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是德国传说中讲述以主人公浮士德为了换取知识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的一个故事。先前只是诗剧,后有文学、音乐、歌剧及电影相继出现,大都是以这个故事为版本加以改编的。
而今俄罗斯根据浮士德的故事改编的电影里,是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权力四部曲”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观看其影片发现并没有1926年同名电影中盲目翻拍的一部电影,同时不难发现受歌德的浮士德以及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的启发,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世纪初,却没有特别涉及当代社会的任何问题,在反映出导演索科洛夫长久以来试图洞察人类及其内在力量的欲望。
的确,在电影艺术反映着本身外,还“包涵着一定的政治意味”原因在于这部电影其制片人安德烈赛格在面对媒体这样说:“这部影片是俄罗斯的一个大的文化项目,它对于普京来说意义重大,他想借此片将俄罗斯的精神引入到欧洲文化中去,以促进俄罗斯跟欧洲文化之间的融合。”而在法新社(莫斯科9月13日电)的消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在威尼斯电影获得金狮奖时说,这部电影浮士德得以问世,要感谢俄罗斯总理普京的帮助,这样就证实了媒体报道这部影片“由于支出过大,影片后期的电脑特效被迫搁浅,直到俄罗斯官方给予资金帮助。”
回过头来看看影片,应该说影片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浮士德那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是主人公浮士德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的历程。这个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
或者,从电影艺术上本身来看,故事的内容庞杂,用典极多,象征纷繁,使作品艰深隐晦,令人索解为难。而浮士德的形象出现在影片里还有着抽象化、概念化的倾向,给普通的观众从理解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