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分派郡中守备参军负责彻查此事,恐怖的谣言在吴郡满城乱飞,人人自危。
血腥的杀戮,比任何话语更有说服力,士族风范,在滴血的刀尖下现出怯懦原形。
在吴郡,能在一夜之中歼灭陈、曲两府的力量,曲指可数。
一片悄悄的议论过后,暮色以前,王廞府前车水马龙,吴郡城中所有士族与庶族一起现身,纷纷表示支持王廞的任何决定,要银子出银子,要人出人......
王廞反倒摆起谱来,只称身在服丧期间,不便见客,令一名年长管家在前厅招待客人,自已陪孙大眼在后厅叙话。
“孙道长,看看,这就是江南士族的风骨,刚刚闻到血腥味,家家全学前秦羌人姚苌的厚颜反复,没有一人学魏天王冉闵的宁死不降。”
“趋安避危是人之常情,王大人不必苛责人人皆有魏天王的铮铮风骨,血光之下,谁也会思量思量,如今事情已圆满解决,王大人请兑现事前的诺言吧。”孙大眼笑问?
“孙道长放心,本官已与小女说好,一百名女兵与应付的银两,翌日悉数付清,绝不拖延。”
孙大眼回到住处后,满面笑容,立刻将孙闾露喊来,吩咐道:“天地良心,好处来了,将银子和女兵先接下来,事后贫道要按功分配,此事要谨慎行事,休让教中苦派长老发现。若露了口风,不论是谁,立杀不赦。”
“诺,小道定遵长老的规矩办事。”孙闾露长马脸上一片忠贞,肃色应答。
建康城中,王国宝经过一番仔细琢磨,终于决定采纳大臣王珣和车胤的建议,每日带着全家老小跪于皇宫门外请罪,上书安帝要求辞官,以求赦免其罪。
王国宝如今的想法很直接,抢在王恭兵发建康前,辞官不做,已求自保。
从秦到汉,谋反是诛九族的大罪,到大晋朝则发生了变化,从永嘉年间起,晋室先后发生过数起兵乱之危。
先有太傅王导之堂弟王敦之乱,王导正是王廞的爷爷,中间有苏峻毁城之乱,后有桓温带兵逼宫,造反不成,最多只诛杀带头造反者,族人太平无事,大家官照做,酒照喝。
司马元显接了兵权后,雷厉风行的动了起来,借着王国宝的负荆请罪,便由安帝下诏,顺应王国宝所请,先免其官,将王国宝一家抓入狱中,交由朝廷廷尉草草问了两句。
第二日神一般速度出诏,将王国宝押到西市口斩首示众。
“我冤枉啊,我冤枉,我不辞官了,我是按王珣和车胤之计行事,我要向安帝上书陈述原由。”王国宝大声呼冤,语无伦次求刀斧手刀下留命。
刀斧手一脸无奈,看看正在暗示快点行刑的监斩官,挥起大刀,一刀将王国宝的笨脑袋砍了下来。
司马元显在处理完王国宝后,迅速以司马道子名义,写了一封态度诚恳的罪己书。
罪己书中直承误信佞臣王国宝,辜负先帝所托,没能辅助好安帝,但如今经过王珣和车胤等元老重臣的建议,已将佞臣王国宝斩首,并主动向朝廷请罪降职。
书中最后说;兵者、乃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北府军聚结京口,江南为之动容,王将军乃晋室重臣,向来为官清廉,身无长物,如今朝中佞臣已除,已无理由再兵发建康,请王将军以大义为重,兵归京口,共尊安帝。
“报、”一名军中斥喉冲进京口大营,将一颗人头呈上,王恭收到司马道子的罪己书与王国宝的首级后,着实一愣。
司马元显一招釜底抽薪,让北府军顿时师出无名,如铁拳打到棉花上,无处发力,十分高明。
“王大人,司马道子送来王国宝人头,使北府军师出无名,若强行出兵,失了道义,势必引起江南士族忌惮合力对抗。”营中参军何澹之建议道:“到了那时,我等便是当年的桓温,若依小将意思,这兵出不得。”
刘牢之大声道:“管那么多干啥,冲到建康去,管他什么士族还是皇族,能抢就抢,抢不了就杀,反正得发财。”
“硬抢可不行,大晋官军岂不成了强盗?”王恭摸了摸胡须,认真说道:“此事容老夫仔细斟酌。”
“王大将军,王国宝的人头在此,已失了清君侧的天时,若强行出兵,建康各大士族如何相信王将军率兵进城的真实意图?”何澹之对王恭十分忠诚,再一次强调说:“大将军一定要三思而行,休说建康士族忌惮北府军进京,便是荆州殷仲堪的兵马至今也还在荆州境内,一看便知用心不善。”
“本将军会慎重考虑的。”王恭面色凝重,拱拱手道:“两位将军且先回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