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伏羲抱着老人的遗体回到了部落之中,他当即宣布把人文教授给所有的人族,并且要给当年出发的十位贤者造碑立墓,要把他们的事迹流传后世,让后人广为传唱
从那以后人文正式出现在洪荒之中,并且由于人文的简单易学而渐渐的取代了巫文和妖文成为了洪荒之中的主流文字,不过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一块陨石从天而降正好砸在了伏羲给十贤者建造的墓地之上,其余九位贤者的墓碑被一扫而空,只剩下仓颉的墓碑完好无损。
伏羲赶到这里之后看到如今的景象若有所思,他随手掐算了一下之后知道了其中的缘由,由于当年是仓颉把人文交给的伏羲,而其他九人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因此洪荒九道只认可人文是仓颉所造,而不认可其他九人和仓颉并列,因此才会降下陨石砸坏其他九人的碑。
伏羲心中很是不甘,哪怕那九人没有完成使命,但是也不能够抹杀他们的功绩呀不过伏羲虽然不敢却也只能够接受这个事实,不过此事却在伏羲心中扎下了根,就连伏羲自己也不知道
伏羲统帅人族进行着ri常生活,他每天带着那些身强力壮的人族出去打猎,打来的猎物肉吃了,皮做成衣服,再加上后羿部落时不时的接济,虽然生活艰苦却也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但是伏羲知道这种生活不会持续太久,如果伏羲没有推算错的话,后羿就要回来了
后羿六百年前前往祖巫殿,本来来回应该会很快才对,但是由于十二祖巫对于如何处理人巫关系发生了分歧,因此后羿只好等十二祖巫商讨出个结果再返回。
十二祖巫的分歧之处就在于是应该不再接济还是授人以渔,人族乃是女娲所造,而女娲又是鸿钧的弟子,换句话说人族和巫族其实有着亲戚关系,十二祖巫自然不会想要去害人族,但是如何去对待人族必须谨慎。
要知道人族已经创造出了得到洪荒九道认可的人文,也就是说此时的人族已经正式具备了成为天地主角的潜质,他们的未来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基本上也就代表洪荒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正式因为这个原因,后土等一些有长远眼光的祖巫反对那种授人以渔的做法
授人以渔虽然能够让人族在短时间内学会各种生存的技巧,但是同时也会消弱人族的创造能力,一旦人族养成了那种缺什么技术就找别人要的坏习惯,那么洪荒的未来可就糟糕了。
为此十二祖巫吵做一团,这一吵就是六百年,准确的说吵架的时间仅仅有十年的时间,后面的五百九十年其实就是十二祖巫在祖巫殿里打群架,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能够分清谁是那一拨的,打到后来根本就不看对象,上去就是一阵暴捶,最后以支持不再接济的烛九y使出三世杖打翻了祝融,这次讨论的结果就此诞生。
后羿的回归使得人族失去了后羿部落的救济,不过此时的人族经过几百年的相处,早已经从巫族那里学来了放牧的技术,凭借着放牧和平ri的打猎,虽然失去了后羿部落的救济,人族依旧能够勉强度ri,但是好景不长,某一天一场就连伏羲都没有预测到的突发xg地震埋葬了人族近半的牛羊,伏羲终于发现自己的推算之法有着严重的不足
伏羲知道这次天灾其实就是洪荒九道之中天道降下的考验,天道的考验就是天灾,人族必须在无尽的天灾之中保护自己,并且学会如何来预防天灾
预防天灾说得容易天灾天灾,就是天道所cāo控的灾难,这种灾难有着极强的不可预知xg,哪怕是术数大家的伏羲也做不到百分之百的预测,最多百分之五十也就顶头了,因此伏羲虽然知道这是天道的考验,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够依靠着往ri治理妖族时候的经验,尽量减少人族在天灾之中的损失,先不提这一边伏羲正在焦头烂额,让我们说说巫族的情况吧
之前说过十二祖巫为了人族打了一架,这一架不但解决了对待人族的问题,也让十二祖巫体内的好战之血再次被激发出来,他们觉得当年这一架打得不过瘾,他们想要找人再打上一场,那么找谁合适呢很明显,整个洪荒之中唯一能够和巫族一战的,也就只有妖族了
十二祖巫给帝俊发去了一张战书,上民间的内容很简单,巫族约妖族一战,赢的人将会获得整个洪荒大地的统治权
这份战书送到天妖宫的时候,正好是帝俊太一伏羲女娲他们正在议事,说来也奇怪女娲都出来这么长时间了鸿钧竟然没有派人找她回去,而女娲一见鸿钧不来找她也自然不会回去自投罗网了,因此她就留在了妖族之中。
自从当年女娲造人之后,女娲的xg格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她往ri那股折腾劲完全不见了踪影,整个人沉稳了很多,不过当太一调笑女娲当了母亲的人就是沉稳了的时候,女娲立刻把太一推到地上暴揍了一顿,正是这一顿暴揍让帝俊和伏羲知道,女娲还是那个女娲,只不过她心中的暴力倾向隐藏的更深了而已
此时妖族四巨头正在为妖族未来的发展问题而伤脑筋,帝俊叫来了一个掌管文档的大罗金仙,让他说一下最近一万年妖族的发展情况,这个大罗金仙先是清了清嗓子,然后那吃了一份文件念了起来:这一万年中,妖族的发展趋于平稳化,妖族的数量已经成功突破了万亿之数,族中大罗金仙和准圣的数量都有着不小的提升,只不过
念帝俊冷冷的说道。
是,族长只不过,本族之中的治安大幅度的下降,经常有小妖到处闹事,而这些小妖的背后基本山都有大罗金仙一级的妖将做后台,气焰甚是嚣张
大道:从下一章开始将会取消每章开始的处的上章回顾