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册立大周储君后,武帝把太子留在京中,令孝伯、尉迟运等几位朝臣辅国理政,自己则亲率三军南征。

    大半年下来,风餐露宿,刀光剑影,大大小小数十战,不觉已攻占了南陈与大周交界的十几座城池。直到初冬来临时,因军前操劳过度,武帝突然染发异症:喉咙突然发不出声音;眼睛也肿成了一条缝;左腿竟比右腿缩短,疼痛难忍,不能走路也无法骑马。

    武帝此病得的蹊跷,跟随的御医急忙煎汤制药,手忙脚乱了好一通,病却没见缓和。

    众人各自疑惧,不知武帝这是中了什么邪秽?隋公杨坚劝说武帝:“陛下,臣知大周境内有一位可治疗疑难杂症、名叫僧垣的神医,请陛下暂停兵事,回京休养生息,同时召僧垣入宫疗治。”其他众将也纷纷劝说武帝回京休养。武帝正犹豫不决时,京城八百里加急羽书飞驰到帅帐:西部吐谷浑闻听武帝率三军南下,纠结了两三万的兵马,渡越青海湖,翻过麦积山,一路劫掠大周边民财物骡马,并直逼河州而来。

    武帝闻报,只得急驱帅帐先行返京。

    回宫之后,武帝仔细阅览了几份奏报,分析断定:吐谷浑虽号称两三万大军,其实不乏有虚张声势之嫌。因其他各路军马尚未归国,武帝思量自太子被册为储君以来,一直未曾创下什么德绩武勋,有心令太子带一支兵马前去靖定边乱。这样,不仅可实地历练太子领兵打仗的经验,也可获取武勋,奠定他在朝廷的根基。

    于是,诏敕大将军王轨和宗师宇文孝伯二人辅佐太子,率一万二千兵马西发讨寇、平定边乱。并诏命:阵前军中所有兵事的举发进退,皆由宇文孝伯和王轨二人决断。

    此番,随太子出征的还有太子东宫宫尹、下大夫郑译和太子的侍读王端、颜之仪等人。

    平生头一次作为行军主帅率兵西伐的太子,雄心勃勃地发誓要一举平定边乱、凯旋复命。一万二千荷刀执钺的讨伐大军在太子的麾旌帅车下,长旗猎猎、车马辚辚地朝西北挺进。

    太子军出京师、穿秦州、过渭州,翻山涉水,跨越沙漠,刚刚接近河州地界,军报飞来:吐谷浑犯军闻听大周太子亲率大军席卷而来的消息,突然不战而退,一路奔逃回伏埃老营,躲到城中紧闭城门而不出了。

    太子没有率兵打仗的经验,不知这是敌军为了避其锋芒之举。闻听敌军望风退逃,竟以为敌兵是被大周天威吓退,不战自败了。

    下大夫郑译和太子大谈侈谈“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且以此赞誉大周将士旗开得胜的雄威。

    敌军逃遁之后,初次率兵的太子,也不知向孝伯、王轨二人主动讨教破敌之计和克城之法,也不询问下步如何用兵布阵,竟在帐中摆起庆功宴来。

    太子东宫下大夫郑译,自幼博览群书,素有博学之称。此番随太子西发,有心辅佐太子立下奇功,将来一介文以经邦、武能制敌的辅国之臣彪炳史册。然而,他虽遍读今古兵书奇经,毕竟还是纸上谈兵。故而一见犯军望风退逃,便耻笑吐谷浑的不堪一战。同时,或有些许的憾意:毕竟未能亲见太子军大纛挥风、迭鼓鸣金、阵前沙场敌军兵败山倒之势的壮观场景。

    郑译文人性情,一入异域,虽说未能见到传说中西北番族的铁骑强弩,也未得识刀光剑影的阵前拼杀,毕竟也算看到了平生从未见识过的这大漠落日、长河流霞,不觉为眼前这寥廓异域的奇丽风光深深陶醉了!此时,回想辞别天子离京西发时,大军一路迭鼓隆隆、戟钺烈烈的雄武气势,品味着追随太子讨贼西征的干云豪气,一时诗兴遄飞、思潮滚滚。因素有音乐天赋,词曲歌舞、音律丝竹颇有造诣,琵琶管弦亦无所不通,郑译心想:面对如此旷漠大原、雄武之师,如何能没有鼓乐助兴?于是便连着几个通宵秉烛冒寒,谱成三曲:一曲破阵子,一曲定西番,一曲朝天子。

    他把军中司掌鼙鼓、钹铎的兵士都叫了来,照谱演练。如此一来,每日在帐中随新曲翻演吹奏,竟不知朝夕昼夜之更替了。

    王轨和孝伯两人因鲁王与郑译等人交好,而郑译又素与杨坚、长孙览等人私交甚密,故而在鲁王聘娶杨坚的女儿为王妃,继而又被册定大周太子之后,便已生出几分的防范之心了。后来,虽有孝伯左右辅弼,太子偏不肯听,越发与郑译等人亲密无间起来。

    这次,两人原本不情愿辅弼太子西发讨贼的,情知此一仗打胜了,也不过记在太子身上;而一旦打败了呢,又无法回复王命。然因陛下诏命,才不得不勉强相从的。

    又见大军自兵进西吐以来,太子等人不知吐谷浑和突厥一向奉行“不羞败走”的战法,一干人竟因此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起来,心下甚是可笑。又见太子每日在帅帐中饮酒奏乐,昵近朋党郑译、王端等人,又岂肯主动去提醒他谋划兵事、自讨没趣?转眼一二十天过去了,孝伯和王轨私下派人侦察敌情,知道吕夸城中守兵众多。因在营中与郑译发生了抵牾,两人便有了顾虑:一旦动用兵事,稳操胜券倒也罢了;一旦周军伤亡过重或是久攻不下,有人必会据此为柄,说他们有意导致挫兵,因而竟不敢再贸然攻城。

    另外,驻扎在西倾山一带的是吐谷浑的一支精锐骑兵。两军交战,一旦主帅太子有何闪失,敌党借机落井下石事小,自己如何向陛下解释得清?如此,两人既不主动催促太子如何克敌制胜,也不提出用兵方略,这样一拖又是两旬。太子渐渐觉得事情有些不大对劲,这才开始慌了神。又见孝伯、王轨二人不肯谈议兵事,只得悄悄召来其他将士,商定如何击敌之事。武将们出计说,此时敌军主力躲入都城,虽不好盲目攻城,但也可以先骚扰打击一番敌国其余城池,以示惩儆,再作计较。

    太子和郑译觉得此计可行,于是找到王轨请求发兵击敌,王轨却以敌情不明而不肯发兵。只因父皇事先有令,一切兵事进退皆由王轨和孝伯二人决断,太子见他不肯发兵也是无奈。

    于是,一万多兵马在异邦他国盘马弯弓而不发,转眼两个月时间便延误过去了。

    因军中粮草渐乏,天气也已开始转寒,而且“远征忌久兵”孝伯和王轨也开始担心。若一直这般按兵不动拖延下去,万一敌兵乘虚而入,大周军再一旦意外损亡,连他们两人也逃不脱罪责,便思谋如何班师回京。如今退兵,虽无武功,却也无过,陛下也不好苛责他们什么。于是,假意派三五探子四下打探了一番,回来却奏禀太子殿下,道是吐谷浑大兵坚壁清野,在伏埃城中按兵不出。因敌城严闭,易守难攻,城中的兵力部署又无法获悉底细。

    故而请太子决断:是回朝?还是等待?太子和郑译不敢决断,反回来再询问王轨、孝伯。二人却执意要太子自己决断!二人慌了手脚。

    细细思量,一万二千大军,番地数月,粮草供给日耗无数。

    大周军队因拖延许久,士气早已低落。此时即令有奇计发兵,王轨也会设法阻挠。设若一旦兵败,他定会推脱所有罪责。可是再拖延下去,一旦冰雪阻道、粮草断隔,而吐谷浑却经过数月的休养生息,又得天时地利。再不回朝,敌兵一旦合力袭击,恐有覆败之险。

    郑译等人与太子商议两日,因终无良策,只得下令大军还朝复命。

    返京后,武帝见太子率大军西征数月,不仅没有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