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周庸长话短说,简明地向吴凉叙述了最近一段时间血鹜派在巴渝省犯下的案子。
事情的源头要从十天前的夜晚开始说起。
十天前,七月十二号夜里,血鹜派长老周平志带着一干下属共计五十六人从帝都国际机场走出。
次日下午,这群人抵达巴渝省乌龙峡一带的山脉中。在那里,他们找到了血鹜派隐藏在山脉中的一处祖庭。
根据记载,那处祖庭深埋在乌龙峡的山壁之中,只有通过乌龙峡瀑布下方的暗道才能进入。
而周平志一行此次回国的目的,则是为了带走祖庭中被埋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三具古尸。
那三具尸体在很久以前就被阴阳先生精心祭炼过,随后又在巴渝祖庭埋藏温养了这么多年,早已通灵,成为不折不扣,只听控尸者命令的杀戮灵尸。
周平志此次归国,就是为了将那三具强大的灵尸挖出带走,运往血鹜派如今的大本营所在地——东帝汶。
因为国内大环境所迫,再加上元墟和道门不遗余力的打击,国内能供血鹜派等邪派阴阳师生存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除了在明海、花城、金陵、蜀都等重要城市留下了少数活动据点,绝大多数类似血鹜派的势力都将基业迁移到了海外。
对于元墟高层来说,血鹜派等邪派阴阳师只要不在国内闹腾,他们其实也不会去主动通缉的。
反正只要不在自己的地盘上闹,管他们是去祸害鬼佬,还是和北美的“超自然联盟”死磕,元墟阴阳师们其实都乐见其成,有时还会很“热心”地提供点帮助,让那帮家伙在外闹腾得更欢实。
就比如说这次周平志带人返国,元墟最开始收到消息时也没想把他们怎么样,只要这些人不在境内闹事,元墟的人就不会主动出手。
但没料想,元墟无意发起冲突,却有人不怕死地先惹上了血鹜派的这帮人了。
那事情,其实还要从血鹜派祖庭的古尸身上说起。
血鹜派的祖辈曾在乌龙峡山脉中分批祭炼过三批尸体。最早的一批是在北宋时期,其时,宋真宗才刚即位,血鹜派刚经历了一场“江湖仇杀”,收集到了三十多具阴阳师的尸体,通过秘法祭炼,葬于乌龙峡中。
而后经历二百年世事变迁,当年尸体均已腐烂,只留下一具女尸还栩栩如生,保留当年的少女模样。
那女尸便是不久前还被埋在乌龙峡祖庭中的三具古尸中的一具,被血鹜派传人称为“千年冰尸”!
除了千年冰尸外。而另两具古尸被则分别称作“八百年紫金尸”和“三百年黄铜尸”。
其中,紫金尸是在南宋咸淳二年被阴阳师祭炼下葬;黄铜尸则要晚很多,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被祭炼,据说黄铜尸的尸身生前还是一位八旗旗主。而那个时候,距离血鹜派在巴渝乌龙峡正式建立秘密祖庭时都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
事实证明,血鹜派世代相传,流传下来的这三具古尸也没白费他们的心思。
在历史上,千年冰尸和紫金尸都曾多次出世,帮助血鹜派传人击杀过不少大敌和高明的阴阳师。
再之后,血鹜派内部爆发了一场大内斗,致使教派实力大减,有实力操控三具古尸的人都几乎死绝。当时血鹜派的幸存者为休养生息,决定暂时封闭祖庭,遣散门徒,待到实力恢复,再来重启祖庭。却没想到,这一封闭,便是岁月匆匆,直接过去了三百年。
三百年来,血鹜派阴阳师生生死死不知换了多少代,盛极而衰的他们非但没有重塑昔日辉煌,反倒变得比以前更加堕落而不折手段了。
直到数年前被迫撤到国外,血鹜派的人也一直没能找到机会再度开启乌龙峡祖庭。
从北宋年间到现在,近千年的时间跨度,三具古尸似乎见证了血鹜派所有的兴衰变迁。
谁也没有想到,骨干力量几乎完全退到国外的血鹜派还会回来,而且直接派回一名长老带队,想要将祖庭中三具古尸运往国外。
要知道,那三具古尸可不是一般阴阳师炼制的炮灰行尸可以比的。三具古尸中,最弱的一具也足以和僵尸王媲美。
如果真让周平志将他们成功运往海外,那血鹜派就真的可以在东南亚横着走了。
毕竟,不是所有国家都养得起像元墟这样强大的阴阳师组织的。而且许多小国甚至就没类似阴阳师之类的存在。
血鹜派想要得到古尸,而在巴渝当地,一个从赶尸派分支中分裂出来的阴阳世家——严家,也打上了古尸的主意。
因为世代居住在巴渝,严家对有关血鹜派古尸的传闻要比其他人了解的更为深刻。
原本,以严家的实力他们是不敢打乌龙峡古尸的主意的,因为没人能控制得了古尸。如果没有极其高明的控尸手法,一切贸然闯入乌龙峡惊醒古尸的人都会被撕成碎片。
可就在不久前,严家当代家主严西甄意外得到了一本“唤尸经”,控尸手法得到极大提升,这才满怀信心,惦记起了乌龙峡里的古尸。
那些可都是战力堪比僵尸王的古尸啊,只要是靠养尸起家的阴阳师,谁不动心?谁不想要?
于是,出于对乌龙峡古尸的贪念,严家联络了十几名阴阳师,向着乌龙峡中进发。
当他们成功找到密道进入祖庭时,也就正好撞上周平志让人将古尸掘出的一幕。
两拨人马,皆为古尸而来,自然谁都不肯退让。
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地在乌龙峡的山壁里爆发了。
因为周平志事先分出了人手去警戒其他区域,所以开打时双方实力均衡,谁也没占到谁多少便宜。可当周平志将散开的人马都给叫回后,严家带来的人手便开始迅速出现伤亡。
严西甄见势不妙,就带着两名嫡系子弟趁早开溜,而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