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到了春酒和宜宾的特产荔枝,即兴咏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后来便改名为“重碧酒”了。
采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
到了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五粮液用的就是“陈氏秘方”。此酒两名,文人雅士称之为“姚子雪曲”,下层人民都叫“杂粮酒”,这就是而今五粮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仍在使用。
五粮液被《现代汉语词典》作为词语收录,可以看出五粮液在白酒中的地位和知名度。
1909年,“利川永”烤酒作坊老板邓子均,又采用红高粱、大米、糯米、麦子、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酿造出了香味纯浓的“杂粮酒”,送给当地团练局文书杨惠泉品尝,他认为此酒色、香、味均佳,又是用五种粮食酿造而成,使人闻名领味。从此,这种杂粮酒便以五粮液享于世人,流芳至今。蜚声中外、誉满神州的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所产的交杯牌、五粮液牌五粮液(由“荔枝绿”——宜宾元曲而来),在中国浓香型酒中独树一帜,为四川省的六朵金花之一。它以“香气悠久,滋味醇厚,进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风格享名世界。
五粮液酒的前身是“荔枝绿”,御用“杂粮酒”,它是由晚清举人杨惠泉所命名,而此前,它被老百姓中叫做“杂粮酒”,在文人雅士中被称为“姚子雪曲”。
1909年,宜宾众多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汇聚一堂。席间,“杂粮酒”一开,顿时满屋喷香,令人陶醉。这时晚清举人杨惠泉忽然间问道:“这酒叫什么名字?”“杂粮酒。”邓子均回答。“为何取此名?”杨惠泉又问。“因为它是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高粱五种粮食之精华酿造的。”邓子均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似俗。此酒既然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杨惠泉胸有成竹地说。“好,这个名字取得好。”众人纷纷拍案叫绝,五粮液就此诞生。
1929年开始改名为“五粮液”。此酒沿用和发展了“荔枝绿”的特殊酿制工艺。因为使用原料品种之多,发酵窖池之老,更加形成了五粮液的喜人特色。它还兼备“荔枝绿”“清而不薄”,“厚而不蚀,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的优点。明末清初,宜宾共有四家糟坊,十二个发酵地窖。到解放前夕,已有德胜福、听月楼、利川永等十四家酿酒糟坊,酿酒窖池增至一百二十五个。
1957年国营宜宾五粮液酒厂正式成立,厂房设在宜宾的翠屏山和真武山脚下。该厂在唐代“重碧春”、宋代“荔枝绿”和近代“杂粮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酿造五粮液酒的一整套独特工艺。五粮液酒是选用优质大米、糯米、玉米、高粱、小麦五种粮食,巧妙配方酿制而成。它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落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独特风格,在大曲酒中以酒味全面着称。行业地位,五粮液在整个白酒行业中,名列第一。在2010年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华樽杯”年,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中,其品牌价值在200强中名列第一。
五粮液为了防止有害物质的进入,在酿酒过程上采取了一套近乎苛刻的工艺控制体系。
工人们先对辅料预先进行了清蒸处理,去掉部分有害物质,并在蒸酒的时候,严格控制流酒温度,坚持做到“两不要”:首先,刚蒸出来的酒不用,这是因为刚蒸出来的酒里面醛类的含量较高,多饮容易让人的身体产生不适反应;其次,蒸馏1小时后酒精度低于50度的酒不要,这主要是因为其中杂醇油和有害的大分子物质含量较高。经过两次过滤后,只取原酒中间的一部分,从根本上保证了酒的优质和醇正。
经国家权威部门检验,五粮液中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几乎为零,从根本上保证了五粮液的品质标准。
总之就是这酒绝对好喝绝对香,喝着就能让你爽歪歪。
比起那个什么茅台。五粮液其实更加接地气一些。当然,其中的问题估计也只有资深的酒鬼能够品鉴的出来。
不过五粮液这东西,无论你酒量多好,一瓶子一斤的酒喝下去,那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要是喝了两瓶的话。那么会出什么事情都难说。
而现在我眼前的这两位,就已经一个人吞了一瓶子进去了。现在还居然能继续你看着我我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