发现了适合烧砖的土。那里的粘土中树根草根都比较少,沙的含量不太多,容易塑造成形。
新的简易栅栏建好以后,民兵队和以及劳动组的一半都集中在东门那里开始挖土。边上准备了泥潭,让孩子们不停的踩土,拿掉里面的石头草根等杂物。
断断续续的挖了十天以后能用的土都取尽了,形成了一个宽大的坑,一场阵雨过后都填满了。排水完毕,把底部平整一下,边上砌上坎儿,引入溪水,就成了一个鱼塘。
这个鱼塘有两米左右的深度,长三十米,宽十米。石路又在边上挖了个相对不太深的,小的水坑,用于暂时储存鱼类。
等鱼塘弄好以后,捕到的小鱼统统扔进去,到时候再辨认哪种能活。确认鱼种以后,就可以正式的放养。
泥土够了,鱼塘弄好以后,族人们先是造了些泥砖。接着再把兔窝子和鸡棚移到小溪对面下游去,并且扩大了规模。猪圈则移到靠近鱼塘的地方,搬出了马场。
为了更好的管理饲养的动物,石路让人在兔子窝边上,以及采石场各建了一栋屋子。今后负责照料这些动物的族人就会住进去,全天候的看管它们。
鉴于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动物被饲养,陆果带着人扩大了那里的草棚,做好提前的准备。
这时候,野鸡还没开始下蛋,而兔子则已经增加到四十多只了。饲料主要是一些野草,烂了的果子以及吃剩下的残羹冷炙之类,喂养起来不是太麻烦。
完成这些以后,石路带着人继续的割草、整理竹叶以及开始制造砖头。马场上摆满了各种材料,为将来的建设做准备。
石路打算用几个月的时间来制作足够的砖头,准备燃料。等秋冬季节砖头干了就可以烧制了,现在则由于雨水的问题让湿的砖头不能尽快变干,好多时候还得用草盖住。
砖头上的水少一些,到能搬动的时候,就会被搬进草棚阴干。至于新的砖头制作就简单些,只需要不停的用模子压制。
压制好的砖用石刀一割,就平整了,不需要多少人就能完成。石路只安排了四个人专门负责做砖头,等以后需求大的时候再增加人手。
在这期间,六月十六左右,巫宣布,梅子已经成熟了。众人采集了一些,这些个头小,黄橙橙的果子还有些酸,不过对于缺少调味的人们却是难得的美味了。
巫特地举行一次祭祀,然后石路在祭祀中正式宣布定居于此,这也是对华部落成立时许下的愿望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