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斩妖除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兵变江都之后,宇文化及命众人仓促收拾一番,便率十万武卫和骁果军并数千嫔妃宫人,分乘几百条舟船,顺着当年隋帝杨广南巡江都的那条烟波浩缈的大运河,一路往北进发。

    这真是一支奇异的队伍。乘坐帝王大龙舟的,不是冕琉龙袍的皇帝陛下杨浩,而是大丞相宇文化及。

    与总理兵马的宇文化及同船而行的,不是左右文武百官,而是萧皇后和几位贵妃。而乘坐萧皇后凤船的,不是皇后,而是宇文化及的胞弟宇文智及。

    大丞相俨然太上皇,一路之上,不是召集众将商议国事进退,而是美酒佳人、丝竹歌舞。

    好光景还没有过几天,宇文化及和他的左右武卫首领们即刻发觉:此番北上,人马供给和行走住宿的艰难困窘,根本不是他们设想的那样简单。

    两年前,南巡时,毕竟有五百里的沿途供及。十万人马,每天都得二十万斤的粮草。如今虽说大隋陛下南巡所带的江山美人和金珠银宝尽数在囊,却不能换回米面粮草。

    更令踌躇满志的宇文化及没有料到的是:他原以为,自己杀了杨广,是替天行道,是救民于水火。天下百姓皆会箪食壶浆迎于道旁的。哪里料到,一出江都,一路之上,北方的各路义军,竟然不约而同地全都打着讨伐他这个弑君逆贼的旗号,从各自的领地对他围追堵截

    越发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就连当初发起天下人反隋的第一反贼李密,此时也摇身一变,竟然成了东京洛阳新帝杨侗的太尉、尚书令,也打着要为先帝杨广报仇的旗号,率大军对他围攻来了——两军在童山拉开战场,一场恶战,武卫军诸多将士竟然纷纷叛离

    喘息稍定的大丞相、行军大元帅宇文化及知道自己迟早会成为他人的刀下之鬼,不禁望天而叹: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一不做、二不休!于是,决计命人杀掉刚刚由他扶立起来还不足半年的隋帝杨浩,自己来做一回皇帝

    被一路挟持的数千后宫,上自后妃下至宫人内侍,忍饥挨饿,餐风宿露,做饭洗衣,喂马劳作,还要被军士作践,实在遭了大罪。

    含烟好歹在何总管的掩护下,一路之上虽吃尽了颠宕劳累之苦,比起后宫姐妹们,倒也算是清静安宁,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劫难和不堪

    几次两军交战之际,含烟见别的姐妹过着婢妾不如的日子,唯恐被人看破女儿真相,几番欲寻机逃走。何峡每每悉心劝道:"丫头,东京洛阳那边你不是还有一个表兄么?要想平安回到东京,眼下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活也要跟着他们走。如若不然,你想想,眼下,满天底下都乱成这样了,这千里迢迢的,一两个人在路上如何行走?半道上,不是被别的乱军杀掉,也会饿死途中。还有,这车啊船的,你到哪里去寻?你一定要咬牙坚持,万不可贸然行事。待大军快到东京时,我自会想办法帮你逃走的。"

    其实,含烟心下也明白:想要回到东京,眼下,也只有何峡说的这一条道才最稳妥。于是,渐渐地安下心来,每天跟着大军走走停停。

    转眼春去夏来,含烟每天一身宽大的阉人穿的袍子,不梳不洗、灰头土脸的早就遮了本相和身段。再加上何峡与武卫将军们的交情,处处关照,倒也未出什么差错。只是,眼看她这样遭罪,何总管常常愧疚难当,后悔当初不该拦着那个人,不如让他带她离开了:"唉!当初,怕你逃亡天涯吃苦受罪。现在想想实在后悔。若放他把你救出去,如今,还会跟着遭这些罪?"

    含烟无语,只是默默流泪

    王世充万没料到:自己当初从江都一路北上,率几路大军与叛贼李密主力大小激战四十多阵,十万兵马只剩下了不足两万后来,江都突然传来凶耗,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隋帝杨广和皇室长幼尽皆遇难!他和东京留守的文武大臣含泪扶立杨侗为新帝不久,又忽闻急报:叛贼宇文化及一路北上,大军主力逼近东京,他正调兵遣将,欲与宇文化及一决生死之际,突然,竟然听说东京隋帝杨侗为了替先帝报仇,竟然命内侍发诏,招抚大隋宿敌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并命其李密率部前往歼击弑君贼首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

    不想,李密竟然答应了隋帝杨侗的诏抚,并遣使前往东京报谢并愿意归属,而且当即调集兵力,前往迎击宇文化及去了

    王世充闻讯大惊:自他率兵从江都赶到中原,整整一年的日子里,他率部与李密先后恶战不下七十场!一次又一次的损兵折将,从当初聚集起来的十万讨贼大军,到现在只剩下了不足两万的兵马。万没有料到,隋主杨侗竟然要诏与自己整整恶战一年的宿敌为太尉和尚书令,一夜之间,生死对头不仅和自己同朝为臣,而且职位竟还在自己之上,这令他如何心甘?说不得那个窝火,一时咬牙切齿,与左右预谋:乘李密迎击宇文化及之际,突然发起宫变、废隋自立

    就在李密受诏奉命后,率主力与宇文化及在童山展开殊死决战之际,王世充却率部一举攻入东京,发动兵变,左右大臣诛杀殆尽。

    隋帝杨侗骤然沦为傀儡

    王世充入主东京之后,即刻晋任堂侄王则仁为辅国大将军,命王则仁驻守柏谷屯,又改柏谷屯为轘州,并命其节度东南一带的兵家重地如柏谷屯、轘辕关、金墉、含嘉城、函谷关等要隘重镇的兵马节度。

    辅国大将军王仁则率部开往轘州城后,即刻晋命堂弟王拔柱等人官职,王拔柱终于从军曹,成为五品的鹰击郎将。

    尽管王拔柱对开小差的士兵一向心狠手辣,杀一儆百,可是,只因军中已无后续之粮,每天三顿稀粥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士兵因吃不饱肚子,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隔三差五地开溜不断。

    王拔柱晋为郎将后,一心想为堂叔的天下尽些心力,他也明白,自古至今,当兵就是为了吃粮,喂不饱肚子,谁肯卖命?然而,因天下大乱,加上夏秋大旱,附近的百姓家中哪里还能榨出多少油水?因见军心浮动,王拔柱重新又打起了少林寺的主意:前番,他挟持了柏谷寺和尚道广的家人,原以为能从此打出缺口,逼道广打探出少林寺藏在柏谷坞一带的秘密粮窖。不想,草料场不明不白的一场大火,道广一家人失踪,使他的谋算竹篮子打水。

    自从道广一家失踪,他为堂兄纳娶秀秀为妾一事又办砸之后,王拔柱一直没再得到过堂兄的好脸色。他思量,自己好歹能弄回来万把几万斤的粮食,堂兄驻扎在柏谷屯的兵马便可保无虞。若能弄回十万二十万的军粮,那可是给已经实际掌领天下的堂叔王世充的一份厚礼了!将来,堂叔一旦入践大位、号令天下,自己继续加官晋爵,何愁无望?

    柏谷屯距柏谷寺不过七八里地,这次他动了点心思:派属下脱掉军衣,扮作小商小贩出屯去四处探查,企图能查勘出少林寺的秘密粮窖的蛛丝马迹来

    后来,虽说并未查出些什么有用的消息,可是,天天,他的左右手下却向他禀报,说军中有一位绰号"左撇子"的,对人闲侃时,说他认得柏谷寺里有位绰号叫"贴饼罗汉"的和尚,俗家就在柏谷坞,说他的饼子贴得如何如何神,如何如何焦黄诱人,诱得肚子饿的咕咕叫的士兵们越发垂涎欲滴

    王拔柱心下暗暗一喜:命属下即刻把那个左撇子叫到衙署来,以晋他为百夫总为诱,命他装成百姓,打探贴饼罗汉的情形

    原来,这位左撇子前几年曾租种过少林寺的寺田,前往柏谷寺交佃租时,认得了少林寺的觉行。他打听出来了:自两个月前,柏谷寺的老灶头普净和尚圆寂后,他便被晋为新灶头了。还打听出,他是少林寺寺主志操的弟子之一。

    闻听觉行的有关诸事,又听说觉行的俗家就在柏谷寺对岸的柏谷庄时,王拔柱闻听后着实惊喜万分:真是天助我也!

    他打量,既然觉行和尚是少林寺寺主的嫡传弟子,当然会清楚寺里的秘密粮窖都设在在何处!

    更妙的是,觉行的老娘和侄子侄女就住在柏谷坞庄里!

    他命左撇子和几位属下扮成百姓模样,频频出没入于少林寺和柏谷寺之间并周围诸村,打探并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

    听说,这几天柏谷寺寺主昙宗带领诸多僧众回少林寺听南方来的高僧讲经说法。眼下,柏谷寺只有老少三四十个和尚看家

    王拔柱真是大喜望外:这次,他要趁柏谷寺空虚,速战速决!他召集左右定下一计:先派左撇子扮成上山还愿的居士模样,有意路过觉行俗家,进门讨茶喝

    左撇子离开觉行柏谷庄的俗家后,手中掂了一壶棉籽油来到寺里,径直找到觉行,说自己是来还愿来的,还说刚才上山时路过觉行家讨茶喝,得知觉行的娘前天晒被褥时绊了一跤,觉行的娘让他顺便带个话,觉行有空的话回家一趟

    觉行看那左撇子居士有些面熟,也记得往日他曾来寺里交过佃租的。今天听左撇子捎信说娘在家摔了一跤的消息后,心下不免着急起来。匆匆找到觉远告假,说要下山一趟回家看看。

    觉远闻听大娘摔了一跤,当下就要带觉范和他一起下山。觉行说,香客捎来的信说伤的好像不重。若是伤得重,只怕娘摔倒的当天,侄儿牛牛就上山告诉自己来了。又说,他先回家看看,若是伤得重,他再让侄子来请他和觉范下山为他娘疗伤。

    觉远嘱托他,不妨在家停一两天照顾一下,寺里有事他会随时叫他的。

    觉行去后不到半个时辰,无瑕突然气喘吁吁地跑上山来:"师兄!快回庄里看看,觉行家出事啦!"

    "师妹,觉行家出什么事了?"

    "他家来了、来了一大帮子官兵,嚷嚷着,要把大娘,牛牛和妞妞,还有刚刚到家的觉行一家人全都绑走哪!现被村里人乡亲拦在院里,跟他们正讲理哪!"

    "啊?"觉远吃了一惊。

    无瑕拿袖子擦着脸上的汗:"他们说觉行一家掩藏逃跑的反贼,要抓他们一家人去官府盘问!庄里有人拦挡,那些人说,谁敢阻拦就视为同谋,大隋王法格杀无论。我怕出事,交待奶奶在那里守着,就来告诉你了。"

    觉远闻言越发惊异了:觉行下山时明明说是有位香客来寺里上香,路过他们家讨水喝,知道大娘崴了脚,这才给觉行捎话让他下山的。莫非,那个香客是官兵们要抓的反贼?

    他忙来到客堂寻问:刚才有没有人见到一位布施一壶油的施主?什么模样?不料,客堂的人说,今天根本没见到有什么施主。他又来到大雄宝殿,看殿的老僧说,没见有人来上香。到灶房再问,灶房的值灶僧说,好像听见有人叫了觉行一声,觉行出去就没再回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又匆匆跑到山门外询问,守门的僧人说,他们是看见有人提了一壶油匆匆进了山门。那人戴着个大草帽,挡着大半拉脸,他们看像是上香还愿的居士,招呼了一声,也没多问。觉远又问那人何出的山门,几个人说,没见有人出门。觉行来到后门,见后门竟然虚掩着!

    那上香的居士肯定是从这里溜走的!

    看来,此人对寺里的情形很熟悉!

    莫非,觉行果然和反贼有什么联系?

    觉远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昨天黎明,师父才带领众僧下山。下山时,委命觉远、道广、智兴、僧满和觉行五人共同暂行监院之职。眼下,寺里除了这几个人,还有觉范、僧丰,加上其他七八位武僧,其余的二十多人,可全都是老弱僧人。

    为何正好寺里虚空之时出了此事?是不是有人故意布下的圈套?

    他突然想起几个月前,王仁则的部下为了探查寺粮,曾挟持道广一家的事

    会不会还是有人冲着寺粮,故伎重演,又瞄上觉行一家人了?

    "师妹,你跟我来!"觉远带着无瑕,飞快找到正在修缮柴房的大师兄道广,把事情说了一遍。

    道广大惊:"师妹,那些官兵里,领头的人长什么样子?"

    无瑕道:"有一个膀大腰圆的,说话好像是当家的。"

    道广脸色一变:"啊?那人说话时,是不是老梗着个脖子?"

    无瑕忙点点头:"嗯哪!"

    道广猛地跺了一脚:"唉呀不好!那个说话歪脖子的人,正是活阎罗王拔柱!"

    觉远大惊失色!

    肯定他们打听出师父和众僧这几天不在寺里,专门乘虚而入的!

    觉远急命觉范骑马速速赶往少林寺,将此事禀报昙宗师父知道,道广也叫来僧满、智兴、僧丰,商量援救觉行之计。

    智兴闻听觉行被王拔柱带走,即刻就打下山去。道广拦道:"师叔,咱不能全都下山,还得防着他们的调虎离山之计!万一他们兵分两路趁虚闯入寺院,祸事就更大了。"

    智兴说:"那你留在寺里,让我下山去会会这个恶魔,到底长得什么模样?"

    道广说:"师叔,你就别和我争了,我今天一定要狠狠治治那个王拔柱!只要我的家人不在他们手里,下油锅我也不怕啦!"

    末了,众人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智兴带着剩下的十来个僧人,紧闭寺门,严阵以待;另一路由道广、觉远、僧满、僧丰和三四位武僧,立即随无瑕下山,若人已被带走,就直接到屯子里去问明情形。若是人还没走,就拦住那些官兵——论说,抓捕僧人,须得先经过上院少林寺,然后由上院带着来,才能放人的。他们这样私自捉僧不合法理。

    十来个人奔出山门后,过了河,远远地看见秋婆婆拄着拐杖,满脸焦急地等在柏谷坞庄的村头。见了几人,指着村西说,那些官兵没有走村前的正经的轘辕官道,而是把人带往村后的那片山林去了!

    觉远一惊!那片林子里有两处秘密粮窖,莫非,觉行为了保住家人,告诉了那些人寺里粮窖的所在?

    觉远交待秋婆婆就守在这里,等师父赶回来时告知一声,接着,众僧便按着秋婆婆指的方向飞步追去。

    觉行哪里料知:今天上山给自己捎话的"香客",竟然是专门诱自己下山的——

    觉行匆匆下山后,人未及进门,却见院子里站着很多的官兵。觉行不知发生了何事,满脸惊骇地进了院,一踏进院门,便被那些官兵一涌而上拿住了。

    "你们是谁?为何抓我?"觉行喝问。

    有人上前问他:"你就是柏谷寺的觉行和尚吗,你见没见过一个戴着草帽,右脸颊上有个黑痣的瘦子?"

    觉行不知出了什么事,忙点头说:"是啊,刚刚他到柏谷寺去上香,是个还愿的香客啊。"

    觉行的话一落,一个满脸横肉的人便恶声恶气地说:"那个香客正是官府捉拿的叛贼。你们一家有窝藏要犯的嫌疑,委屈跟我们到屯子里说个清楚吧!"

    觉行哪里知道:这竟是他们事先设下的圈套?

    他对娘说:"娘,别怕,我跟他们走一遭。你们在家不要急。他是反贼也罢,逃犯也好,跟咱没有关联。咱也没窝藏罪犯,怕他做甚?"

    满脸横肉的人大吼:"统统带走!"

    觉行反问:"老人孩子懂什么?带他们做甚?"

    那人歪着脖子恶狠狠地说:"你们一家子全见过那个反贼,都得跟我们走一趟,去屯里说说清楚!"

    村里人此时都围上来质问:"你们抓觉行也就抓了,人家老太太眼睛看不见,两个娃娃又不懂事,有他们什么事?""就是啊,官府也不能不讲理啊!"

    歪脖子的人一把拔出明晃晃的一刀尖刀,对围观的村人胡乱挥动着吼道:"谁敢拦挡?统统按同谋一起抓走!"

    觉行看他们有百十号人,人人皆携刀带剑,怕万一伤了乡亲们,便劝阻道:"老少爷儿们,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们随他们去一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听觉行如此说,众位乡亲这才慢慢闪开一条缝,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家老小被人带走。

    他们没有走正道,却押觉行一家人从后山的小路,一直走到一处生满林丛的山间,几个当官的咕咕喁喁、指指点点一阵子后,竟把觉行五花大绑地拴在一块大石头上,又将他娘和侄子侄女拴在离他十几步远的一棵大树上。

    那个秃发断眉当官的突然凶相毕露——

    他走到觉行的侄子牛牛身边,点点头,从腰间忽地拔出一把解牛尖刀来,用刀尖在牛牛的胳膊上一搁,牛牛即刻便疼得大哭起来:"啊——"

    觉行又惊又恼,厉声怒喝:"你们,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吓唬小孩子?"

    那秃头烂眉的人望望自己的刀尖,轻轻一吹,冷冷一笑:"什么人?小和尚,你应该听说过我活阎罗王拔柱的名字吧?"

    觉行头"轰"地一声响了:天哪!原来是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你们,你们想干什么?赶快放了我家人!"

    "放了你的家人也容易!只要你先告诉我:少林寺的秘密粮窖在什么地方?我立马放人!"

    觉行一惊:原来,他们还是冲着寺粮来的!寺粮是众僧和百姓的性命。当今乱世,寺院不仅要靠这点寺粮接济老弱百姓,舍粥救人,还要维持几百僧众的生存,没料到,不久前众僧救出了道广一家老少,这些人竟然一计不成又来一计!

    "我一个普通僧人,怎么会知道粮窖在哪里?"

    "贴饼罗汉,你就别装了!连我都知道,柏谷寺的僧粮就藏在这片山林里!只要你对我指一指大致,我保证不会伤及你娘和你侄子侄女的!"

    觉行冷笑一声:"我怎么不知道山上还藏有粮食啊?若是山上藏有粮食,又没人看守,你尽可以去找去挖吗!"

    "你是少林寺寺主志操的衣钵弟子,你不知道粮食藏在哪里?鬼才信!好啊!既然你不肯说,那我来问问你娘知道不知道?"

    说着,恶魔将刀子逼在了觉行瞎眼的老娘的脖子上——

    "和尚,你不知道粮窖在哪里,看来你娘知道粮窖在哪里。"

    "娘——!放开我娘!恶魔,恶魔!你们,你们这群恶魔!"

    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