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自己的,可她是个人,自己是不是太霸道了?
胡菀柔被朱瞻基弄得莫名其妙,只是胳膊的疼痛是实实在在的,她轻轻揉着自己手臂,奇怪的走出了文辉殿。
朱瞻基在案牍前坐下,看着胡菀柔之前刚刚奉过来的茶水,手指轻轻触摸过茶杯的杯沿,正出神,陆风走了进来禀报:“殿下,去往浙江的人回来了。”
朱瞻基立刻恢复过情绪,神色洞察的问陆风:“怎么说?”
“据当地部分官员和百姓反映,周新在任这三年,为官清廉、赏罚有度,而且在办案中体察入微,亲自审理明断了很多大案,只是周新为人严肃古板,当地人送了他一个称号‘冷面寒铁’。”
“这样一个人按说不应不会作威作福、贪赃枉法?”
“殿下说的不错。”
陆风答应着,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呈送到朱瞻基面前:“这是当地官员呈上来的一个当地百姓联名请愿的奏疏。”
朱瞻基打开奏疏,只见上面陈述了周新这些年在浙江所做的一些事情,除了破获几个杀人抢劫的案子,还有一些惠民之举,下面签字的密密麻麻有大小官员,也有普通百姓将近二百余人。
他合起奏疏问:“闫洲成呢?”
“这个闫洲成倒是很嚣张跋扈,听说他之前在杭州城强撸了一个民女,打伤了县衙的捕快,被周新下令逮捕入狱,后来不知怎么给逃脱了。”
“这样的话,应该就说的通了。”
朱瞻基的食指轻轻扣着案牍说:“两浙一带最是富饶,纪纲一直想把手伸向两浙一带,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有闫洲成诬告周新,他正好铤而走险,拉下周新,好安排自己的人!”
“那现在我们怎么做呢?人已经被关到诏狱了。”
进入诏狱,以纪纲的手段,万一屈打成招就难办了。
朱瞻基想了想,收起那封奏疏说:“我现在去东宫面见父王,希望能够说服皇祖父,将周新交给刑部,由三司主审。”
第二天的早朝上,大理寺卿突然将浙江一带联名请愿,为周新喊冤的奏疏呈了上去:“启奏陛下,大理寺昨日收到浙江一带百姓为周新请愿的奏疏,请皇上审阅。”
一听这话,纪纲心中咯噔一下,只是这个时候他不好表态,只能静观其变。
朱棣看着奏疏上的内容,淡淡的说:“一些不知事情的百姓,是被人蒙骗了吧?”
朱高煦闻言,上前禀奏:“父皇,儿臣以为这周新在任三年,一向口碑不错,应该不至于像闫洲成弹劾那样,不如将这周新交由刑部和大理寺主审。”
朱棣听了太子的话,没有作声,纪纲却适时的开口:“周新原本是按察使,位高权重,只手遮天,有人给他求情也是意料之中,太子殿下这样要求,是不相信锦衣卫做事么?”
朱瞻基见纪纲这般对父王无礼,转向他冷冷的说:“闫洲成是锦衣卫出身,还是纪都督一手提拔,若说避嫌,纪都督也该明白!”
“闫洲成确是锦衣卫出身,可在纪某升任指挥使前便早已不是锦衣卫,皇太孙这么说,卑职冤枉。”
呵,说得好听,不是指挥使,你就不会扶植亲信了?简直笑话!
眼见双方各执一词,局势紧张,一直沉默不言的朱棣突然开口:“好了!既然是锦衣卫在查,就继续查吧。”
朱瞻基一听,心知今天在朝堂上这样把话说开,让纪纲继续查下去,无疑使把周新置于绝境。
“皇祖父,这件事…”
朱棣却告诫的看了他一眼,打断他的话:“锦衣卫做事不会错的!朕相信纪纲!”
皇上此话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见皇祖父心意已决,朱瞻基恼怒而气狠狠的看向纪纲,纪纲不屑的看了看这个初具弱冠的少年,嘴角闪过难以克制的笑意,脸上的得意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