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云南边境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海鸥飞处

    早春二月,我们一行飞到昆明。头天晚上,昆明刚下了一场雪,给绿色的春城带来几许凉意,可依然比北京暖和,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的目的地是瑞丽和腾冲。下了飞机再倒飞机,由昆明飞往芒市。

    趁着等飞机的时候,我们来到昆明的翠湖公园。这是一个开放式公园,临街而建,花木繁茂,柳树成荫。当我们走近翠湖时,霎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湖面上成百上千的的海鸥在空中俯冲争抢游人手中的食物。我的心顷刻被它们抓住了,兴奋地屏住呼吸,睁大眼睛观赏起来。

    一些海鸥围着湖面低空飞翔被游人的食物牵引着,大部分海鸥浮在湖面上等待空中掉下来的食物,象一只只落在花上的白色蝴蝶,非常漂亮。猛看去,它们的模样有些象鸽子,可飞翔时,翅膀比鸽子健壮硕大。它们的嘴巴是红色的,所以又叫红嘴鸥。1985年11月中旬,6000多只红嘴鸥首次从寒冷的北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穿越俄罗斯和整个中国来到昆明过冬,并在翠湖安家。从此,每年的这个时候,红嘴鸥都要飞到这里,在来年的3月中旬离去,数量最多时,约有几万只。所以,翠湖已经成为它们的第二故乡,翠湖也因此蜚声海内外。红嘴鸥虽然不是昆明的,但却是昆明的骄傲!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亲身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壮观场面。这里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有一位叫吴庆恒的老人在湖畔看到前来越冬的红嘴鸥,心生怜惜,于是每天到翠湖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人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以示纪念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哀鸣。它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飞往翠湖的海鸥越来越多,如今已经20余年,因为这里有最好的朋友善待它们,等待它们。

    为了招引红嘴鸥,我们从附近商贩手中买来几根长面包,一片片撕下来抛向空中。几十只红嘴鸥争先恐后凌空而起,飞向食物,纷纷接住空中的面包块,还有的直接从游客手中衔走食物。

    我开心地把一块块面包投向空中。无论我投掷的技术有多蹩脚,海鸥总能巧妙地接住。当然,也有接不住的时候,那是因为我掌握的火候不对,投掷早了或晚了,这就便宜了那些在水中嬉戏的海鸥。这些聪明的海鸥很懂得守株待兔,不用飞翔就得到天上掉下的美味。

    我注意到湖上海鸥中间混杂了几只肥大的野鸭子。尽管野鸭子的身量比海鸥大出许多,但他们显然没有海鸥灵活。每当食物掉下时,野鸭子本来可以吃到的,可几只海鸥一边叫唤一边从它们嘴里抢过食物,野鸭子自然不是对手,乖乖相让。人多势众的道理在海鸥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但它们并不给人以霸道的感觉,那活泼调皮的争抢模样实在让人忍俊不住,活脱脱一帮争抢东西的小孩子。

    毕竟这些食物是人们抛给海鸥的,它们是用飞翔的姿态赢得这些果实的。

    不知不觉与海鸥相处了2个多小时。翠湖对面是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它的外观是黄色建筑,古朴庄严。我想既然来了,理应进去看一看的,于是一个人穿过马路走了进去。

    这是一个空旷而清净的院落,一排排房子就是教室了吧,静静地伫立在阳光下,有些孤寂,与翠湖上成群的海鸥阵势形成巨大的反差。我粗略的看了一下,转身离去,因为乘机的时间到了。

    我再次走近翠湖,恋恋不舍的与海鸥告别。翠湖已经成为记忆中最动人的风景,因为海鸥!

    二、走进甸缅

    晚上5点多我们乘飞机从昆明飞往德宏州芒市,主要是从这里走出国门,去缅甸边境游玩。不过是40多分钟的路程,可由于飞机晚点,足足等了3个小时,晚上8点多飞机才起飞。听候机乘客说这趟飞行相当于小公共,什么时候人到齐什么时候飞行。这话无从考证,姑且听之吧。到芒市后,由于时间太晚,无法办出境手续,只好等第二天了。

    第二天早上8点多,我们乘“的士”来到旅游局照相,办出境证。旅游局院子不大,同事一个个被叫进一间小屋快速拍照,两个小时后我们取到证件,之后乘车来到了国门——瑞丽口岸。

    出境口有几个检查通道,我们排队接受验证。当我站队等候时,一个边防检查官突然从我手里拿过通行证,认真查看起来,着实吓了我一跳,难道我脸上写着“问题”二字吗?

    我情不自禁地打量了一下“长官”的形象:高大的身躯,黝黑的面庞,双目俊秀清澈,这才放下心来。那“长官”很和气,一边看证件,一边看我。证件握在他手里,我不好意思跟人家要。心想他是不是在欣赏母亲般的微笑呢?于是我面露慈祥、大方地接受他的“检阅”快到检查口时,他才把证件还给我。

    我顺利地通过了检查。

    我们换乘缅甸大巴向缅甸进发。大巴很破旧,一路颠簸地行驶着,很快进入中缅边境线上的缅甸木姐市。

    木姐市是缅甸第一个边境经济特区,面积7。5平方英里,人口约13万,是缅甸新兴的边境城市,也是对华贸易最大的口岸。木姐市容狭小,到处坑凹,阳光灿烂的有些让人招架不住,紫外线强烈。当地人黢黑,有些象印度人。下车后立即被几个小乞丐围拢起来。那些小孩脸蛋上抹着两个黄色的圆圈,即当地的“防晒霜”伸着黑色的小手向我们乞讨。我们左躲右闪,没了逛街的心情。进入当地那些小店,实在没有让人想掏钱的欲望。有人说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当于30年前的中国。这话不假。这些铺面商店一下让我们回想起30年前的我国西南小镇,卖的大都是中国农村货。

    太阳越来越高,照得人冒汗,大巴载着我们向木姐市著名的金鹿寺驶去。

    金鹿寺与我国的寺庙完全不同。我们的寺庙无论什么时候去都是香火缭绕,大殿朦胧而陈旧。而这里却是清净、整洁、新奇,香客寥寥无几。整个院落掩映在葱郁之中,佛像尽管伫立在外面,可颜色鲜艳,没有一点被风化的痕迹,与外面凌乱的环境比起来,这里简直就是天堂。这才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