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年春天,民国临时政府派员来到湖北实施全面大撤军的动员令:民国建成,百废待兴,铁血精神已经过去,建设时期已经到来!我湖北将士为创建中华民国立下汗马功劳。故而,民国政府虽财政困危,依旧拨出专款,用以士兵的遣散费用。请各位爱国士兵解甲归田,立即投入建设民国!

    与动员令宣布的同时,便下令立停了被解散部队的所有军饷供给。

    好些还沉浸在刚刚胜利后喜悦气氛中的士兵和营队,说话间就断了炊粮

    众位会党朋友如坠雾里,却束手无策。

    逸之对鸿飞冷冷道:“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个结果的!”

    一部分接到撤散命令的民军,见民国政府过河拆桥,做事竟然这般无情无义,忿恨情绪普遍滋生。一时间此起彼伏地开始了大大小小的哗变。有的竟然和前来驱散收编的政府军发生了火并。末了,好些刚刚才在革命起义中立了战功的官兵就被捉拿处决。有的士兵结伙携械,逃离各营。有的纷纷呼啸而起,归里归乡、占山为王,立志也要做一回草莽英雄,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和地盘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不知何故,政府派员收编遣散时,在被遣的士兵和军官名单中,向以激进而闻名的逸之和鸿飞两人,反倒被双双留在了军队,而且仍旧署任原职!

    漫说众位同僚了,就连逸之和鸿飞自己也深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儿?

    直到两军长官正式交接时,逸之才知道:原来,刘如松正是政府这次派往湖北督办交接的主要官员之一。在裁撤的民军官兵名单中,如松顺手就把已化名为梁迅之的逸之和鸿飞两个人的名字给特别勾留了下来。并格外注明:该员继续留奉原职!

    如松把逸之叫到城里,两人在一处临江的酒楼里,整整争辩了大半夜!

    如松说,这些年来,大表哥谈及逸之时,虽对逸之当年不声不响地突然弃大人而去之事仍有憾怨,但也认为逸之文韬武略,为人忠义,确是个难得的人才。说这次来湖北时,大表哥曾私下交待他,让捎给逸之话说,若逸之愿意回京城的话,他会想法子为逸之留个可以用武之地的位置。谁知,如松说得嘴皮子都干了,逸之却仍不为其所动。

    如松道:“老弟,以老兄之见,做人应该圆融一些,不必锋芒太露。此一时彼一时嘛!当年,你们一起推行变法的同志,最终不也分道扬镳了么?就连老康的忠实信徒,你的同宗梁启超先生,如今也成了总统的坐上客。听说,很有可能担任新政府的司法总长之职!其实,这天下万事万物,无不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呵!”

    逸之摇摇头道:“所以,我现在已经厌倦了政治,更无意于仕途功名了!下一步,我打算离开军队回咱河南老家去,和她们母子从此一家团聚,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去了。”

    如松说:“逸之老弟!民国初建,眼下政府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文韬武略,又当此好风,正该凭藉展示之时,何必一定要龙蟠凤逸呢?而且,据我所知,你也并非那种甘于久居山林竹下之辈。做人嘛,何必过于认真?目下的状况,你,我,大表哥,杜鸿飞和梁启超,还有总统大人,大家最终不是‘殊途同归’么?”

    逸之冷笑道:“这叫什么殊途同归?可怜我无数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革命竟是这般结局!实在叫人于心不甘啊!”如松反驳道:“我觉得,这个结局没有什么不好!它至少使南北两方停止了流血死人!孙中山,他有结束南北战争的能耐和实力么?他能促使清廷退位、南北和解么?十几个号称独立的省份,到底有几家军队肯真正听从他调遣的?若各地军政拥兵自立的话,他又能号令天下统一么?要想百姓过平安日子,就要使国富民强,就得能抵御外辱。他孙中山的手中到底有多少自己的兵力和银子,你恐怕比我更清楚!

    “还有,当初若是单凭你们武昌的那点子人马和供给,究竟还能够撑多久?就算能撑下去,战事绵延,生灵涂炭,又会多流多少血?多死多少将士?你以为,北洋军真的就突不破你的长江天险么?所有这些,其实都有总统大人的一份功德啊!老弟,‘真正的革命,并不在于改换执政人物,而在于改变制度。’这话可不是我创造的!而是你们革命党人效法和推崇的法国革命家马迪厄他老人家的话!由此来说,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姓孙还是姓袁,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就是改变制度!”

    逸之冷笑一声:“如松兄,我不相信,一个从不知革命、共和为何物的满清忠臣,摇身一变,就能为共和全力效命?”

    如松道:“信不信是另外一回事!怎么样做,又是一回事!这些年来,我一直跟着总统,我认为,他在很多方面还是很优秀的!他懂兵,善用人。他也主张革新,推行新政,希望国家富强。他治理国家的能力怎么样,我不敢断定;可是,我认为,他至少不是一介庸夫!不是贪财聚敛之辈!说白了,他和你我一样,虽有他做人的弱点和失误!可是,他也自有他报国救民、成就功名、渴望留芳青史的雄心壮志。”

    逸之道:“人和人的本质是决不相同的!”

    如松见他竟是如此地执著,明知一时也劝说不下,便另做计策——不如给三妹写一封信,让她试着劝劝逸之!目下,南方还有孙中山和黄兴那帮子势力,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逸之和他们搅到一起去了!那样,将来对谁都没有好处的。而且,三妹、宗岩夹在当中,大家彼此都会很为难的。

    这天,吴子霈进城访友时,突然听到了一个令他惊喜万分的消息:侄子宗岩的舅公袁大人,又因着推翻清帝、促成共和之建下大功,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竟然让位于他!眼下已经在京城荣登大总统之职啦!

    返回的路上,吴子霈坐在二人小轿上,抚着修剪得甚是整齐的胡子眯着眼睛思量:老哋!大总统?!如今这天下,还有谁能大得过他去?那不是跟、跟过去的皇上一般大么?只不过换了换称呼罢!如此这般,俺那弟媳妇不就等于民国公主了么?至少,也该封个郡主罢?那么说,俺二弟子霖,就是那戏文上说的郡马爷了?

    老天哋!照这么说,俺这吴家坪的吴家大院,不就成了郡马府了么?

    他一时激动得全身发颤起来:皇亲国戚!老天哋耶!皇亲国戚啊!俺吴家可是成了皇亲国戚啊!俺老吴家的子子孙孙,从此不就可以凭风乘云、荫封官爵、世袭荣华了么?

    此时的吴子霈,觉得自己像是过足了瘾的烟鬼、四两白酒下肚的酒鬼!一路晕晕乎乎、飘飘浮浮、喜不自禁地坐在轿子里,细细地咂磨着做皇亲国戚的美滋味!不时撩起轿帘,催促轿夫加快赶路:得赶快回到府上,和夫人一起到后院去向弟媳道喜去哩!

    如茵已经从逸之刚刚寄来的充满愤慨的信中闻知:根本没有为革命做过一天流血奋斗的舅舅,已经做了民国大总统!

    其实,谁做总统,如茵并无太大的反应!她觉得,舅舅做了,没有什么更好,也没有什么更不好的!眼下,她一心所虑的只是:清廷退位,共和建成,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稳了。自己再也不用担心逸之在前线会流血丧命了。她担心的只是,逸之在信上说,毕竟民国建成了,他心再无所求,从此可以回老和她们母子开始过安居乐业的日子了!

    自接到逸之的这封信之后,如茵的一颗心却再难安宁了:她无法拿定主意,自己该怎么着才是?眼下,自己可是山城远近有名的诰命妇人、是建了节烈牌坊的贞德节妇了啊!自己果然敢冒着被天下人唾骂笑议、毅然跟随逸之鸳梦重温去么?

    吴子霈怎料到弟妹还有这段隐情的?他和夫人一同过来道了喜,便催促道:“弟妹,这等天大的喜事,弟妹理当立马动身,和侄子一起进京去朝见朝见、庆贺一番才是正理!”

    如茵说:“大哥,我想,这会儿舅舅刚刚接任,府上人来人往地,一定忙乱得很!都是自家人,我想,咱家倒也不必非去赶这个热闹。等过些日子,稍稍缓缓,再过去问候,也许更适当一些罢?”

    大哥子霈听了,点点头连说言之有理。于是又交待:“既然如此,弟妹也该先写一封贺信,先道贺道贺才合乎礼数。这些日子,我先让人多备些土特产,到时候一并带上。顺带代我和恁大嫂,向总统大人问个好罢!”

    如茵道了谢:“谢大哥想着!我这就动手写信。”

    如茵的信还没发出呢,就先接到了大表哥和大哥分别写来的信。

    大表哥在信中说,他们一家眼下已经举家重新搬回京城,现住在中南海总统府。又说娘专意交待让转告妹妹:这会儿,家里的房子更宽绰,园子也更大了!只怕一天也走不到头儿!满眼都是亭台楼阁,也不知有几重几层多少间的大房子!老人家单等如茵带着外孙子进京,陪她好好逛一逛园子呢!

    令如茵感到意外的是:大表哥在信中竟也提到了逸之——

    大表哥说,他已经从如松那里听说了逸之的近况。说如今天下平定,新政府里,不仅有革命党的人,有改良派的人,好些还是满清的旧臣呢!而所有党派之间的旧怨一律都要解除,所有旧事一概不提。如今,大家都是共和的国民,人人平等,天下一心,同享共和,共建民国。眼下,大局稍定,百废待兴,政府很需要像逸之这样的真才实学之士辅助治理。请妹妹对逸之说一说,若是愿意,他可以介绍逸之到参政院做一番大事业。

    如松大哥的来信中也专门嘱托如茵,让她无论如何好好动员一番逸之,让他尽早赶往京城,大家共同为共和效力!

    如茵心里感激大表哥和大哥的记挂,一时也禁不住心动神往起来:逸之若肯听从众人的,大家尽释前嫌,到京城做官,实在不失为一条人生的正途啊!从此,也可实现他报国救民的雄心,大刀阔斧地做一番大事业!而自己和儿子,也可借此避开山城,也好正明公德、扬眉吐气地做一回人了。

    然而她无法料定,逸之到底肯不肯听自己的劝?会不会同意重新回到舅舅的手下做事?她满怀憧憬地立即给逸之写了一封信,辞意恳切地劝说了一番。又给大表哥和如松大哥回了信,对两人表示了感谢,说自己尽快和逸之商定,然后回复大表哥和大哥。

    三封信发出之后,如茵望眼欲穿地急等着逸之的回信,满心希望他能听自己这一回。从此不仅一家人团聚,而且功成名就,大家携手同心协且舅舅治理天下,建功立业一番!

    谁知,等来等去地,竟是越发的音讯缈无了!

    如茵心想:莫非逸之因为自己劝他回到京城、效命于舅舅的这些话,嫌弃自己了么?

    如茵再没有料到:此时的逸之哪里还有暇顾及儿女私情?

    清廷逊位,共和初建。逸之在南方,亲眼目历旧日同志,有被人诬陷的,有被人算计的,更有被人暗杀和无故开缺的!

    接着,一桩更令会党愤怒的事发生了:宋教仁先生因呼吁责任内阁制,四处演说民主共和民国临时约法,竟然在沪宁车站被人刺杀!所有迹象证明,幕后指使暗杀宋先生的最大后台,原来竟是当今的大总统!国民党和几个会党组织,因此与北洋政府公然闹翻了!

    在孙中山、黄兴领导下,以南方几个省份为革命的大本营,呼吁发起二次革命,组织讨袁北伐!逸之在湖北军中也接到上司秘密指令:奉命南下,投入讨袁北伐的组织和斗争阵列

    孰料,这次革命,一是因为缺少军饷,二是兵力散乱、组织不力、指挥失误,加之准备不足、仓促而战等诸多原因,面对军事强大、来势汹汹的北洋军,有些领导人竟也首先动摇,悄悄撤退。孙先生等逃渡日本。

    一时间,讨袁军陷于三军无主、群龙无首的境地。

    然然,好些官兵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孤军奋战,顽强杀敌。

    南京天保城,五次失守,又五番被夺回

    二次革命武装举义,终因后援不及、弹尽粮绝等诸多原因,以惨败告终了

    鸿飞因身份尚未暴露,奉命继续留在军中。

    逸之则逃往湖北偏僻的乡下——一位被遣散回里的旧日同僚家中。

    这位同僚家中颇有些田地财产,从军多年,年岁大了些,家中父母妻儿早就盼着他解甲归田呢。故而,国民政府下令遣散湖北新军时,唯有他一人是满心欢喜地准备回老家。因平时和逸之是无话不谈的朋友,逸之专门为他摆了一桌饯行酒,又派了军中的车马送他回到乡下家中。回乡后,他每次进城采买货物,都要拐到营中,和逸之聊聊乡下桑麻之类的闲话。

    逸之躲在这位老兄的家中,暂且担当起了他族中子弟的山长。每日里,除了教习这位老兄的子弟们文化,同时也教习些少林武功。

    很长时间里,民国政府都是不惜重兵查访,四处捉拿二次革命的余党。

    逸之只好蜇伏于这位袍泽老兄的老家,暂时隐姓埋名起来。这里山青水秀,加上天高皇帝远,民风淳厚。逸之有惊无险地躲了一年多的日子。直到这位老兄打探得官府捉拿松懈了一些、城里的局势也缓和一些时,逸之才潜回了山城老家。

    他先是在芦店姑妈家住了一段日子。因见老家白坪并无动静,这才回到老家看望久别的二老爹娘,同时打算接妻儿团聚。

    这天傍晚,如茵的奶娘打山城来吴家看望小姐。

    从奶娘的脸色上,如茵一眼看出来:逸之又有消息来了!

    果然,奶娘捎来了逸之的一封信:眼下,他已回到山城。因他一位本家的爷爷在后山的玄中庙做主事,眼下他也借住在庙里,单等如茵见信后,到庙中一见,商定团聚之事。

    奶娘走后,如茵把自己关在屋内,整整一天都辗转不安。

    天井里,一勾银簪似的新月,早早地挂在了前庭的挑檐,星星一颗又一颗地跃上了夜幕。带着醉意的晚风,把院中月季、茉莉和凤仙花的清馨不时吹进窗来。

    如茵坐在镜前,细细地梳好头,换上一件暮青撒花的绉绸夹袄,照了照镜子:呀!太艳!这要万一撞上人,人家会怎么看自己啊?

    她一把拉下,另换了一件家常暮蓝夹袄。再看看镜子里,一张脸,两颊怎么像是染了胭脂一般?怎么还是显得这般绯红娇艳的?天哪,若是路上碰见熟人,人家一定会疑心自己心思不静!

    她赶紧拿来毛巾沾了凉水,敷在脸上镇了又镇。再看看镜子,才略略嫌得苍白了一些。

    收拾完毕,她的心咚咚地跳着。轻掩了院门,对丫头说要一个人到园子里透透风,便独自来到后园,去赴这一别又是几年的重逢之约!这几年里,她天天都在盼着这一天,却也天天都怕这一天的来临!天天祈祷佛祖保佑逸之能平安归来,可是他平安归来后,自己又如何面对?

    园子里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风送来月季花迷人的香气。

    她穿过紫藤架,过了竹林,径直来到园子后角。手脚发颤地从衣袋里取出开园子角门的钥匙——这还是宗岩从管家那里要来的一把备用钥匙。他因老爱从这后园子出去,到后面去上山、看水、射箭,嫌天天跟管家要太费事,便要了一把备用的。

    正要开锁那时,突然,从后山吹来的一股子冷风一下子扑到了她身上。

    她蓦地打了一个寒噤,心内一惊:天哪!我,我这是去做什么事的啊?!

    她急忙转回身来,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