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三带着掷弹兵在小营寨里进行封闭训练,营寨内全部的工作都要掷弹兵们独自完成,自六月二十二起,营寨内就不断的有枪声和爆炸声响起,因为胡硕严令所有部队不得靠近营寨,各支部队的好奇心都被撩拨的够呛。
所有的部队都在进行紧张的训练,到六月三十日,朱运铎已经编成了七个斥候连,并展开了初步的训练,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连排长集合起来,亲自给这些连排长授课,推翻他们以往那种只负责侦察的思路,开始按照朱运铎编写的战术指导手册进行训练。
斥候连被各自的连长带着,不断的进入千山山脉开展训练,很多猎户出身的军士,表现出了极好的适应能力和敏锐的战场直觉,这些人被朱运铎任命为临时的教官,负责教导各连的军士,学习如何在野外生存以及战斗。
截止到七月四日,参战部队除了第二近卫骑兵师尚未抵达前线之外,所有部队均集结完毕,在千山西麓及饮马河南岸开展训练和休整。
辎重兵部队被集中起来,有车千里的参与,辎重兵的运输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辎重兵以团为单位,从东北前线附近的矿山将矿石运回京城,有从京城运来大量的火药、弹丸、被服、箭矢等战争物资。福山城化身为一座巨大的仓库,正在被各种物资塞得满满当当。
刘大炮跟着李炳星,最近正在沿着边境视察各城池、营寨的炮兵部队,检查各部的士气、装备养护情况和弹药储备情况。
在开国先皇创立炮兵部队以前,火药在战争中的使用,还是初期状态,火炮也仅仅是雏形,制造火炮的材质多为铜和青铜,发射的弹丸各不相同,口径更是五花八门,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威吓作用远大于实际作用。
先皇陛下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通过缴获和自造,逐步建立了一支比较正规和现代化的炮兵部队,通过和铸炮工匠一起研究试制,找到了适合铸炮的青铜料,确定了铸造火炮的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
统一了火炮的口径,确定了两种标准口径的火炮,一种是发射五斤重铁弹丸的野战炮。名为五斤野战炮,青铜铸造,口径八十三毫米,装药三斤六两,可以将五斤重的弹丸发射到两千一百米外,在一千五百米的距离上有着巨大的杀伤力。炮管长两米,重量一千四百斤,装在一辆铁架的两轮炮车上,炮车上装有高低机和转向机,利用螺纹可以让炮口实现向下五度,向上三十度的高低调节,左右各十五度的方向调节,火炮总重两千四百斤,由四匹挽马拖拽。
每门炮配备一辆弹药车和两辆补给车,弹药车上装载一百二十发弹丸和相对应的火药,补给车携带大炮养护所需物资和炮兵班物资,以及炮兵班成员乘坐,一个炮兵班有马夫四人,炮手六人,炮长一人。两个炮兵班组成一个炮兵排,两个炮兵排组成一个炮兵连。炮兵连配属一个指挥班,一名连长,一名副连长,四名传令兵,全连四门火炮记有官兵五十人。
四个炮兵连十六门火炮组成一个独立炮兵营,独立炮兵营配备一个指挥排,包括一名营长,两名副营长,四名参谋。一个传令班,十六名传令兵。一个骑兵连作为炮兵的护卫力量。一个保养分队二十人,一个辎重连三十六辆大车。全营官兵五百二十人,这就是炮兵部队最大的编制了。
大夏帝国建国二百年,倾尽全国之力,也只是打造了十二个独立炮兵营,这次东北作战,一下子调了仨个营上来,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第二种火炮就是作为防御使用的十八斤重炮,青铜铸造,口径一百五十毫米,装药八斤六两,可以将十八斤重的弹丸发射到一千二百米外,在八百米百的距离上威力惊人。炮管长三米,重量三千六百斤,装在重量三吨的炮架上,安装在城墙上作为城市防御使用,这种火炮数量稀少,只有少部分重要城市少量配属,城市中安装的更多的是五斤炮,改装在固定炮架上配合十八斤重炮使用。
火炮发展至今两百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