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大战阳平关(一)
经过与庞德的那一战之后,阳平关三军上下,无不对赵云拜服,赵云也在名义上取代张卫,成为镇守阳平关的主将。
事情有这样的发展,倒是有些出乎赵云的意料之外,但是出于为益州的利益考虑,他当然并不反对取代张卫的地位。
不过赵云知道,这样的局面一定是维持不久的,特别是在曹操的军队到来之后,益州军与汉中军发生利益冲突之后,这样和谐的局面一定会被打破。但是赵云并不怕,他早就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
十天之后,魏延的五千益州军开入阳平关。此时,阳平关中的军队总数达到四万人。
而曹操亲自统领10万军队,号称30万,在长安修整了半个月之后,军队分成三拨,前部先锋夏侯渊、张郃,领兵三万;曹操带领四万军队与诸将居中,夏侯惇与曹仁带三万人督运粮草,三军浩浩荡荡杀向汉中。
阳平关闻讯,两军立刻召开共同作战会议,益州军与汉中军的意见果然出现分歧。
张卫是第一个出来说话的。他认为曹操乃是外来之师,对此地的地形并不熟悉。所以他便建议,还是在原来被赵云攻克的七个大寨上面重建营寨,造成主动出击之势。而不是一位龟缩在阳平关内,等待敌人前来进攻,那样未免太窝囊。
赵云心里却又另一番想法。阳平关乃是天下雄关,周围地势雄峻,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这样优秀的凭借,又何必出去跟敌人较真呢?
而且曹操军中良将甚多,如今张卫虽然有庞德辅佐,但实力仍然差距巨大。他出兵之前,诸葛军师早就吩咐过,如果他能够进入阳平关,那么跟曹军的这一仗的秘诀就在于一个“拖”字。因为汉中周边都是高山峻岭,道路急切南行,必定给曹军的后勤补给造成极大的压力。所以只要能够拖过百日,曹军必定是知难而退。
就在赵云要站起来,陈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却看到一旁的魏延脸上露出极为兴奋的神色,心知他一定是将军师的吩咐,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时候,站在赵云身后的邓艾悄然上前,附耳说道:“赵将军莫急。汉中军现在人多势众,让他们先去跟曹军拼杀几阵的话,对我们是有利无害。”
赵云不禁有些心惊邓艾这小子的谋略,怪不得自己临行前,公子一定要让自己带上他来呢!此计虽然过于阴毒,但是此事关系主公的千古基业,赵云心里暗叹一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赵云便在会议上表示,他并不反对张卫的做法。但是赵云的心肠,还没有狠到可以视友军陷入危机而不顾的地步,便又要求,七座大寨之中的最后两座应该让给益州军来把守。这样的话,他们可以做为汉中军的后军,提供必要的支援。
张卫当然不会反对,便自行提兵出去扎寨了。赵云则留下魏延把守阳平关,自己也带领五千军士出去扎寨。
由于关外显然要危险得多,所以赵云原先并不打算带上邓艾这个深受公子刘禅器重的侍读的,在邓艾的苦苦哀求之下,最后只得勉强答应下来。但是赵云却一再强调,邓艾跟他的二十四个随从绝对不能擅自出击。
邓艾当然答应下来,但是他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可能那么乖乖地听话呢?
阳平关。
夏侯渊与张郃的先锋军终于到达阳平关外,于关外十五里外扎下大营。
张卫召集汉中诸将到他的大帐听令,吩咐道:“曹军远道而来,今夜必然因为疲惫不堪而疏于防范。杨任、杨昂你两人今夜带领一支人马,从南面攻入曹营。庞德,你带领一支人马从北面冲入敌营。”
经过这段时间的备战,三将心里早就已经跃跃欲战,如今听到张卫这般吩咐,当即都欣然领命而去。
是夜,两只劫营的人马来到曹营边上的时候,发现曹营里面的人马都是睡得人事不知,果然是疏于防范。杨任、杨昂立刻带人从后门杀入,庞德的军队则从后门冲入。一时间,曹营之中喊杀声和火焰四起,两支汉中军展开猛烈的冲击,曹营顿时就炸营了。
其实张卫本来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合该他走运,居然让他瞎猫碰到死老鼠,才能够劫营成功——夏侯渊和张郃身为曹营中第一流战将,心里本来就看不起汉中将领,而且之前还听说,张卫二日之间被益州军连破七座大寨,也就更看不起汉中军。正是在这样的麻痹大意之下,他们才让汉中军劫营成功的。
汉中军两支人马开始的时候,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很快攻入中军大营。夏侯渊和张郃见到自己的军队,被冲击地完全溃不成军,顿时气得眼睛都红了!他们狠下心将自己的亲卫队当成督战队使用,凡是有人敢再溃逃的,立刻格杀勿论,这才稍稍止住败势。
但是敌军冲击得实在太厉害,特别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