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年轻的大将军被一阵凉风渐渐吹醒后,见自己躺在一片无人的矮树丛里,前后看不见一个人影,只有他的马儿在一旁悠闲地啃着地上的草叶。

    大将军拽着马缰,艰难地从地上爬了起来。他回过头去,遥遥望见西面那残骸遍野的山岭于落日余晖下血气蒸腾着,在山坳上空滚涌翻卷、漫天遮地地朝大将军这边渐渐扑来。

    隐隐中,就见那血烟中似乎裹挟着数不清的少腿断手的鬼魂,从呜咽到号啕,一路惨叫着、悲啼着朝他卷来。那哭号声渐渐喧嚣成山洪海啸一般,一浪一浪,此起彼伏:“娘啊,我要回家——”“娘的儿,回家吧——”“夫君,回家啦——”大将军突然头痛欲裂:“天哪!罪孽啊!”血雾翻过,霎时,大将军觉着自己的五脏六腑如同被人浇了烧红的铜汁一般,嗞嗞啦啦地冒起火烟来。

    伴着那老母亲断肠裂肺的招魂声、年轻女子的悲咽声,众多肢体残缺鬼魂的哀号声一直萦绕在他的耳畔再也挥之不去了年轻的大将军口干舌燥,五内如焚,惊悚地翻身上马。他发疯似的打着马,想要寻找一处清凉之水狂饮一通镇镇自己燥热的身心。

    可是,每当他寻到一处清水溪流之后,便发觉所有的河水不仅一概灼热烫人,而且无一例外全都带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和尸体皮毛的焦煳味。

    那晚的月亮一如暑天的骄阳,月光下的一切全都泛着烟火和血气。

    大将军发疯地到处寻找清净之水,希望能洗去难耐的灼热和满身的血腥气,能镇一镇冒烟的喉咙。冥冥之中,似乎有个声音在他耳畔隐隐提示:朝前走,一直走下去,只有那里的水才是干净和清凉的于是,他便不停地打马一路走,一路寻。马累倒了,他丢下马独自步行。从黄昏走到夜半,从夜半又一直走到凌晨就在一颗心将要被烤焦烧着之时,就在那颗启明星的辉芒闪烁于东方晨空时,蓦地,他听见从密林掩映的深处,隐隐传出几声悠长如水的禅院钟声:“咚——嗡——”“南无阿弥陀佛”一阵山风拂过,山寺众僧们的早课诵经之声随风飘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故无恐怖,远离颠倒”“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霎时,大将军觉得自己一颗灼热、狂乱、骇怖的心骤然清凉宁静了下来。他望着山寺的方向訇然长跪,流泪哽咽道:“弟子感谢佛祖引领!”尔后,朝着京城的方向,年轻的大将军深深地长跪三叩之后,挺立于崖前,一把握住自己的发髻,青铜宝剑的利刃划落处,万千烦恼丝随风漫漫飘飞于千崖万壑。

    此时,大将军记起了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之事大将军高举宝剑,朝着自己的左臂奋然斩去霎时,少室山涧的密林幽谷,霞光似血,血光如霞。

    从此,大魏国一位年轻的驸马,一位前程无量的常胜大将军杳无踪迹夕阳已经退尽,天色更加暗淡了。

    山风扬起,大禅师身上那宽大的缁衣于渐浓的暮色里猎猎作响。

    杜宇的啼声穿透林丛,彷徨于神秘的幽谷密林。

    暮鼓声和着众僧的诵经之声悠然飘来,与山涛溪流、鹧鸪杜宇的啼声混成美妙的天籁。

    自禅宗祖师达摩一苇渡江飘然而来,在少室山默玄洞整整面壁九年终于得悟并传法于众僧之后,大乘佛教便在嵩山一脉生根开花,禅宗祖庭少林寺因而香火延续。少林弟子不刻意执著于文字,素以悟禅修持为主。寺院要求弟子们除了坐禅诵经之外,还要掌握研药诊脉和拳法武功,治病救人,抑暴制强,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自佛灯引领、大禅师住持少林的这些年里,红尘世间动荡不已,宗室更替愈加频繁。各路英雄动辄伐国出兵,拓疆开边,无不希望最终能揽中原而得天下,实现江山一统的帝王霸业。

    沙场厮杀,战尘如云。刀戟剑丛里,成千上万兵卒将士的性命朝不保夕。加之朝廷赋役繁重兼天灾人祸不断,民间生计愈加困窘。五浊混流,五苦无常,佛寺便成了众生躲避苦难、死亡和恐惧的一方净土。人们在此寄托梦想,祈求平安。于是,信奉三宝的人众与日俱增,各寺院香火一天天越发旺盛了。

    大禅师住持少林寺的这些年,寺僧已经增至四五千之众。

    然而,世间万事万物莫不是太阳则阴,过盛则衰。香火过盛,自然也会带来一种浮热躁动之气。而佛教本贵清净,过于绮丽繁华终将会引来灾厄、埋下祸源。

    大禅师的神情里透出了深深的悲悯和无奈圆月初上,清光轻泻于万籁俱寂的少室诸峰。山下,寺里武僧弟子们练武的步声和吼声,随山风和林涛隐隐传来。

    大禅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几千弟子当中,大禅师最喜爱的一位弟子就是武僧释慧忍了。

    他是三年前初夏的一天傍晚来到寺里的。

    当时,寺里众僧都在忙着收麦打场。有个徒弟对大禅师报说:有个毛头小伙子在寺里等了三天了,缠着一定要见见大禅师,说要入寺学武。

    少林神功乃达摩祖师相传,一代代发扬光大,越发有了名气。民间一些百姓或是江湖武人纷纷化装成修信的居士来到寺中,有意与少林武僧一比高低。后来有几位被降服者,竟死心塌地地请求大禅师为他们莲台剃度,非要皈依佛门。对这一类,大禅师多不肯收留的。一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往往并不肯潜心修信佛教,只不过想入寺来学些少林武功罢了;二是这些人大多都是百姓家的青壮劳力,国家的丁役,若不加限制,随意剃度,致弟子泛滥,最终将会致祸佛门。

    大禅师听寺里的几位执事僧说,这个小伙子已经等了整整三天了。几番催他回家,可是任人怎么劝,那小伙子就是不肯离开,非要见到大禅师不可。执事僧说,这小伙子甚是执著,不如请大禅师见上一面,也许这小伙子果然有些善缘慧根也未必呢!原来,这三天小伙子一直帮着寺僧们割麦拉碾,扬场垛垛,样样农活拿得起放得下。几天相处下来,弄得寺僧们心下都喜欢上他了,纷纷跑来替他向大禅师传话求情。

    当大禅师走出山门,远远地看清正在山门外麦场上帮众僧拉碾的小伙子那一张脸时,心内不觉一动:小子怎么这般面善?竟好似在哪里见过一般?大禅师站在台阶上,合目禅定片刻,静观三生,不觉一惊:阿弥陀佛!原来,面前这小伙子与佛门竟有如此善缘大禅师正在合目禅悟之时,那小伙子得了众僧的暗中指点,此时已经跪到了大禅师面前。

    “师父!请收下弟子吧。”小伙子一脸是汗,满脸诚挚地仰面请求。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