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给蒂娜,给莎拉,甚至给面目可憎的波尔蒂尼夫人以自由。何谓上帝?完美的定义只有一个,即允许别人保持自由。我必须遵从这一定义行事

    现在,小说家仍旧是神仙,因为他可以创造一切(即便是有幸成为现代小说先驱的作品,也没能完全排除作者的意向)。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已经不再是维多利亚时代所想象的无所不知、发号施令的神仙;我们成了新的神学形象,即以自由而不是权威为首要原则。

    我是否糟糕地破坏了原先的构想呢?没有。我的人物还存在着,存在于跟我原先的构想差不多的现实之中。正如一位希腊人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所说,虚构无处不在。我发现这个新现实(或曰非现实)更加可信。我想让你知道,我无法完全驾驭我脑海中的人物。其实你也一样,不管你怎样想方设法,也不管你日后可能要变成波尔蒂尼夫人那样的人物,你也不能完全驾驭你的子女、同事、朋友,乃至你自己。

    这种说法是不是失之荒谬呢?人物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虚构”的呀。倘若你认为我的虚伪的宣传家,那我只好一笑了之了。其实,你自己都认为自己的过去并不真实。因此你装扮它,美化它,或涂抹它,删改它,修补它总之是对它虚构。虚构完毕以后,便把它搁在书架上成了你的一本书,你的理想化了的自传。我们都在逃避真正的现实。

    这是现代人类的基本特点。

    因此,要是你认为这些令人遗憾的插话(即第十三章)与你的时代、你的进步、你的社会、你的发展毫无关系,与本书所描写的场景后面在夜间正挣脱锁链的其他人物毫无关系我也并不想争辩,但我对你却产生疑心了。

    上文我只报导了事情的表面现象,即莎拉在黑暗中哭泣,但并没有自杀;尽管下了严格禁令,但她还是常去康芒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实际上是跳了下来,是在不停地跌向深渊,因为波尔蒂尼夫人迟早会知道这个罪人执迷不悟,罪上加罪。莎拉过去常去树林里散步,现在确实去得少了。这无疑是剥夺了她的自由;不过从那次谈话以后两个星期来一直是阴雨绵绵,因而这种剥夺也就并不怎么使她难过。另外,她也的确小心了一些。马车道从镇子里伸展出来,通向一条小路,然后再弯弯曲曲地越过瓦里岭的宽阔岭顶,往下与通向西德茅斯和埃克斯特的大马车道汇合。瓦里岭上有几幢大户人家的房屋,看样子那里倒是散步的好地方。幸好从那些房子里望不到马车道与小路的交汇处,所以莎拉走到交汇处后只要向四周张望一下,便可弄清周围是否有人看见她。有一天,她出发时本来打算到树林里走走,但踏上小路来到通向牛奶房的支路时,她看见有两个人绕过一个高坡走了过来。她没有停下脚步,直接朝那两个人来的方向走去,可是她绕过山坡后回头望了一下,发现那两个人没有走通向牛奶房的支路。随后,她转身往回走,悄悄走进她那个不易被发现的庇护所。

    走那条小路,她随时都有撞见其他散步者的危险,也有被牛奶工和他老婆看见的危险。不过她自己又找到了一条小路,可以避开后一种危险。因为那条小路在通牛奶房的支路的上方,绕了个弯子通向树林。从这条小路走过时,在牛奶房里是看不到她的。她时常走这条小路,但是到了那天下午,她鲁莽地现在我们已看出她的不小心了完全出现在两个男人的视线之内。

    她被人发现的原因非常简单。她睡过了头,而且她知道回去读圣经的时间已经过了。那天晚上波尔蒂尼夫人要到科顿太太家进晚餐,因此读圣经的时间比平时提前了一些好让波尔蒂尼夫人就有时间准备一场表面缓和但实质激烈的战斗。她跟科顿太太见面时总要发生一场战斗。那是两条古代雷龙之间翻江倒海的战斗。虽然两人战斗时都是穿着黑色天鹅绒衣服,而不是靠坚强的体力去拼杀,战斗时双方都是引用圣经箴言,而不是靠愤怒的牙齿去撕咬,但战斗的双方却同样顽强不屈,残酷无情。

    还有,莎拉觉得,查尔斯从高处盯着她的目光也叫她震惊。她觉得自己正加速跌向深渊。既然无情的渊底正向上浮起,而且又是从那样的高度跌下去,小心又有什么用处?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