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不会真正实现。日本人似乎忘了,它面对的不是丧权辱国时代的满清政|府,它在关东州和朝鲜半岛的战争也没有占一点儿上风。战场上没有获得的东西,张汉卿会让它在谈判桌上得到?
休想!人民军占领下的每一寸土地,他都不会吐出!
小而化之,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其实和菜市场买菜差不多。一个努力想卖个好价钱,一个想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货。但是张汉卿面临的情况比单纯卖菜方要好些,因为他有些奇货可居,毕竟事实上中方已经全方位占据优势。
他的谈判,是停战,而不是割地求和。
所以张汉卿在回绝了重光葵的要求后,第一轮谈判即痛快地宣告破裂。
日本人率先要求和,表明它所承受的压力要比中国为大,否则,以日本政|府的尿性,它会拼着老命也要把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发扬到极致的。
当然张汉卿也不会漫天要价,中日战争以保持目前双方实际占领地为最优。只要实现了这一点,对中国来说就是巨大的胜利。
因为日本海军庞大的舰队始终是压在张汉卿心头上的一根刺,在可见的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会在中国沿海如入无人之境。它的存在,既牵制了中国一部分陆上兵力和几乎全部的海空军力量,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并且在陆地,朝鲜的战线向南每进一步,对后勤的考验和对后防线的保障就多一分困难,这一点日本人心里也清楚。
当然,同样地,日本政|府也担心人民军以强势的陆军继续向南进攻,这将是日本政|府不能承受之重。如果陆军被赶出朝鲜,颜面尽失的帝国必须在某个地方把颜面夺回来,最有机会的就是海军。
这将是个双输的局面。
中日谈判,将是斗智斗勇的一台戏。双方都不愿意形成不死不休的局面,所以这是双方谈判的基础。不过,把希望寄托在谈判上是不可靠的,最有力的保证是拳头。
持续地施加压力,并在同时保证自己的防线稳如泰山,是对谈判最好的筹码。上一场大战双方都在局部形成多对少,这恐怕也是日军敢于狮子大开口的原因之一吧?张汉卿决定迅速改变现状,让前线的日本兵感受下人民军的压力。
他的眼睛已盯住日军的第1师团,这支他要不留俘虏的嗜血队伍、无耻之徒,是彻底解决的时候了。
从对其杀俘发出怒吼后,在上次最激烈的战事中也没有给其以重创,让一直要为死难的战友报仇的前线司令部官兵们都感到是满满的愤懑和遗憾,但是想围歼这支作风强悍装备精良能打恶仗的师团谈何容易!
1891年在东京组建的第1师团,是日军所建第一个师团,在朝鲜成欢同清军打响了第一枪。因为东京从江户时代起便是商业都会,民风不强悍,征兵多要到西面较贫困的长野县。这支彪悍的部队因为此前对清军的胜绩,所以在心理上对华很有优势。
如果把这支劲旅全歼,对日军该是多么大的震动啊!除了在关东州的突袭强攻和北部战役痛打落水狗式的攻击外,后来的大战人民军已经很难成建制的打残日军一个联队了:不是其作风有多么顽强,而是其逃跑的速度太快了。
而且日军有一种奇怪的逻辑,即使人数打光了,只要联队旗仍在,他们都不叫输,只叫暂时的退却或者失利,而不是失败。自从第3师团的第6联队联队旗被俘获以后,他们总会在战前把军旗放在师团部。这样,人民军就没有机会全建制地歼灭一支联队了。
对日军高层来说,丢个把联队不是问题,只是当作在消耗战中战死了而已,不会影响其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和决心,也不会受到质疑。
他们士兵的人命仿佛不值钱,随便死个千儿八百的在国内不会掀起大浪来。
但是一个整师团呢?
戢翼翘决心实施张汉卿的想法。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第1师团的驻地有点突前,这是分割包围的有利条件。但是因其并非居于侧翼,所以难免要顾忌其左右两边的救援。
按照攻防3比1的传统,需要至少4个师实施正面进攻,4个师对其援军进行阻击。
前线共有5个军控制整条防线,这些部队撒在两百多公里的战线上调动不易,而且缺少隐蔽性,看来从后方调兵才是良策。他在支援的4个军中看来看去,准备用宋哲元的第21军担任主攻,但被张汉卿否决了。
“响鼓要用重锤,直接调第27和第29两个军上,不惜一切代价吃掉它!”
这两个军都是人民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久经征战,是东北和朝鲜的战略预备队。张汉卿亲自提出动用他们出战,是打着一战而定战局的主意啊!尽管他们装备在中国是一流的,兵员素质也是最好的,和日军第一师团数量之比有4倍之多,但强强相撞,最后损失一定不会小。
戢翼翘很吃惊:“少帅,这样的代价会不会太大了?”
张汉卿又何尝舍得!但是要想使僵持的状况迅速改变,必要的魄力还是要有的。虽然这样做看起来代价太大,可是如果不这样快刀斩乱麻,继续拖下去对中日双方都是灾难:不但会死更多的人,还拖累国内的发展。
欧美列强都在舔伤口,中日却在撕咬,此消彼涨,怎么说都不是好事。
“有舍才有得!继续无休止地交战,伤亡不会比这样少!只有这样的强强相撞,才能把第1师团打痛打残,才能最大限度地完成以战迫和的既定任务,从而让日本政|府看清局势!
也许这一仗的损失会超过入朝以来的总数,但我判断,这将是一战定乾坤的良机----一战打出朝鲜半岛的和平,值得!
前线歇了将近一个冬天,也该出来透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