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十四年的秋天注定是个不安分的秋天, 短命的文康帝死在了自己的二十七岁这一年,而即位的新帝却不满周岁,朝中大臣对于新晋的秦太后垂帘听政又很有意见,而南边的国土又屡屡遭受疆人的威胁。
瑶光一身缟素跪在棺木前, 眼泪已经流干, 纵然这火盆里升腾出的烟雾十分呛人, 也逼迫不出她半点儿泪水。
“皇后娘娘, 您都跪了一天了。”小石榴走来跪在她的身侧, “您不心疼自己的身子,可陛下的在天之灵怕是心疼坏了。”
“外面的人都走了吗?”她一开口,喉咙像砂石摩擦,干涩又虚弱。
“都走了, 天都黑了。”
“好,走了好。”她将手里的一摞钱纸扔在火盆里, 看火舌将它们迅速地吞没,心中却有一种奇异的放松。
“娘娘,去吃点儿东西吧。”小石榴劝道, 见她一动不动, 又换了一番说辞,“太子殿下都找您一天了, 您去抱抱他吧。”
“他才多大,懂什么。”瑶光轻笑, 笑声又凉又薄。
“娘娘您别这样, 您这样奴婢心里难受啊——”小石榴一个没忍住, 哭出了声。
她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就这样跪在先帝陵前,一跪就是一天两夜,铁打的身子也遭受不住啊。
瑶光抬手,握住了小石榴的手,道:“我这样也是想让自己好受些,他在的时候我和他置气斗气,他不在了,我总得在他灵前忏悔几句不是?”
“可您也不能这样不吃不喝啊,先帝知道了,一准儿会责怪奴婢们没有将娘娘伺候好。”
瑶光一笑,如那夜里的海棠花,轻飘飘地落地:“你去熬碗瘦肉粥,我想喝那个。”
“真的?”小石榴抹了一把眼泪,起身,“好,奴婢这就去!”
说完,不等瑶光的话立马就冲了出去,唯恐她下一刻就没了胃口。
聒噪的小鹦鹉走了,她又可以平静地和先帝聊天了。
“对不住,让你最后都没过几天好日子。”
“你说奇不奇怪,人为什么总要等到彻底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呢?以前我总怨你软弱,不会拿主意,可现在你不言不语地躺这儿了,没了主意的却成了我。”说到这儿,她笑出了声,像是有人真的站在她面前似的。
“呼呼——”夜风刮过,掀起了她衣裙的一角。
殿门口,一道白色的身影站在那儿,不知看了她多久。
火盆里的纸钱被风卷了起来,燃着的一角落入了白色的帷幔里,眼看着又是一场大火。她迅速起身,想阻止火势的蔓延,却不想太高估了自己这跪了一天的身子,一个前扑,彻底摔倒。
火没有烧起来,它才奋力地点燃了纱幔一角,下一刻便被人无情地一脚踏灭。
她仰头看这凭空出现的男人,心底却如一潭死水,没有半点儿波澜。
“可有伤到?”他扶她起身,上下打量。
“宣王怎么此时还在宫里?”她答非所问。
“这很重要吗?”他眼底迷雾重重,有些看不清眼前的人了。
“是啊,宫门下钥后外人无诏不得停留在此,这么多年了,王爷还懂不了这规矩吗?”她认真地问道,仿佛想听到他一刻便低头认罪,然后安静退出。
他无意隐瞒自己的来意:“听说皇后要殉情,本王特地来看看。”
“谣言。”
“可本王看你这幅样子,倒是觉得有几分可信。”
平日里唇枪舌剑的两人忽然彬彬有礼了起来,倒是怪事一桩。也许是死亡震慑了她心底的怨恨,知道固执地去恨一个人是多么的浪费世间,所以她才能在这里心平气和地和他聊起来。
刘钧走了,仿佛也卷走了她关于爱恨的一切感知。她看着眼前的男人,爱也爱不起来,恨也恨不起来,真真切切地心如止水了。
“有什么需要本王做的吗?”
她退出他的怀中,坐在不远处地椅子上,伸手揉自己的膝盖:“我可以相信你吗?”
也许她是随口一问,但他却用了十成十的真心作答:“可以。”
“先帝崩逝,立儿登基不会那么顺当,我如今在朝中毫无根基,连话都说不上。”她抿了抿唇,斟酌语句。
他重重地握了一下拳头,然后一点一点地松开。他对皇位的追求由来已久,如今先帝崩逝,新帝未立,皇后根基不稳,正是夺权起义的大好时机。
可……他迟疑了。
“我想请你和豫王,助立儿一臂之力,可好?”若是被旁人知晓了,铁定要笑她与虎谋皮,可她心底真正的算盘,又有谁看得清楚呢?
朱照业上前,膝盖落地,半跪在她面前,一字一句地发问:“立儿,是我的儿子吗?”
若是,他从此撒手皇位,不再执着。
她侧过头,半张脸对他,嘴唇咬得死紧:“陛下灵前,我不想和你谈论这个问题。”
朱照业一下子握住了她的手:“你只需点头摇头。”
点头,她们母子登极,从此史书留名。摇头,她们母子前途莫测,群狼环伺。
被他抓住的手微微颤抖了起来,她回过头看他,眼底是挣扎和痛苦。终于,眼泪落下来了,砸在了他的手背上,烫皱了他的心。
“我懂了。”他倾身一步,将她揽下腰来和自己纠缠在了一起。
她悄然回首,面对灵柩,启唇一笑。
……
接下来的一切如她所料,朝中对于立储君一事分作两派,一派主张遵照先帝遗命立不满周岁的太子为皇帝,一派主张另立成年王爷为皇帝。文臣比的自然是嘴皮子,而真正掌握了反抗先帝遗命的兵力的武将,则埋头做鹌鹑,任由文臣们比划来回,他们不过就是和稀泥罢了。
其实,那余下的一部分人未必没有想法,只是他们的想法得建立在听从他们主子的意愿上。
“你打定主意了?”孙仲怀问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