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韩非入秦。
韩王安完全理解不了秦国为何如此看重韩非,竟肯耗费这般军力以换他入秦为谋。
很快,韩非便被韩王安欢天喜地的驱赶到了秦国。
在韩王安的眼中,扔出一个啰嗦又无用的韩非就可换得韩国几年无亡国之忧,这份买卖着实划算。
冀阙之中,赵政终于如愿见到了韩国公子韩非。
他一袭青衫,个子不高,圆脸,大眼,一字眉。
这样一副长相,令他在四十出头的年纪,仍旧看着不甚严肃,反倒有些令人觉得他顺从可欺。
身为一个政客,他的外表确实少了几分存在感。
可即便如此,梁儿亦不敢对他生出丝毫不敬的念头。
毕竟千年之间,韩非及他的思想,在中国法制史、思想史和哲学史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地位。
就连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遵循着他的理论推行中央集权强权统治的。
韩非躬身一礼。
“韩非……拜……拜见秦……秦王……”
他患有严重的口痴,此事来自未来的梁儿自然是知晓的,而赵政对此也是早有耳闻,故而并未觉得稀奇。
可殿中大部分臣子却是不清楚的。
他们听到韩非说话这般不利落,便纷纷抬头看他,甚至有人开始交头接耳,私下嘲笑起他来。
见此情势,赵政面上立即有如千年冰封,任谁见了都会觉得不寒而栗。
“公子韩非乃是我大秦上宾,何人胆敢对其不敬,寡人必以极刑待之!”
这一句果然奏效,殿中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每个人都重新摆正了身形,垂眸呈乖顺状,仿佛之前的事从未发生过一样。
这一刻,梁儿清楚的看见,韩非看向赵政的眼神骤然明亮,其中满布震惊,还夹杂了些许敬佩与感激。
生于王室,如此长相,又有口痴的疾患,可以想像韩非自小定是受尽了嘲笑与调侃,可就在他入秦的第一日,秦王政竟公然下令任何人不得对他不敬,否则将被处以极刑。
秦王政,是这天下间唯一如此看重他韩非的人。
被埋没了半生的千里马终于遇上了伯乐。
韩非满心激动,终于放下了对秦国的成见,满怀真心与赵政促膝长谈了整整两个日夜。
在这两天之中,他们聊遍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韩非的全部著作。
韩非将自己所持的治国之法全数讲给了赵政,竟无一丝隐瞒。
早就对这一日期待许久的赵政自是听得走心,就连一旁随侍的梁儿,也仔仔细细将韩非说的每一个字都听进了耳中。
其实,韩非的理念与商鞅较为类似。
主张依法治国,论功行赏。
但他又不赞同商鞅只论法,不用术。
这所谓术,是指君王驾驭臣民的手段。
他认为,若君王没有这些手段,就容易遭受臣下的欺骗、愚弄和蒙蔽。
在他看来,法和术就犹如衣服和食物,是缺一不可的。
除此之外,掌握权势也甚为重要。
君王与臣下之间,应拉开上下差距,加强巩固君王的权力和威势。否则大权旁落,“术”就无法实现,就连“法”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故此,君王只要大权在握便可安邦,否则,国将危矣。
“哈哈哈哈哈……听得韩先生一席话,真是胜得十年书啊!”
韩非的理论正对赵政的胃口,赵政对他亦是愈发赞赏。
韩非却面露讪色。
“大王谬……谬赞了,韩非才……才疏学浅,若非大王肯……肯赏识,恐……恐怕终了一生,也难……难有机会将……将这些想法讲……讲出,更……别……别提能将其实……实现一二了。”
“韩先生放心,只要是先生想做的,寡人定将尽力为之。”
赵政此言一出,韩非竟不禁红了眼眶,却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
为政者,最欣慰的莫过于能遇到了解自己才能的君主。
赵政于韩非,已经等同于大恩之人——知遇之恩。
韩非虽善长写书,却不擅言辞,只得郑重回以赵政一计深深的长揖,谢恩离去。
自今日起,他,便是秦国之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