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这样沉重的压力,日本的繁华和盛景竟然全没在郑磊心里留下多少印象。哪怕是高耸巍峨的东京塔,哪怕是风景如画的日本田园风光,都一点也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
露琳这次的任务倒是不太麻烦。她目前研究的方向是造船材料的性能,瞄准的是三菱的造船材料数据库。总段造船法精度控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材料热胀冷缩造成的精度差。
她的工作,基本就是交钱然后买回来一大堆资料而已。
当然,三菱愿意出售的也只是部分资料,而不可能是它们的整个材料数据库。
究竟哪些能买、哪些不能买,还得看中方的出价和准备工作做的是否充足了。
整节新干线车厢里,明显能够看的出来考察团的人分成了两种状态。一种就是露琳一样,为日本的繁荣和魅力所倾倒,兴奋的打量着窗外的景色。
而另一部分则好似郑磊一样,对眼前美景兴趣缺缺,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越是接近三菱的长崎造船厂,则越是忐忑担忧。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列车采用分散动力设计,发车时间能够压缩到五分钟一个班次,技术水平凭良心说真的是一时无两。
“郑工在担心引进谈判的事儿?”
露琳正兴致勃勃的看着窗外,郑磊则愁眉不展的抓紧时间啃着手上的一本资料。就在这时,他对面的座位上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
“罗工!”
郑磊将手上的文件用书签夹好,抬起头正看到罗西坐在了自己的面前。
看到比刚来的时候几乎年轻了十岁的罗西,再对比自己这段时间苍老的速度,郑磊不由摇头:“可不是,真是不看不知道。咱们中国造船的技术,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实在是太远了。不说别的,咱们国内在自动化上落下的太远了。可总……”
罗西连忙摆手,严肃的瞪大了眼睛。
郑磊恍然,苦笑的拍着脑袋:“看我,看书看的头都晕了,嘴上也没有个把门的。”
总段造船法就是一层窗户纸,思路问题,新科重工暂时还没有在其他国家申请专利。真要让日本人听去了,说不得这个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不过自动化确实是个问题,咱们要使用新工艺,很多地方已经不是手工焊能够实现的了。不过你这个样子光是重复的看资料,我说意义也有限。最好的学习,还是到现场去过一遍,很多脑袋里没概念的东西,立刻就清楚了。”
郑磊将手中的资料放回包里,点头叹道:“我也知道,只是心里实在静不下来啊。”
罗西在新科重工的组织架构里颇为特殊,自己管理着一个其他船厂都没有的电子设计室,级别不高,但厂里却没有谁敢小看他。
开玩笑,一台银河机大几千万就给他随便玩,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核心技术,罗西在新科的地位那是相当清贵显赫。
郑磊在厂里大小算个人物,可在新科的重要性还真比不上罗西。毕竟,罗西掌握的仿真建船模拟技术,可是全中国独一份!
“是啊,之前我还以为咱们新科重工的技术怎么在国际上也能算一号。现在看来,和三菱重工之间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啊。即使是我负责的这部分工作,日本人也已经走到了咱们前面。说实话,不能不说是让人沮丧。”
罗西摸了摸西服的里兜,刚想摸出烟来。抬眼看到车厢旁边悬挂的禁烟标识,只好又把烟盒给送了回去。
郑磊和罗西相顾无言,只有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留在了各自的心底里。
巨型总段造船法虽然让中国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只能说前途是光明的,然而道路仍然会充满了曲折。
但这已经比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和行业要强的多了,毕竟摆在新科重工面前的是一个清楚的未来。
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和行业,仍然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对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前面是悬崖还是大道,眼前一片PM2.5。
新干线列车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时速在日本狭长的国土上飞驰,在经过马关海峡之后,新干线抵达了它南方的尽头博多。
中方考察团一行在博多下车,世界上唯二吃过一发原子弹的长崎已经是历历在目。(未完待续。)
PS: 还有,大家别急,不过大概还是要两点左右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