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易中海的反常,
手中的千元汇款单。
让易中海有种烫手山芋的感觉。
他跟一大妈一样,此时心里也泛起了几分猜疑,向来只邮寄十块钱或者二十块钱的何大清,为什么会一次性邮寄一千两百块钱过来。
一方面是钱的数额太大了,大的都吓到了易中海,这相当于易中海升八级工后,一年的薪水。
另一方面是这笔钱依着往常的惯例,它硬生生的拖延了半个多月。
这半个月内。
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故。
先是傻柱两口子探亲未果,再然后就是易中海被抓,直到今天贾张氏大闹轧钢厂,让易中海彻底的背上了思想有亏的帽子。
易中海在轧钢厂的人设,算是彻底的臭了。
遗臭万年的那种。
四合院便成了易中海的唯一选择。
要是真的如邮递员说的那样,是何大清钱不凑手,没办法一次性邮寄这么多的钱,所以拖延了几天的时间。
还则罢了。
说明事情还有的挽回。
就怕这一切,是个圈套,一个针对易中海的圈套。
前者。
无所谓。
后者。
真正要命的存在。
易中海慌了。
惜命。
也可以称他怕死。
吞咽了一口吐沫,目光直勾勾的看着面前的千元汇款单,上面的数字,是那么的吸引目光。
在经历了给秦淮茹买工作及被贾张氏讹诈钱财事件后,易中海又因为连续犯错,每个月还要被轧钢厂扣除考核罚款,从现在一直持续到五年之后。
他的腰包,不如之前那么富裕了。
觉得钱紧。
这笔钱让易中海有种心动的感觉。
如何解决这件事?
便也成了摆在易中海面前的难题,想留下,又觉得危险,担心会引火烧身,给出去,又有点舍不得,不是十块二十块,而是一千两百块钱。
他开启了头脑大风暴。
就是挖心三尺。
也要掘出个两全之法。
一大妈见状,也无奈了,跟易中海说了一句‘你慢慢想吧’的话后,转身来到了衣柜跟前,从里面翻出了一个铁盒子,铁盒子上面还锁着一把小锁头。
这是一大妈家的银行。
觉得钱存在银行有些不保险,都藏在家里,为了不露白,众人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铁盒子、梳妆匣子、小坛子等等之类的器皿,都成了她们塞钱的好地方,还有一些人,会把她们的钱故意塞在不穿且有味道的烂鞋里面,要不就是藏在粮食里面或者藏在房梁上面,贾张氏是把钱藏在了贾东旭的遗照后。
找到钥匙,一大妈打开了锁头,小铁盒子里面塞得满满的,都是钱,有十块的,有五块的,还有一块的,这些钱是何大清这十年来,邮寄给易中海,让易中海转交给傻柱兄妹两人的生活费。
最开始易中海和一大妈的想法,就是等傻柱长大了,要娶媳妇了,把钱统一交给傻柱,后来随着年月的逐渐流失,何大清雷打不动的每个月或十块、或二十块的邮寄钱款,一没有给傻柱写信说明,二没有亲自回京城确认,渐渐的养大了易中海两口子的贪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易中海两口子泛起了独吞这笔钱的想法。
反正傻柱不知道,何大清不知道,何家父子又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结果,这钱就是死无对证。
电视剧中。
何大清是被许大茂叫回来的,那时候白寡妇死了,白寡妇的儿女也把何大清赶出了家门,这种情况,何大清都不回京城投奔他的两个女儿,反观傻柱和雨水,对何大清也是那种你回来我们给你养老,你不回来我们也不会去接你的想法。
易中海两口子为什么敢私吞这笔钱?
是他们不知道私吞钱款的后果吗?
不是。
是易中海两口子已经酌定傻柱和雨水在经历那次事件后,不会去找何大清,也认定何大清不会回来。
问题是事情出现了变故。
易中海手中的千元汇款单就是证据。
要是这一次何大清还想往常那样,给邮寄十块,邮寄二十块,甚至邮寄一百块,易中海两口子都会眼皮不眨一下的将这笔钱藏起来。
这一次邮寄了一千两百块钱。
是巨款。
当初傻柱和李秀芝两口子找到何大清,商量给易中海挖坑的时候,光顾着一劳永逸的送易中海进去。
漏考虑了一点。
一千两百块钱的汇款单。
太反常了。
无形中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这数字,吓到了一大妈,也吓到了易中海。
更让易中海担心的事情,是汇款单上面还有一行小字,六百块钱给傻柱,是傻柱结婚的钱,剩余的六百块钱,是给雨水的嫁妆。
一个十多年都不会写信询问傻柱和雨水境况的人,突然邮寄了一千两百块钱,还留了几行小字。
总感觉这是为易中海布设的陷阱。
易中海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让他自己都倍感惊恐的猜测。
何大清搞不好已经知道了易中海两口子截留傻柱钱款的事情,再往坏想想,傻柱两口子没准也知道了这件事。
前几天所谓的李秀芝带着傻柱回去看岳丈、岳母,就是放出来的烟雾弹,是为了迷惑易中海她们,真正的想法是去保城看何大清,从何大清嘴里获知了钱款的事情。
易中海的身体。
开始哆嗦。
一大妈见状,微微皱了皱眉头。
易中海的样子也有点反常。
“老易,你没事吧?”
“今天做了一件错事情,我听人说淮茹死在了二食堂,我想让傻柱帮忙养活淮茹的三个孩子,闹一出临终托孤的戏,没想到贾张氏,算了,不说了。”
易中海并没有说实话。
用帮秦淮茹算计傻柱的事情。
糊弄一大妈。
他知道,只有这么说,一大妈才不会起疑。
“汇款单怎么解决?”
一大妈果然没有怀疑。
把话题扯到了汇款单上。
“我再想想吧。”
事到如今。
也只能想了。
首先是易中海在轧钢厂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坏名声,厂领导觉得易中海不是好东西,工友们觉得易中海不是个好玩意。
这种过街老鼠的态势下,易中海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