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章艺术家传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金山的人物传记,关于艺术家的传记写过李莉。李莉已到深圳十多年,她虽然是40多岁的中年女性,但她的艺术生命正如日中天。孙锋在中央党校学习,也是覃莉给他带来了李莉的消息。她是从一本杂志写李莉的传记文学向孙锋讲起李莉的。

    她一直认为,那些把生命与艺术完全关联起来的人,都是一些被天赋引领、性格特别的人,同时也是一些心无旁骛、天生悟性的人。仅有生活环境的影响是不够的,因为很多出身在艺术家庭的孩子,成年后并没有从事艺术或者终究毫无成就;仅有艺术天赋也是不够的,因为很多具有艺术潜能的孩子,成年后也没有从事艺术或者半途而废。一个人一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在什么样的范围存在,存在的意义究竟如何,勿庸置疑各有隐忧。但是,对于一个歌唱艺术家来说,能否一直保持被天赋引领、性格特别、心无旁骛以及持久保有悟性,却是十分艰难的。

    小到金山县,小到清江,甚至小到江城、华中,大到全国甚至国外,有一个名字应该被音乐发展史记载,有一串具有民族民间风味的歌曲应该作为经典被记录,演唱这些家喻户晓歌曲的人,名叫李莉。现在的李莉,是金山人的骄傲,是清江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个日渐强盛的国家在复兴时期的骄傲。这个把生命与歌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女子,拥有并不传奇但魅力弥新的如歌岁月。一个在很小的时候嗓子条件实在差强人意的女孩,曾经被父亲一再劝说最好学习小提琴,却发誓用那没有童声期的类似男孩子嗓音的歌喉,唱出自己的个性,唱出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要说,李莉从小就在追求一种生命的旋律,她丹心如歌。

    她的籍贯是清江金山。在我们一生当中几乎所有的表格都要填上祖籍,那不仅代表着祖先的源头,还意味着我们血液里流淌的文化属性。我们生活在一个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密不可分的文化氛围里。祖籍山西的李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命里确实存在着北方人的血性,刚毅、果敢、豪放、大气以及洒脱。

    她觉得,年青的李莉凭着两盒录音带红遍中国,绝非偶然。她甚至认为那是一种命中注定,她必须在青春激扬的年代,把她奔放的歌喉,献给北方,献给西北,献给她生命的源头。

    李莉的出生地是清江省金山县。现在我们都知道了,金山县是闻名遐尔的歌舞之乡,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在省军区歌舞团工作的父亲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母亲是著名的歌唱艺术家。出生在这样的土地,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不能不说李莉确实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上天似乎要有意成全她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但是,偏偏这个女孩自小嗓音像男孩,性格也像男孩。我相信最初李莉的父母在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有过较长时间的争执,因为李莉嗓子条件不好,也就容易被理解为不具备唱歌的天赋,因此被父亲一再劝说甚至威逼练习小提琴。幼小的李莉对于器乐演奏虽然也很爱好,被父亲多次训导并启发她领略到音乐的美妙,但是,金山,这片日夜不停流淌歌舞的浪漫土地,还有清江,那条日夜不停流淌浪漫的歌舞之河,给了童年的李莉深远的影响:载歌载舞的生活是欢乐的,幸福的,自在的,美妙的。

    我们无法否认环境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根源。李莉这辈子的一切喜怒哀乐,全都与金山和清江关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这些年来经久不衰的全部歌唱作品,一定意义上见证了清江金山的变迁历史,甚至就是我们这些同龄人可以回首和品味的人文旋律。

    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听说过有哪个文学家和艺术家,能够把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几片土地,用自己的文艺表达方式,全部真实、激情地记录下来。李莉做到了。从历史意义的角度来说,李莉这个名字意味着典藏。14岁的李莉考入金山县文工团的时候,她的唱歌和舞蹈已经显出非常的潜能。在那片无时无刻不在飘扬歌声和飘动舞影的土地上,县文工团的招聘门前,通常是人满为患,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是无法踏进那扇大门的。无论唱歌还是舞蹈,在精准的模仿中创意性渗入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丰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最初李莉对艺术的悟性。这个悟性成全了她艺术之旅的个性。那是至为关键的7年,不仅金山歌舞深入到她的内心,不仅那种热爱歌舞的民族风格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她的生命之河,重要的是,在那7年里,她已经长大成人,已经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关于歌唱艺术的执著。1982年,20岁的李莉凭着自己的艺术天赋优势,顺利地考上了武汉音乐学院,主修自己钟爱的声乐艺术。专业学习犹如一双强大的翅膀,为李莉在歌唱艺术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从踏入武汉这片土地开始,她的生命再也离不开这座人文荟萃的城市,这座融会一切包容一切成就一切的中部大都市。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后,李莉在地区邮电局工会工作了一段时间。一心指望在歌唱艺术领域有所早就的李莉,那段时间却要与一些人事包括资金使用等事务打交道。到现在李莉还是一个害怕去菜市场的人,她觉得与菜贩子就具体斤两讨价还价,是一件想起来都很害怕很头疼的事情。在有些日常生活琐事方面,她更像是一个“不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